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权 四川省阆中中学 637400
当前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我们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是所有从事这门课程的老师要努力研究的。现我就12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教学模式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十多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我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2.耐心辅导,分层教学。现在,电脑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很多城里学生家里有计算机,城里的学生在小学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也经常接触电脑,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大多数从来没碰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开始学习新一类内容时,先测试一下,基础薄弱的学生按教材学习,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我安排他们另外的任务。实践证明,这样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任务结束时,他们不仅学会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尝试,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1.比喻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计算机及网络是个新的领域,教师在讲课时适当运用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地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它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地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任务驱动。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3.表扬鼓励。我认为,自学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当代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所以,对于学生自己能看懂或是通过实践可以获得的知识,我都鼓励他们自己学习、自己掌握。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利用多媒体教学网,我都会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样不仅会激发其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巧设“导语”。课题能否成功地引入,直接决定了一节课的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学习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学生通常对音乐、歌曲感兴趣,所以当他们走进教室时,我就用REAL PLAYER播放一首流行歌曲。这一着立竿见影,他们马上被吸引过来,簇拥在计算机前,一边听,一边窃窃私语,我趁机向他们简单讲述用REAL PLAYER听歌的方法。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呢?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引入了,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2.学以致用。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是学生们痴迷网络知识的主要原因: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创新性,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
论文作者:杨昭权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总第16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计算机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科论文; 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总第16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