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制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系论文,制度论文,企业技术创新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国民经济如何由以资本和劳力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形态,转变为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体系,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这里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促进知识与经济的结合,而发达国家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制度方面积累的经验,正是分别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实现知识向经济转化的两大举措,颇值得我们借鉴。对此,本文将从知识经济的新视角加以探讨。
一、国家知识经济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的活动、形态和体系,都是涵盖整个国民经济及其一、二、三产业各部门的。无论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只要转到知识的基础上,便都属于知识经济范畴。知识经济只是作为要素经济形态,而同劳力经济(或土地经济)、资本经济(或资源经济)相对应、相区别。因此,一个国家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使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而且要使知识要素投入相对于劳动力和资本的要素投入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起第一位的作用,并最终导致国民经济体系形成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国家知识经济体系。
从知识经济的观点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实现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知识密集化,建立一个完整的国家知识经济体系。而欲达此目的,必须使国民经济活动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基础上,也就是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而这又必须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来加以实现。
国家创新体系是OECD组织在总结其成员国创新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向其成员国倡导的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一项战略举措。OECD组织认为,“创新是由不同参与者和机构的共同体大量互动作用的结果,把这些看成一个整体就称为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是围绕技术创新这一中心环节,使参与创新的社会各种机构组成一个共同体,实现知识向经济的转化、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然而,目前国内对国家创新体系的认识并不一致,形成某种误解。
二、知识活动系统与国家创新体系
众所周知,知识与经济的结合,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我国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大难点。尤其在我国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分别赋予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单一职能,至今尚未发生根本的改观;虽然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由政府来组织和推动,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又因条条块块的分割,致使运用国家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知识及其他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低下,造成科技与经济的严重脱节和分离,至今仍是经济体制、科教体制全面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大难题。其实,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虽然普遍实行市场经济的机制使要素配置的效率较高,知识与经济的结合较好,但由于各国政府干预的程度与方式不同等原因,因而知识向经济转化的创新能力、效率和水平也是高低参差不同。这就是为什么OECD组织倡导国家创新体系的缘由所在。我国在科教、经济体制改革中,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正是要借鉴、移植和吸收发达国家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但是,目前存在一种误解,把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各自从事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的主要功能与社会分工所构成的全社会知识活动系统,误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把二者等价混同起来。按照这种观点,政府有关部门分别组织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各成体系搞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三大“工程”,加在一起就是国家创新体系了。我以为这些“工程”只是知识活动大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分工行为,虽然各子系统也存在互动作用,但绝不是国家创新体系,如果国家创新体系照此实施,势必强化产、学、研的分离体制,重蹈知识与经济脱节的老路。
国家创新体系并不否认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之间的社会分工,而是在承认产、学、研的自然分工基础上,打破知识与经济之间的壁垒,紧紧抓住科技向经济转化的创新这一中心环节,在微观上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宏观上达到科教经济一体化。换句话说,国家创新体系需要以产、学、研各个主体构成的知识活动系统为前提,并且必须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网络系统,但现存的以及未来依然存在的全社会知识活动系统并不是本意上的国家创新体系。
顺便指出,目前之所以存在把国家创新体系与知识活动系统相混同的状况,还同人们对“创新”概念的含义理解不同有关。中文“创新”一词,按《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词义很广, 与“创造”的含义相近。 而“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创新”(innovation),是同“发明”(invention)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最先从经济学意义上将invention与innovation 加以区别和界定,认为虽然二者都属于技术创造活动,但前者产生的新技术仍属于知识形态,并不一定会影响经济过程;而后者指发明成果或技术知识被企业家采纳,首次应用到生产中并获得商业上价值的活动。熊彼特还把体现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创新加以广义化,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资源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及管理创新等。然而,现在有的提出“知识创新工程”而同“技术创新工程”加以区别,一起归于国家创新体系中。若按中文“创新”的含义,知识创新是指创造新的知识,那只是提供了技术创新的知识源,这等于把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分割出一个独立的“知识创新工程”;而如果按熊彼特创新理论来理解“知识创新”,其本质上就是技术创新,独立的“知识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诚然,就知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或理论后劲而言,“创造新知识”含义上的“知识创新工程”,应当支持,进行“试点”,这有助于国家知识经济体系中知识产业的成长,但它绝不是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所要求的“创新”。
三、国家创新体系与企业创新制度
