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国际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_关贸总协定论文

21世纪国际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_关贸总协定论文

走向21世纪的国际贸易发展与中国对外贸易(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贸易论文,走向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一靠我国国内的改革;二靠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保持中国对外贸易高速、持续、稳定的发展。

本文在研究90年代下半期国际贸易重大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90年代中后期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世界经济停滞局面已告结束,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将加快

80年代后半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3%;进入90年代呈现负增长,1992年后转为正增长,但低于2%。国际贸易的增长率也随之下降,80年代后半期为5.8%,进入90年代降到3.5~4%之间。(见下表)

1985-1993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商品出口量年均增长率(%)

年均

(1985-90) 1991 1992 1993

世界商品出口 5.8 3.5 4.5 4.0

世界国内生产总值 3.0-0.5 1.0 1.5

资料来源:关贸总协定:《1994年国际贸易趋势与统计》,第2页。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1994年后世界经济出现较快的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5年4月6日发表的世界经济情况报告,1994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上升到3.7%,并预测1995年为3.8%,1996年为4.1%。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国际贸易年增长率1994年已上升到9%,其中,工业化国家出口增长率为7.9%,发展中国家相应为10.5%。据测,1995年二者出口增长率分别为8.0%和9.3%。据世界银行1995年4月18日发表的《1995年全球经济前景及发展中国家》报告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将稳定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可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国际贸易可望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

二、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加强,竞争向经济纵深展开

90年代以来,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入,科技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和开放政策盛行,使得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世界金融市场连成一片,全球和各国对外贸易系数不断提高,世界性经济传递相互加速、相互依靠加强。但由于各国经济制度的差异,经济部门和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发展,再加上冷战结束和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范围加宽,竞争手段日益多样化、科技化。

(一)封闭式竞争减少,开放式竞争增多。占世界贸易90%以上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将在新的多边贸易体制基础上展开竞争。

(二)竞争范围从货物贸易延伸到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和知识产权的领域。随着农产品协议的执行与纺织品贸易的“回归”,农业部门和纺织业中的自由竞争加剧。

(三)非价格和集约式竞争成为主要竞争方式。通过计算机连网、贸易单证标准化的“无纸贸易”(或称“电子数据交换”——EDI)日益成为主要贸易手段:信息高速公路发展加速。

(四)竞争基础日益综合化。在竞争中,把贸易、投资、服务、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加速产业革命,其途径计有:不断推出新产品,采取新的生产技术,开拓新市场,挖掘新资源(尤其注意人力资源),进行机构管理改革。

(五)国家和贸易集团积极介入竞争。

三、贸易集团化趋势有增无减

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出于相互合作,发展经济,提高谈判和竞争力的需要,80年代中期以来,地区贸易集团化趋势强劲:第一,地区贸易集团化步伐加快。1992年1月1日欧共体统一大市场开始运作,1993年1月1日《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提出实现欧洲政治联盟的目标。《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于1989年1月1日生效后,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又开始运行。与此同时,亚非拉原有经贸集团积极整顿,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积极进行。第二,通过滚雪球式,区域集团联合,跨区域扩展方式不断扩大。第三,突破原有贸易集团构成条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在组成贸易集团。

地区贸易集团的大量组成,对世界经贸发展将产生如下的影响:

第一,对贸易集团与非集团贸易出现双重影响。正面效果:1.由于贸易创造效果,使得规模效益提高,竞争加强,促进贸易集团内部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2.贸易集团内部各种贸易规则的统一与标准化,既可降低贸易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易成本,也可减少与非贸易集团成员之间的贸易开支。负面效应:1.可能出现贸易转移,即原自非贸易集团成员进口的廉价商品为贸易集团内较昂贵的商品取代。2.当贸易大国参与贸易集团后,导致贸易集团从非集团成员国进口减少,则非集团成员国的出口商品价格趋于下跌,贸易条件恶化。3.在关税同盟下,随着贸易集团内部关税的逐步取消和对外关税的统一,非贸易集团成员国受到整体的报复与反倾销的力度加大。

