王恒银 江苏省东台市许河镇中学 224200
【摘要】随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基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拟就在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143-01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历史时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方面的内容。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格,铭记历史,开拓未来。
一、教学现状阻碍核心素养生成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很多教师仍然在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按照教材将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氛围会显得枯燥而无趣,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采用由远及近、从宏观到微观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能否让学生主动学习历史、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是值得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思考的问题。有的初中历史教师将历史教材作为了学生的学习笔记,让学生直接在教材上圈画重点知识,然后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记忆的过程比较机械,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容易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伤害。
二、尊重主体利于育人模式转变
(一)借助现代技术,形象感知历史。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借助图片、视频、音乐等的力量,原本抽象的知识能够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学习“改革开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同一个街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状态,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明确改革开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到课堂之上,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穿越回归历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林则徐、百姓以及侵略者。在让学生扮演人物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析不同人物应有的状态,然后通过自己的言行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创设理解历史知识的情境,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畅谈学史感悟,融合认知历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在学习新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包括对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看法,从历史事件中得到的启示等[2]。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练习写课后感,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写下来。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起到复习的作用,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树立时空观念,鲜活还原历史。
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而且各个历史事件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还要对历史发展的脉络有良好的把握。比如,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涉及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制度,这些制度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好知识脉络。另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各个事件之间的关联性。比如,虽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早已被废除,但是它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可以延续到现在。分封制影响着中国的姓氏和地名,而宗法制则左右尊老爱幼、认祖归宗、和睦相处等宗法观念。
(五)培养发散思维,整体感悟历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个角度的解读[3]。比如,针对“秦修长城”这一历史事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辩论赛,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开拓学生的事业,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发现历史问题。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包含了很多历史问题,研究历史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探究历史问题。比如,分封制很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而西周实行分封制维持了至少200年的稳定统治,原因是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寻找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多渠道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芷姗.生本理念下核心素养走进初中历史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95.
[2]李爱笃.审视与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再省思——“探索新时代历史教育——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全国学术研讨会听课随想[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7):37-40.
[3]章杰.优化课堂即时反馈策略,培育数学学科核心素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8(12):58-59.
论文作者:王恒银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历史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素养论文; 初中历史论文; 自己的论文; 核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