从OECD组织成员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实践与理论看,从我国科教、经济体制的历史状况与改革实践看,建设有利于知识向经济转化的国家创新体系,应当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一体化的体制和建制;它是在政府宏观政策指导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的共同体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实现知识共享,开展技术创新,形成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组织与制度网络。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主体是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组成的共同体,核心职能是推动产业及企业的技术创新,取得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而科研机构和大学则是为创新提供知识支持和智力支持的两大战略与支撑力量;政府的职能在于:一方面营造良好的法规制度环境,引导共同体内产学研之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知识、智力、资本的横向流动与合理配置,一方面借助政策工具和计划指导,重点选择产业技术创新项目,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试点工程,建立产学研共同参与的一体化组织。
为跟上即将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应当通过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经济、科技、高教体制的改革,制定和健全具有前瞻性的促进知识经济发展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法规,同时不妨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机构进行部分的调整与改组,作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起动示范工程,重构为加快知识向经济转化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组织机构。
鉴于企业技术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十分必要的。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同步进行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把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纳入现代企业制度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在微观上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制度,才能在宏观上保障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在巩固的基础上。
悄然兴起的知识经济,正对企业发展及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引起企业的投资方式、经济收益、组织结构、制度形态等一系列的重大变革。现代企业特别是高知识企业、高技术企业,知识和智力的投资日益加强,甚至逐渐超过企业物资资本的投资;知识到智力的投入导致企业收益递增,正改变传统企业由于资本或劳力的单一要素投入引起收益递减的状况;企业的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的组织结构,正由生产主导型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向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结构转变;作为企业制度核心的产权制度,由于企业知识产权及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的扩大、物质资本有形资产的减少而改变;这种产权结构的变化,以及直接生产劳动减少而智力劳动或知识劳动扩大,改变了传统的企业分配制度,等等。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企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带来的。这必然要求把企业创新制度越来越置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地位上。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在我国企业改制中推进和建立企业创新制度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四、企业创新制度与企业知识管理
企业创新制度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化、规范化。它不只是技术创新本身的制度,还包括促进技术创新的相关制度。因此,建立企业创新制度,还须围绕技术创新进行企业相关制度的改革。所以,企业创新制度实质上是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统一体,是有关技术创新的制度网络。
建立现代企业创新制度,其主要内容:一是建立有关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资源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广义技术创新的规范化制度;二是建立有关技术创新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决策制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和培训制度等制度网络;三是在这些制度基础上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调控机制。对此,我们曾做了初步探讨。
从知识经济的角度看,建立企业创新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把企业发展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基础上,实现知识向经济的转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里涉及适应知识经济与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企业知识管理新形式。
所谓知识管理,是指企业经营和战略建立在知识、信息和智力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活动,是把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贯穿于企业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全过程的一种管理形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企业内外部的知识网络,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
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技术进步管理的新发展。随着企业管理由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向战略管理发展,企业技术进步管理也相应由生产技术管理、研究开发管理(或技术创新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变,它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需要而出现的崭新管理模式。
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或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围绕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两个焦点构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知识网络。内部知识网络是将企业从研究开发到市场营销全部经营活动的知识和智力发挥出来,达到知识共享,集中集体智慧;而外部知识网络,一方面以技术创新为中心,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进行知识与人员的流动,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知识网络;另一方面以市场创新为中心,与代理商、供应商、顾客群相互沟通,建立供产销一体化的知识网络。这种企业内部与外部联结的知识网络,为知识向经济的转化创造了条件,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市场开拓能力,能够使企业在变动不居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知识管理是当代企业的生存之本。
为使企业知识管理付诸实施,关键在于建立最高知识主管制度。设立最高知识主管(Chief Knowledge Offier),正成为国外许多公司知识管理的一种趋势。CKO是仅次于公司总裁的一个职位, 具有对企业知识和智力进行战略性经营的能力。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企业内外的知识网络,激励员工共享知识,调动员工的集体智慧,培育和提高企业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向公司最高决策层提交具有前瞻性的经营战略方案,从而使企业知识管理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落到实处。
在我国,企业创新制度尚在初期阶段,企业知识管理基本上还是空白,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也仅仅在探索中。
收稿日期 199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