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摘要:目前在我国基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难题,主要为基层金融精准扶贫对象容易出现偏差、信贷扶贫可信度受到质疑以及基层金融精准扶贫供给不足等。针对这些现实难题,本文提出了五点破解对策,分别为合理优化资金配置、提高扶贫模式的多样性、优化基层信贷资金考核制度、创新基层金融精准扶贫方法以及深入挖掘扶贫产业。
关键词:基层金融;精准扶贫;对策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人口数量较多,脱贫攻坚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因此让这些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是我国现阶段国家治理的重任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预期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一时期为了保障扶贫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取得更好的扶贫效果,帮助贫困人口均能够如期实现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随后关于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又开展了一系列讲话,包括精准扶贫中扶持谁、谁来扶以及如何扶等,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和新举措。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的工作效果,缩小贫富差距,缩小地区差异,党中央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金融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1 精准扶贫的概念和发展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重要发扶贫工作理念,强调在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基于不同地区的区域环境以及贫困人口发展现状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更好更快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便始终把消除贫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国家治理的战略任务。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逐渐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央政府将扶贫工作纳入了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之中,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扶贫攻坚纲要,并积极开展专项扶贫行动。比如我国于1994年、2001和2011年分别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这些政策就我国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国情,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相比1978年,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减少7.1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是我国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距离202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我国现阶段仍然有上千万人还处在贫困的生活状态,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依然繁重。基层金融精准扶贫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模式,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将传统经济带动个人的脱贫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经济带动产业以及经济带动合作的脱贫发展模式,实现基层金融精准扶贫创新发展。
2 基层金融精准扶贫的现实难题
2.1 基层金融精准扶贫对象容易出现偏差
在基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是最为重要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基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开展中,对扶贫对象的确定主要是由省级政府向下进行逐一传达,以乡镇为单位对贫困户信息进行汇总上报,然后省级申报单位对贫困户的数量进行确定,并分解到各个自然村,居民基于自身条件按照相应的规定信息进行申报,最终通过民主评议方式有效识别扶贫对象。该方式可操作性强,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方式对于贫困地区的范围以及贫困人口的数量具有一定的限制,行政部门对在信息进行筛查时可能对部分贫困户进行删减,导致对帮扶对象的识别存在结构性偏差。二是在民主评议帮扶对象确定的过程中,部分居民为了获得政府的帮扶资金,通过个人的关系通过不正当手段拿到帮扶名额,而真正需要帮扶的人却被排除在外,进而导致基层金融精准扶贫对象出现偏差。
2.2 信贷扶贫可信度受到质疑
在基层金融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户要想获得信贷资金的支持,需要依赖产业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但是金融机构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了解精准扶贫数据,往往会信贷方式以及信贷产业范围进行限制,进而容易导致信贷扶持与产业发展之间产生矛盾[1]。以某县基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为例,该县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目前主要产业为菌类种植,但是该县菌类种植产生已经基本上趋于饱和,如果继续对该产业进行信贷扶持,该产业也难以获得进一步显著发展。并且该县在2017之后开始出现明显的菌类产品生产过剩现象,导致大量的菌类产品不得不低价进行销售。因此针对产业发展与信贷扶贫之间的矛盾问题,基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进而导致贫困户对于信贷扶持的可信度产生质疑,不利于基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基层金融精准扶贫供给不足
我国基层金融在精准扶贫方面存在明显的供给不足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扶持申报门槛标准较高,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的金融扶持项目均要求贫困户自身具有一定的启动资金,如果贫困户没有启动资金便难以从基层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即难以得到基层金融机构的帮扶。但是在基层金融扶贫工作中其服务对象变为贫困户,贫困户很可能没有项目启动资金,导致基层金融精准扶贫无法满足所有贫困户的需求。另一方面资金供给规模存在差异,基层金融机构提供的精准扶贫资金相对有限,其出于资金使用率以及回报率的考量,主要将资金供给具有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导致最需要获得信贷资金支持的贫困户没有获得信贷资金扶持[2]。
3 基层金融精准扶贫难题破解对策
3.1 合理优化资金配置
基层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首先应该转变传统扶贫工作大水漫灌的理念,应该基于不同地区的产业、文化以及自然条件,制定针对不同产业的金融扶贫方式。同时基层金融机构还应该充分发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基层精准扶贫对象数据库,通过不同贫困地区的信息整合共享,真正实现基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能够精准到人,并在此基础上合理优化资金配置,更好发挥基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2 提高扶贫模式的多样性
为了更好满足不同贫苦地区以及不同贫困程度的贫困人口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基层金融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促进扶贫模式的多样化发展。比如为了有效解决贫困户的贷款资金担保问题,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推出了无担保、无抵押的小额信贷模式。以某贫困县基层金融扶贫工作为例,在对该县贫困人口进行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对于那些具有产业脱贫条件,但是缺乏启动资金的贫困户应该首先给予信贷资金支持,帮助其尽快实现脱贫。
3.3 优化基层信贷资金考核制度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信贷资金的合理应用有助于企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在基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也是一样,通过提供信贷资金可以有效带动基层民众开展生产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为了有效保障资金安全,基层金融机构在进行精准扶贫过程中应该对贫困户的信贷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加强基层信贷资金考核力度,提高贷款投放的安全性。
3.4 创新基层金融精准扶贫方法
基层金融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充分把握精准原则,基于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开展扶贫方法创新,最大程度利用贫困户周边的资源,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更好服务贫困户的脱贫工作。同时还应该对基层金融信贷加强宣传普及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方式对实践成功的信贷方式进行推广,实现基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对贫困人口的全覆盖。
3.5 深入挖掘扶贫产业
在我国基层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求金融机构要不断加大信贷投资力度,同时还应该加大对非金融机构的开发力度。基于不同贫困地区的特点建立适合该地区发展需求的中小企业,荣国深入挖掘扶贫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降低扶贫开发工作难度。我国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开展科技扶贫、教育扶贫以及异地搬迁扶贫等多项举措,加强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工作逐渐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工作,其核心在于提高贫困落后地区的社会生产力。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各种资源,挖掘潜在产业,并通过基层金融信贷资金促使这些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应该通过精准扶贫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进而提高贫困地区的社会生产力,防止出现贫困的代际传递现象。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不仅是要解决个体脱贫问题,而是要通过释放和提高贫困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贫困落后地区的贫困问题以及贫富差距问题
4 结束语
基层金融精准扶贫主要是充分发挥基层金融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的调节作用,有效缩小贫富差异和地理区域差异,更好的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目前我国在基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难题,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充分理解国家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进而针对不同的地区情况探索科学合理的基层金融扶贫策略,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君. 普惠金融与金融精准扶贫的关系研究——基于湖南湘西州的实践[J]. 武汉金融,2017(3):84-87.
[2] 赵丹丹,丁建臣. 金融精准扶贫障碍、经验与政策建议[J]. 黑龙江金融,2017(4):58-59.
论文作者:桂林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精准论文; 基层论文; 金融论文; 贫困户论文; 工作论文; 信贷资金论文; 信贷论文; 《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