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人民医院 安徽 蚌埠 233300)
【摘要】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加用左安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厄贝沙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36%,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38%;观察组的相应值分别为92.31%,2.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135-02
前言
糖尿病和高血压被称为同源性疾病,临床上有许多高血压病人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这两种疾病在病因、影响和危害上都存在共通性,因此常常合并发作,即临床上常说的糖尿病高血压[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活习惯不良、血脂高、缺乏运动等都是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的主要因素。该疾病对人体心脑血管的损害程度是单纯糖尿病的两倍,若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则可能会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塞等情况。本研究中,通过使用厄贝沙坦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中19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为48~80岁,平均年龄61.12±1.84岁;病程4~13年,平均病程7.81±1.37年。观察组中18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为47~79岁,平均年龄61.94±1.56岁;病程4~14年,平均病程7.61±1.89年。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降糖药物、控制饮食等方法进行常规治疗,对蛋白尿呈阳性的患者控制其蛋白摄入比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2.5mg左安氯地平(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83),1次/天。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150mg厄贝沙坦(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海燕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08),1次/天。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经治疗,患者的舒张压下降超过10~20mmHg,且数值处于正常范围内为显效;患者的舒张压下降虽未超过10mmHg,但数值已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值处于10~20mmHg之间为有效;患者的舒张压未下降或下降幅度较小,未能降至正常范围为无效[2]。(显效+有效)/例数×100%=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3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2.31%,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中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观察组中有1例,发生率为2.5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3.92)。
3.讨论
血糖升高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征,血糖升高使人体的胰岛素功能降低,导致患者产生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代谢异常的情况。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由于人体内环境的改变,致使多种疾病并发,高血压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极易对肾脏造成损害,且患者的血糖和血粘度都较高,加上血管壁受损,使血管阻力变大,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增加或者外周阻力增加都会使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又会加重糖尿病对血小管和肾脏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一旦患上糖尿病高血压,就会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临床上还没有可以同时兼治两种疾病的药物,但是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左氨氯地平是二氢吡啶型钙通道的阻滞剂,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进行抑制,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该药物具有缓解心绞痛的作用,对于心脏活动正常的患者来说服用该药会产生较大副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虽然左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血压,但是对血糖的控制并不理想,因此,在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时效果并不显著。厄贝沙坦是临床上常用来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之一,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使受体Ⅰ向受体Ⅱ转化。该药物借助选择性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进行抑制,并与AT-1受体结合,使醛固酮得到释放,防止血管收缩,从而达到降压的作用。厄贝沙坦所产生的副作用较小,在降低入球小动脉阻力的同时使出球小动脉扩张,对肾脏产生保护作用,能够缓解由糖尿病对其所造成的损害。人体可以在不受饮食影响的情况下快速对厄贝沙坦进行吸收,且该药物起效快,服用三天后就可以达到稳定病情的效果[5]。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6%;对照组的相应值分别为74.36%,15.3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达到缓解病情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桂峰.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5(21):193-194.
[2]申芳.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2015,9(02):412-413.
[3]李仕同.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25(01):28-30.
[4]高宏宇.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4(17):142-143.
[5]夏昭举.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6(16):68-69.
论文作者:王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3
标签:高血压论文; 糖尿病论文; 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