第二,非贸易集团成员在贸易受到贸易集团的关税与非关税措施的影响下,为了绕过这些贸易障碍,通过和加强投资活动,以保持和扩大它们在贸易集团内部的市场。

第三,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贸易集团的作用因谈判力增强而提高,对国际贸易环境有双重作用:一是可以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保持较长期的稳定;二是因竞争力加强,讨价还价能力提高,一些重大问题会长期僵持,也会使贸易环境恶化。

第四,贸易集团经过长期谈判,就重大问题达成协议,相互之间的妥协,对弱小的、谈判力弱的非主要贸易集团与非贸易集团成员国会造成一些伤害。

四、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确立

经过艰苦、长期的谈判,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终于在1993年12月15日落下帷幕。根据《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自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并取代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成为国际多边贸易体制运转的基础和法律载体。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维护了关贸总协定形成的多边贸易体制;另方面又加强和健全了这种多边贸易体制。

第一,世界贸易组织继承和维护了原关贸总协定所建立的多边贸易体制。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和任务是“产生一个完整的、更为适用和持久的融关贸总协定以往贸易自由化努力的成果和所有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成果的多边贸易制度。”其主要职能包括;促进乌拉圭回合达成的多边贸易协议、协定和原有多边贸易协议的执行、管理和运作;为成员方提供谈判的讲坛和谈判成果执行的机构;管理争端解决的规定和程序;管理贸易政策的评审机制;为达到全球政策的一致性,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合作。

第二,世界贸易组织具有法人资格。其官员、成员方代表的特权与豁免等同于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1日通过的特殊机构的特权与豁免公约所规定的特权与豁免权,而原关贸总协定因是临时性的多边贸易的政府协议,不具有法人资格。

第三,世界贸易组织强化和丰富了已有多边贸易中的基本原则:1.在关贸总协定已有原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多边主义原则、对经济转型国家鼓励的原则、靠拢与回退原则等。2.把上述原则从货物贸易延伸到新的经贸领域,如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第四,由于采用一揽子接受乌拉圭谈判成果的方式,在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上,出现了整体平衡。它使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约束力得到加强。

第五,世界贸易组织是应乌拉圭回合各参加方的共同要求而出现的。它体现了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符合国际贸易进一步自由化的要求,其基础十分雄厚。预计其成员方可达到150个以上,基本上包揽了全球贸易。因此,世界贸易组织所确立的多边贸易体制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对国际贸易发展有如下作用:第一,使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向纵深展开,加速世界经济一体化。第二,激励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加强竞争,提高效率,使国际分工向高层次发展,各种生产要素进一步合理配置。第三,把贸易发展与环保下的持续发展密切结合。第四,为发展中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提供了更多的优惠与机遇。第五,世界贸易组织非成员方在对成员方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五、服务、高科技与“绿色产品”贸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多边贸易体制的进一步加强,资讯时代的出现,在国际贸易商品构成中,服务、高科技,尤其是电讯产品、“绿色产品”的贸易将赢得高速发展,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

(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将继续提高。9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一直大大高于国际商品贸易。世界商品出口年均增长率1991年为1.5%,1992年为6.3%,1993年为-0.4%;同期,世界商业性服务出口增长率分别为5.5%、12.5%和0.5%。其结果,世界服务贸易在整个世界大贸易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15%上升到1993年的22%。其中,旅游业成为许多国家最多的收入来源和经济发展的有力部门。全球从事旅游业的人数已达2.4亿,相当于全球就业人口的1/9,其营业额已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预计,到2005年,全球旅游业将再提供1.5亿个就业机会。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旅游范围从传统向冒险、生态、海洋、宇航领域的展开,旅游业将更为兴隆。由于旅游业是许多行业的综合体,其发展将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

