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应注重调整培养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养目标论文,应注重论文,体育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担负着为我国的学校体育培养专门体育教育人才的重任,为我国的教育、体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我国设有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点67个,专科体育教育专业点100多个,每年的培养规模已达万人以上。1997年由原国家教委审定颁发的课程结构形成了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了合理的课程结构框架,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该方案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 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现状分析
1.1 事业心不强,专业思想不巩固,开拓创新奋斗精神不够
据河南省90年代的调查,1977年到1991年毕业的在职体育教师中,安心体育教学工作者占36.8%;不安心教学、思想有波动者占37.1%;准备改行或正在办手续者占26.1%。据北京市90年代的调查,近些年上岗的体育教师,一心想干下去的占20%;三心二意者占70%,坚决要改行者占10%。另外,在读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中不愿意当体育教师的比例相当高。北京市一所高校90年代的一个调查表明,仅13.9%的人愿意当体育教师。1995年西安一所体育学院的调查仅有23%的人愿意当体育教师。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1.2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部分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与实际的学校体育工作能力不符
造成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自如运用所学知识,不能完全发挥大学生应具有的才能,即“高分低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较差,毕业实习和上岗后遇到具体问题无所适从,缺乏组织教学能力与应变能力等”。
社会与学校的用人单位对体育教学专业的这些批评是符合事实的,也是有道理的。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学校体育的理论地位与实际地位落差较大,体育教师地位不高,待遇偏低,工作条件较差以及学生进校时就存在“高分低能”等客观原因之外,与我们体育教育专业在办学过程中重体育运动知识技能,重运动技术的技评达标,重专项技术的提高,轻能力的培养,轻正确价值观与职业态度形成,教学过程中未能形成有效的培养能力、端正态度机制有关。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
1.3 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发展面临困境
首先是来自体育教育专业内部的挤压。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模式、办学思想、办学机制具有较大惯性,时常将人们拉回到旧的模式中去。另外,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教师基本上是传统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培养出来的,他们的知识技能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改革的需要。其次,是来自用人单位的双重标准和挤压。用人单位的理论标准,一方面是体育教师应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教育能力,能充分地发挥教育作用,有效地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在衡量一个学校体育工作时,常常是以竞技比赛的成绩为主要标准,而学生体质健康比较的隐性常常被忽视。总之,用人单位的实际标准是体育教师要有较高的专项运动素质和技术水平以及能带好运动队。这两种标准之间的矛盾,使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出现了两难的选择。
2 知识经济、基础教育对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方面的影响
2.1 知识经济社会对体育教师职业的挑战
教育现代化正在制造一个与体育教师分离的、超越时空限制的、全球性的教学资源网络,未来的体育教育将出现非学校的体育教育,至少远程教育与互联网可以为想得到体育指导与咨询的人提供便利的服务。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讲的:“事实上,学校并不是肩负教育青年任务的唯一机构。其它各种具有教育性质的社会机构和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日趋增强。”也就是说,体育教师甚至学校都不再是学生获取体育信息的唯一来源。未来的体育教育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它应更多地成为咨询者、顾问和人际关系的沟通者。
另外,知识经济社会职业流通性较大,从强调分工、专业对口,向强调综合、多样、开放的方向发展,从强调培养专门性人才向培养适应性人才方向发展,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对口的概念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2 基础教育正在和将要发生的变化
我国1999年5月举行的“课程结构研讨会”上认真总结了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路。指出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课程内容与结构上,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学习(自注:体育方面是重视正规竞技体育运动目的学习),忽视学生学习习惯与人生态度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实践与经验;教学中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究;课程观念陈旧,认为课程就是教材与教学,课程实施就是传授教科书;重结果评价,轻发展评价;课程缺乏弹性。研讨会提出要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相关的科目是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体育。将对体育价值从停留在竞技层面转化到体育对全民健身和生理心理健康的价值,即强调体育的生物作用——改造人体的物质形态和功能;心理作用——完善人的心理素质;社会作用——加强人际交流、沟通与融洽人际关系等的认识上来。
3 培养目标调整的原因与设想
在以往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在排列其重要性时常常是以系统地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与运动技能,提高训练与教学技能的水平,培养良好的思想、职业道德、提高工作能力为序的。这样的培养目标忽视能力培养、价值观、职业态度对体育教师职业的重要性。我们应将这一顺序重新调整,即培养良好的思想,职业道德、事业心,培养体育工作能力;培养与提高教学与训练的技能水平;形成与提高系统地体育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以及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提高。调整培养目标的原因如下:
1)现代社会信息量迅速增加,知识老化周期短,“口袋式”、“仓库式”的教育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培养体育教育专门人才的需要。据美国麻省工程学院的利克里德尔博士的观点,“科技的信息量将呈指数增大。如果一个科学家以每分钟3000字的速度(大约是看小说的速度)阅览,并且每年365天每天读13小时,需要12年才能看完他的专业知识的每一个细节。但那时,他将发现,他掌握的知识已经落后了12年。而60年前,一个科学家一天只要看书25分钟便可跟上学科的发展。”真可谓“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为此,我们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2)优秀体育教师的成才之路说明,对待体育教师职业的态度与信念比体育知识技能更为重要。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澳大利亚未来学会主席利雅德博士也提出相似的意见,未来人才应掌握三张通行证——学术性的、职业性的、事业心与开拓精神,三者之中事业心与开拓精神最为重要。据研究,我国的优秀体育教师在谈及成才的主观因素时,绝大多数都认为,核心是理想信念与工作学习的态度,也就是说,优秀体育教师都认为他们的成功、成才之本是事业心。
3)教育的现代化,尤其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的普及与适用,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看到不同的角度、不同速度,甚至是特写的各种体育技术动作,体育教师本身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降,而指导、分析、评价的能力,以及与学生的情感交往和科学锻炼的指导却越来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