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三物理复习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理论文,新课程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开展初三年级的复习工作是一个公认的课题,切实提高复习质量,优化课堂效益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笔者多年来一直担任初三物理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我的奋斗目标。
在临近学业考试前期,本人采用了“专家圆桌会议”的形式上了一节研讨课,得到了同行的好评。展示了一堂具有全新观念,又值得深思的复习课,利用这种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增强自信。在课堂中学生始终以饱满的情绪、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复习中,使每位学生得以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得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方法:在第一轮中,学生被分配到相同的颜色或号码的小组中,然后各小组一起解决某个任务或独立掌握规定的课程内容,并由此成为该范围的专家。在第二轮中,学生重新分组,每个新小组都由第一轮各小组中所出的一名专家组成。在新的小组中,每个专家向其他小组成员传授自己的专门知识或帮助解决各自的任务。
在掌握新内容(或复习)时,主题必须含有足够多的观点,以满足第一轮的小组使用。该方法特别适合于练习阶段,并可丰富独立作业。此外,第一轮需要投入含有不同要求和水平的练习作例子,这样学习较弱的学生也有可能担任某任务的专家角色。
学生在物理课中究竟应学到些什么?如何借助习题练习和深化物理课内容?学生可以熟背很多东西,但是否已理解知识并能加以应用则是另一码事。因此,给出的习题类型具有特别的意义。为此,精选了部分习题,共分为六组,每一组的题型各不相同,每组学生各持一种颜色的卡片,总共有六种不同颜色的卡片,这样既有利于第二轮的分组,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以下是课堂中利用的习题。
一、做做、画画、连连
(1)能量转换:一位体操运动员坐着秋千从一个梯子荡到另一个梯子。请你在下面的图画和对应文字二方面填补上空缺的部分。
图1
(2)请把研究实例与其采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用连线连接起来。
二、句式
(1)凸透镜投影
图2
任务:借助下列句式造出正确的句子。
句式:(如图3)
__
__
__
图3
(2)请将下面四句话中所反映的物理知识填在横线上:
“水中捞月一场空”:__;
“一个巴掌拍不响”:__
“钻木取火”:__;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__
(3)两年的物理学习中,相信聪明的你不仅学到很多的物理知识,还从众多的科学家身上学会了如何发现、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你影响最深的科学家是哪几位,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①科学家__,贡献是__
②科学家__,贡献是__
三、小卡片桌
任务:把卡片剪开,整理后摆成专业上正确的矩形。
图4
四、寻找错误
(1)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制作却疏忽了其中的科学性。如图5所示的广告图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
错误:__,它违背了__。
(2)粗心的小强把开关、小风扇、滑动变阻器、电源用导线连接好后,闭合开关,小风扇转动了;他想改变小风扇的转速,但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小风扇的转速就是不变,请你在图6中画出小强可能存在的两种连接方式,并画出能改变小风扇转速的连接方式。
图5
图6
(3)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实验前某小组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表所示数据。通过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即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你认为该小组同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
五、图片故事
(1)分析下图所示的漫画,判断小猴和小兔哪一个分的萝卜多?说明你的理由:__
图7
(2)请根据下列各图说出撑杆跳高时系列动作相关的物理知识。
__
图8
六、感受身边的物理
1.质量为物体可能是()
A.你的电脑B.你的课桌
C.你的钢笔D.你的质量
2.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B.假设C.观察D.结论
3.一位同学赤脚在江边湿地上漫步,他观察到双脚陷入松软的泥土中,用力拔起一只脚时,另一只脚却陷得越深了,原因是__。
4.冰箱摆放不平会产生噪声,可以利用重垂线来调节冰箱的水平,这是__性质的一种应用。
5.采用分时电费制度,既能减轻用电高峰时段电网压力,又能节省用户的电费支出。若某用户使用标有“220V 800W”字样的电热水壶烧水,将烧水时间从高峰时段移至低谷时段,按每天电热水壶工作0.5h计算,用户一个月(30天)此项开支可以节省__元电费支出。
课堂反思:学生通过合作与自主学习,发展了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了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学会了合理分工和合作,主动、积极地参与交流。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善于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现并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在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因为成为“专家”而变得更积极。
由于是首次尝试,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故让全体学生学有所成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也是一种考验,老师在选题时要注意难易程度,在课堂中“照顾”好他们,必要时帮助他们使其成为“专家”,让他们品尝一下从未有过的成功感。在第二轮中,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以专家的身份出场的,要认真、负责,避免抄袭答案的现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地改进,力求使“专家圆桌会议”课堂教学方法更完善、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