(二)高科技,尤其是电讯产品的发展将突飞猛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的多样化,电讯业日益成为各国、各种企业进行竞争的基础;而且,全球经济关系越密切,对电讯产品的需要越殷切。在1983-1993年的国际贸易中,办公和电讯设备贸易发展速度高达13%,位居同期各行业增长之首,其所占比重已从1980年的4.2%增长到1993年的10.4%,成为所占比重最大的贸易商品。在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中,世界电讯业将向四个方面发展。第一,实现技术整合,即出现融合电脑、电话、电视三者为一体的混合产品。第二,建立全球网络,使世界各地的企业、个人都可互通讯息。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有7.5亿人将通过此网络进行相互联系。第三,通讯型电脑将大量问世。利用通讯型电脑,企业、家庭、个人可以收发语音、影像、资料与视听讯息。第四,数位技术进入社会。随着电讯事业发展,“新的数位世界秩序”正在形成,即把包括语言、文字、图形、影像的所有通讯,转化为零与1的数字,通过电话线传送。数位化可把电视、电脑、电话有机结合,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可借以突破距离上的限制,在同一时间内集体共同研究,早日出现成果。其结果,高接触、多媒体的电讯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三)“绿色产品”市场广阔。80年代是世界环保意识崛起的年代,90年代是环保付诸行动的十年。在世界市场上,“绿色产品”走俏,“绿色战略”盛行,一场“绿色革命”方兴未艾。

许多发达国家开始把“生态研究”与“环保技术”研究与发展置于重要地位,“绿色产品”开发速度加快。“绿色产品”的新产品在新开发产品中的比重已从1985年的0.5%提高到1993年的10%。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1990年到2000年,世界环保产品和劳保劳务市场将从2000亿美元增加到3000亿美元。

六、跨国公司经营战略日益全球化,但其地位受到中小企业的挑战

90年代初期,全球跨国公司达到3.7万家,附属国外子公司为17万家。跨国公司所控制的外国直接投资已达2万亿美元,其中1/3由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进行。1992年,跨国公司在国外的销售额约为5.5亿美元。

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经营方式出现了以下变化:第一,树立世界中心主义的观念,把母公司与子公司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尊重子公司的自主权。第二,企业决策“多国籍化”,跨国公司广泛吸收外国人参与母公司决策。第三,建立跨国公司的一体化生产体系,把产品设计、研究开发、生产、销售配置在效益最佳地区。第四,建立多层次的网络关系,其中包括母公司、子公司,以分包方式、特许权方式或类似的合同性安排方式相联系,使职能责任分散化。这些网络公司具有公司的各种职能,包括研究与开发,采购、制造、市场促销、财务、会计及开发人力资源等。第五,跨国公司之间结成战略联盟,以合作方式寻求快速有效发展。这种战略联盟是在两个以上国家,两家以上的跨国公司为达到共同和各自的战略目标而形成的。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1)公司契约式联盟。成员之间通过契约规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而不按出资比例决定各自在联盟中的地位。(2)国际协作式联盟。它是由政府出面组织或跨国公司自发参与的联盟形式。合作者分担技术开发的成本与风险,迅速集中各自资源并传递有效的信息和技术。(3)“合作备忘录”式联盟。一些国际跨国咨询公司通过签订“合作备忘录”相互交流信息,介绍客户,提供技术产品服务或出让开采特许权,产品分成,形成比契约式更松散的合作关系。(四)加强对经济转型,即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国家的投资活动。

但是,跨国公司的发展受到中小企业的有力挑战。因为,90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竞争。

在1985年前的40多年间,世界发展较缓慢,因此大企业与“规模经济”可获成功。在世界经济进入快车道的情况下,唯有中小企业,或是大企业经过重整而成的企业组成,才能适应世界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而不被淘汰。如今美国与德国的出口中的一半,来自职工不到20人的公司。职工超过500人的公司的出口值,现只占美国总出口的7%。为求生存,跨国公司或大公司纷纷重新调整组织机构,解散官僚式的组织机构,规模经济渐由范畴经济所取代,企业在追寻能发挥综合效能、市场应变能力强及调整速度快的合适规模。

七、亚洲在亚太地区贸易中蒸蒸日上

90年代以来,正当欧洲专注于本身的单一市场,美国的重心仍摆在欧洲的时候,经济真正活跃的地区已悄然转向亚太。自东京、上海、香港以至新加坡所围成的亚太边缘地带,已逐渐取代由纽约、巴黎、伦敦工业文化为代表的大西洋,成为全球经济的重心。美国与欧盟已是成熟的经济,成长空间有限;而亚洲的制造业实力强劲,带动市场欣欣向荣。亚洲的消费市场与欧美相比,也属于刚刚开放的处女地。

