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不论在体量造型还是外立面形态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和进步。建筑外立面形态从笨拙到灵活,从单调到多样,从厚重到通透,这些都体现了建筑师对于超高层建筑外立面设计的手法愈发娴熟多样。
关键字:超高层;建筑;外立面;设计
1线条分隔
线条分隔是一种使建筑的尺度感清晰完整的重要手法。在超高层建筑外立面设计中,建筑师们常常使用线条分隔作为设计手法,以此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分隔线条主要包括:用色带或者四凸缝形成的立面划分;块状材料粘贴或者悬挂于墙面所形成的缝隙;钢构件形成的立面分隔等等,根据线条分隔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线条、竖向线条、横竖综合、斜向线条。
①采用横向线条分隔的方法可以使人感到亲切、安定、宁静。深圳赛格广场(图1)是我国第一座完全由国内企业投资、设计和组织施工的超高层建筑。其外立面的半隐框玻璃幕墙为横明竖隐,呈水平向分隔,再加上水平向银白色的锅板以及褐色百叶带的点缀和强调,使得建筑的尺度感更清晰,从而营造出亲切、宜人的建筑外立面视觉效果。
图1深圳赛格广场 图2纽约洛克菲勒巾心大厦
②在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中,墙面的处理和开窗形式的变化极其多样。建筑师常采用竖向分隔的方法来塑造出建筑外立面挺拔、高直的视觉效果,使人感到兴奋和震撼。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图2)最初的建筑物外立面上都带有简化的哥特式的细部,而后又完全舍弃了。但是其外立面仍是希望通过竖向块材的粘贴来表现出挺拔、俊秀的效果,从而形成对哥特式建筑的隐喻。
③横竖综合就是把上述两种处理手法综合地加以运用。在超高层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中,这种手法运用也很普遍,水平线条和垂直线条的交织往往形成点式或网格状的界面,呈现出出现一种交错的韵律感。水塔广场大厦(图3)位于美国芝加哥,大厦74层,建筑高度为262米。该建筑体型方整,比例优美,外立面采用了深、浅两色的意大利大理石,显得优雅、纯洁,横向和竖向线条相互交错使得外立面形成网格状视觉效果。
④采用斜向线条分隔的方法可以产生向上的动感。在超高层建筑外立面设计中常采用斜向线条的造型手法,如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的外立面处理等。有时也会综合运用横向或者竖向线条的处理手法来获得恢弘的气势。如由SOM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芝加哥汉考克大厦(图4),该建筑为100层,高度为337米,其平面为矩形,由底层开始逐渐向上收分,因而造型为平顶锥体,建筑外立面为等腰梯形,每个立面上各有五个巨大的交叉斜撑,从上到下连续布置,且综合使用了水平向和竖向的线条,使得建筑外立面形态更丰富,尺度感更强。
图3芝加哥水塔广场大厦 图4芝加哥汉考克大厦
2虚实对比
虚实对比是超高层建筑外立面设计的一种重要手法。在建筑外立面的构成中,虚与实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辅相成的。虚的部分常常通过玻璃窗来体现,由于视线可以穿透它到达建筑内部,因而能给人轻盈、通透的视觉感受。实的部分包括墙体、柱子等,是支撑建筑必不可少的构件,同时也是力的象征。在建筑的外立面处理中,虚与实缺一不可。缺少了实的部分,建筑会给人脆弱无力之感;缺少了虚的部分,又会显得呆板、笨重正如《建筑空间组合论》中所阐述的:“只有把这两者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并借各自的特点互相对比陪衬,才能使建筑物的外观既轻巧通透又坚实有力”。
深圳发展中心大厦(图5)主楼为41层,总高度为165米,该建筑钢框架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曲面的外墙采用了隐框玻璃幕墙覆盖,外表看上去光滑无缝,直线形的外墙部分采用的则是色的大理石饰面,显得典雅、厚重,这与轻盈通透的玻璃幕墙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给人以灵活、变化的视觉感受。
3剥离减成
剥离是指在一个完整的几何体的基础上,对几何体的表面进行减成的处理。剥离与切削减成的不同的是,切削往往是减少一个或若干个单元体块,而剥离仅仅是将几何体的表面进行剥离状的减成。剥离的部分和其他部分表面也可以通过材料质感色彩,窗洞的形式和构成线条等的对比产生有节奏的变化_。在超高层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中,剥离分割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造型手法而被广泛地运用。
例如位于深圳的特区报业大厦,在大厦的南立面上,建筑师采用了剥离减成的设计手法:即在完整的弧线形玻璃幕墙界面上进行了剥离,减去部分玻璃表皮,剥离的部分采用浅色玻璃,使内部的结构构件和“空中花园”清晰可见,巧妙地丰富和美化了建筑的外立面形态,给人以若隐若现、变化无穷的视觉体验(图6)。
图5深圳发展中心大厦 图6深圳特区报业大厦
4棱角分明
在当代超高层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中,常常会运用“棱”和“角”等符号形式来体现建筑的时代性、高技性。这里的“棱”通常是通过两个不共面的面而形成的交线,“允”则是指棱与棱相交而形成的交知,棱知分明的建筑外立面常常给人以很强的构成感、梦幻感。
例如还处于规划阶段的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该建筑采用的独特设计语汇来源于对周边田野图案的遅想,其外立面表现为对传统中国屏风碎冰式设计风格的怀念,棱角分明,极富时代性(图7)。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正方形柱体,被两条巨型弧线切割,逐渐向上缩窄,在顶端交汇。主体和弧线的交叠塑造出建筑“棱”、“角”的外形效果(图8)。
图7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 图8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
5图块叠加
这里所谓的图块叠加是指图案或色块的组合运用。在当代超高层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中,图案通常是通过玻璃等材料的错位搭接或某种历史文脉、地域性符号的运用所形成的。如上海的外滩中信城(图9),该建筑外立面通过玻璃材质的错位搭接,形成鱼麟般的表皮。局部再使用其他的材料进行分隔、穿插,使得建筑外立面具有很强的韵律感的同时又富有变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当代超高层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中,色块通常是指玻璃材料的色彩。建筑师为了打破外立面的均质性,常常会运用不同色彩和质感的材质或不同色彩的同种材质的拼贴等手段来处理。如香港的中环广场(图10),该建筑外墙材料主要采用金、银两色的玻璃幕墙,中部以金色为主,两边以银色为主。中央部分设有多条分作三段的直线条纹,配以顶部一级级金字塔尖顶,使大厦的外立面显得十分鲜明光亮。
图9上海外滩中心城 图10香港中环广场
6结论
总而言之,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设计手法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很多优秀的案例表明:超高层建筑的外立面往往不仅仅是单一手法的运用,而常常是多种设计手法综合使用,从而使建筑外立面呈现出统一中富有变化的艺术效果。
论文作者:马骏超1,怀李加2,黄文祥3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外立面论文; 建筑论文; 线条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手法论文; 大厦论文; 芝加哥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