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研究论文_卢爽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34022

【摘 要】目的:分析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前突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上颌前突患者中挑选3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编号将其分成两组:口外弓支抗对照组,共15例;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试验组,共15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SNA、SNB指标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给予上颌前突患者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外貌,保护牙根,值得借鉴。

【关键词】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上颌前突;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073-01

上颌前突是临床上的一种特殊性病症,病症发生后不但存在牙列畸形,还严重影响患者外貌,降低生活质量。以往,临床均借助微型种植体进行治疗,虽能实现提供、增强支抗的目的,但易出现脱落、损伤牙根现象,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通过我院对该病症的不断探究,发现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疗法可获得显著成效[1]。为进一步判定该疗法在上颌前突患者的应用价值,现将我院患者资料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上颌前突患者中挑选3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编号将其分成两组:试验组15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10例、5例,年龄段17-26岁,平均(20.5±1.5)岁;对照组15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11例、4例,年龄段18-26岁,平均(20.6±1.6)岁。入选标准:30例患者均不存在畸形史,均处于II类上颌前突;排除标准:多个融合牙、畸形牙等患者排除在外。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区别,如年龄段、男女例数等,P>0.05。

1.2方法 因患者对支抗的要求相对较高,设计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则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拔除前磨牙。15例试验组患者实施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操作:拔牙后正畸治疗牙排列后,需在双侧上颌腭侧的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间近根尖的三分之一处,植入正畸种植钛钉。种植手术结束后1周左右查看是否存在明显性松动,周围的软组织是否出现明确性的炎症。同时,还需检查邻近牙齿是否叩疼,若无上述现象,则说明种植成功。随后更换不锈钢丝,在患者双侧舌头旁粘结舌侧扣,舌侧扣、微螺钉之间借助链状圈向内收前牙。所使用的链状圈需每个月更换1次,待拔牙的相应间隙均关闭后将种植体取出。15例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口外弓支抗,操作:进行上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的带环处理,并佩戴口外弓,佩戴时间在2周以上。通常来讲,牙齿的矫治初期需向后结扎尖牙,矫治后期再用不锈钢牵引,直到牙齿间隙均关闭。

1.3判定项目 临床治疗结束后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SNA、SNB指标变化情况,SNA是鼻根点至上齿槽座点连线和前颅底平面所构成的角度,SNB是鼻根点至下齿槽座点连线和前颅底平面所构成的角度,上述指标均借助X线头影、手动联合方法测量,每1个月测量1次,取平均值。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软件包SPSS14.0处理文中数据,计量类资料数据用`x±s的形式表示,计数类资料数据用%的形式表示,组间比对分别实施t、卡方检验,P<0.05,有区别。

2结果

2.1临床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15例试验组患者经由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后,未出现复发情况,且矫治过程中也未出现种植钉松动现象;15例对照组患者经由传统口外弓支抗治疗后,出现轻微复发,矫治期间种植钉明显性松动,但不影响最终结果。

2.2临床指标 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SNA、SNB指标不存在区别,P>0.05;经由不同疗法治疗后存在明显性区别,P<0.05,详细见下表。

3讨论

因上颌前突疾病的特殊性,故患者临床正畸矫治过程中过于重视外貌上的改善,均要求尽量向远处回收前牙,间接增加对正畸治疗支抗的依赖性。通常来讲,上颌前突治疗中需拔除第一前磨牙时,直丝弓矫治借助向后结扎尖牙、滑动关闭拔牙间隙的方式,此种方式的应用需消耗后牙,虽能控制磨牙,但最终的外貌改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加大治疗疗法的探究力度,以借助行之有效的疗法进行治疗[2]。

近年来,通过我院对上颌前突疾病的不断探究,发现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疗法的应用可获得突出成效。和以往的支抗疗法不同,该疗法的实施不再依赖于患者的配合度,即便患者无法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也不会影响到最终的矫治结果。并且,这种微型的种植钉无论是植入,还是取出,相应操作均比较简便,主治医师可独立完成,种植体支抗结束后可减轻患者机体不适,缩短工作疗程[3-4]。我院为进一步探究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疗法的应用价值,通过将3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后得知,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结果不存在明显性区别,P>0.05,但从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SNA、SNB指标变化情况上来看,治疗后的SNA、SNB指标有区别,P<0.05,说明: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疗法的应用可改善患者前突面型,增强支抗性能,和相关研究报告结论基本相似[5]。

综上,临床给予上颌前突患者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外貌,保护牙根,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孝英,彭诚,郭奕,等.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药,2014,42(5):487-489.

[2]李雅,陈志宇,张辉伟,等.微型种植支抗、口外支抗矫治上颌前突后中切牙位置比较[J].山东医药,2015,15(22):69-71.

[3]马宁,李巍然.不同支抗控制下上颌前突矫治结果的三维模型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20(1):63-66.

[4]吴欣,刘国元.微种植体支抗矫治上颌前突15例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J].口腔医学,2015,18(10):842-845.

[5]陈中坚,宋志芸.微种植体支抗在治疗上颌前突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13,33(11):772-775.

论文作者:卢爽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研究论文_卢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