目前亚洲(日本除外)的钢消耗量已超过美国和欧盟;亚太地区的半导体需求高于欧盟;亚洲集装箱与航空货运量多于欧美;亚洲厂商占有全球个人电脑1/4的市场,到公元2000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可望达到5万亿美元,占全球增长预估值的1/3强。90年代以来,亚洲地区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和其他地区。(见下表)

1991-1993年世界出口进口商业贸易中地区增长率(%)

出口

进口

1991 1992

1993

1991 19921993

世界1.5

6.20.41.7 6.2-1.2

北美5.3

6.14.6

-1.1 7.9 8.6

拉美

-0.9

4.75.9

15.3 18.9 7.7

西欧

-1.1

5.9 -6.5 0.6 4.3-9.9

与前苏联 -18.1

2.74.1 -23.2-1.8 6.4

非洲

-2.3 -1.4

-5.8

-0.5 5.0-5.9

中东

-9.3

3.8

-0.7

12.415.6 -5.4

亚洲

10.5

9.17.47.5 6.5 8.2

资料来源:根据关贸总协定《1994年国际贸易趋势和统计》第4页表编制。

亚洲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已由1983年的19.1%上升到1993年的26.3%,该年制成品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82.2%,占世界制成品出口的29.4%。亚洲地区相互间的内部贸易已占其整个出口贸易额的一半以上。

下述原因促进亚洲地区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1.宏观经济政策比较成功。2.拥有受过良好教育和守纪律的劳动力。3.实行外向型、开放式的经济政策。4.采用强有力的出口支持措施。诸如收入税减免,出口资金支持,外资优惠,出口积极促进等。5.因农业部门就业机会减少,向企业提供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90年代后期,下述因素将进一步推动此地区的经贸发展。1.日本继续把贸易与投资转向亚洲。2.中国和印度经济的高度增长。3.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地区性贸易安排的示范与激励。4.世界贸易组织统辖的多边贸易协议与协定中对发展中成员方提供的优惠。5.本地区基础设施的大发展(预计,到2000年,亚太地区基建发展需要资金高达1.5万亿美元)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

有鉴于此,美国知名国际预测大师——约翰·奈思比特,在其新著《全球之谜——小儿强的年代》中兴奋地提出:“亚洲,你的名字是希望。”

八、全球性的管理贸易时代已经到来

80年代以来,国际管理贸易(有组织的自由贸易)趋势在加强。第一,原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为缔约方树立了一系列贸易规范,对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关系予以协调和管理;在乌拉圭回合结束时达成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使国际贸易规范进一步加强和扩展。第二,通过国际商品协定和商品综合方案对初级产品的产、供、销予以协调管理。第三,通过生产国组织,如欧佩克(OPEC)协调石油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与产量。第四,通过商品标准化,对制成品的规格、质量进行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发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系列标准。第五,各国加强贸易法规的建设,尽力与通行的国际惯例接轨,约束和保持相互的贸易行为。第六,贸易集团根据协议,管理协调成员之间与对非成员的贸易行为。第七,通过政府领导人的高层次会议对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货币、环境保护等行动予以协调。如联合国贸发会议,1977年以及定期举行的七国西方首脑会议,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关于环境和发展会议”均属此类会议。此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与管理也有重要的影响。

今后,国际贸易中的管理趋势只会加强,不会削弱。第一,90年代以来,全球性经济一体化高潮中,政治上的独立与自主在高涨,出现了不少新国家。第二,在关贸总协定第八回合,积极建立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过程中,地区性的贸易集团纷纷成立和加强。第三,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深入和世界市场竞争的加强及新产品大量涌现,也同时要求积极保护知识产权。第四,各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开放度;与此同时,又要考虑本国社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第五,在南北经贸关系中,既有经贸相互依靠、互为市场的一面;又有贸易利益分配失衡的一面。其结果,在世界经济关系中,既对立,又统一;国际政治与经贸既有区别,又互相渗透。解决的途径只有通过谈判,予以协调与管理,在全球贸易进一步自由化过程中,加强协调式管理。(未完待续)

标签:;  ;  ;  ;  

21世纪国际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_关贸总协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