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角色区域的观察与思考--以熊温妮为例_角色游戏论文

幼儿园角色区域的观察与思考--以熊温妮为例_角色游戏论文

对幼儿园角色区域的观察与思考——以《小熊维尼请客》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幼儿园论文,角色论文,区域论文,小熊维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角色区域的创设就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角色游戏环境,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表现和创造,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目前,幼儿园班级角色区域的开展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如何改进才能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快乐地玩,有效地学”呢?

小班的娃娃家区域2个架子上有几个小框子,框子里面堆放着凌乱的碗勺,另外还有几个瓶瓶罐罐放在一旁。区域游戏时间,有2名幼儿来到了娃娃家。一个女孩拿起碗,装着要吃东西的样子,玩了一会儿就走开了;一个男孩看看摆放在架子上的瓶子,拿起来摇了摇,然后把瓶子带到建构区,一会儿就把瓶子扔在一边开始搭积木了。在随后的时间里,只有1名幼儿来玩娃娃家,并且只是走进来晃了晃便走开了。

中班里开设了娃娃家和小医院区域,从这两个区域的布置上能够大致区分出哪个是娃娃家,哪个是医院。区域游戏时间,由于这两个区域刚刚开设,幼儿都很感兴趣,许多幼儿挤进了这两个区域。幼儿争抢着穿白大褂、玩针筒、抱娃娃,一时间,区域里幼儿的声音越来越高。此时,教师看到这个情况后介入:“你们太吵了,安静一点,再吵就不要玩了!你没有针筒,就去玩玩其他的游戏,不要再抢了……”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个别幼儿从建构区里拿了一些雪花片到娃娃家,放在碗里准备给小娃娃吃饭,教师发现后再次介入:“其他区域里的玩具不要随便拿来拿去,快把拿来的雪花片送回去。”

大班里开设了超市区域。区域游戏时间,几名幼儿从架子上拿来几个篮子,从货架上随意地将商品取放到自己的篮子里,在超市里转悠了几圈后,又将商品拿出来随意摆放到货架上走开了。坐在一旁的“收银员”心不在焉地整理了一会儿盒子里的钱,觉得没事可干后也离开了此区域。区域讲评时,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玩了什么区域游戏,有什么新的发现或困惑。其中一名幼儿提出在超市里买东西不好玩,另外一名幼儿提议:“可以拎着买的东西再去饭店吃饭,昨天,妈妈带我到超市买玩具和蜡笔后,就又带我到饭店吃了好吃的鱼,我还遇到了好朋友呢。”讲评结束后,教室里的区域创设依旧,没过几天,很少有幼儿光顾超市了,后来,超市仅成了摆设。

案例分析:

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幼儿对于模仿成人活动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但是,从案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并不高,并且存在角色意识不明确、角色行为不清晰、游戏的持久性不够等问题,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环境材料单调无趣、一成不变

材料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载体。在案例一中,娃娃家中仅仅摆放了几个架子、框子以及几个碗勺,这样单调的材料是幼儿不会玩、玩不久的根本原因,而角色区的设置和投放材料在相当长时间内固定不变,也会导致幼儿的兴趣减退甚至消失。

2.幼儿经验缺乏

角色游戏中,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就越广泛,情节就越深入。通过这几则案例,我们发现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缺乏、角色意识不明确。比如,在医院中,幼儿只是争抢着穿白大褂,但对医生是怎么给病人看病的、护士是怎么挂水和取药的并不清楚;在超市中,幼儿也并不清楚应该如何买东西;在娃娃家中,幼儿应该要扮演好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幼儿明显不知从何开始游戏等。幼儿生活经验的缺乏是角色游戏很难开展和推进的原因之一。

3.教师介入引导不当,跟进不足

角色游戏中,教师该扮演角色游戏的推动者、游戏新玩法的倾听者和支持者,而不是监督者和命令者。教师不同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行为会给幼儿的角色游戏造成不同的影响。

案例策略:

一、环境——丰富区域设置和材料投放

1.环境需温馨适宜

要想让幼儿喜欢角色区,并在角色区里有事可干,温馨适宜的环境非常重要。比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娃娃家里游戏可以模仿爸爸妈妈、还原生活中的经验,那么在创设小班娃娃家时,我们可以借助柜子、矮木板和垫子等,将“家”相对隔成厨房、客厅和房间,并用悬挂或粘贴的方式布置相应的空间,如厨房里有煤气灶、勺子和碗;客厅里有桌子、沙发、水果;房间里有小床、小娃娃、电视机等。

2.材料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

比如在娃娃家的厨房里,如果教师事先投放了许多形象非常逼真的蛋糕、饺子等食物,当幼儿需要时,就会直接去选取那些琳琅满目的材料,缺少了制作的过程。逼真的材料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但却缺乏创造性,时间一长,幼儿就很难维持游戏兴趣。其实,半成品和废旧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投放半成品材料,幼儿可以在游戏中任意组合、加工和变形,这样幼儿就会在摆弄中积极思考、充分想象。

3.材料需定期调整更换

角色区的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动态的。根据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兴趣和不同时期的游戏发展需要,我们需要定期调整、更换相应的区域材料。比如,中秋节快到了,教师可以将超市布置得富有节日气息,并增添月饼供幼儿选购等。

4.串联的角色区更易吸引幼儿的兴趣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单一的角色区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游戏需要,也不能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案例三”中,幼儿提议可以在超市买了东西后再去饭店吃饭,这个提议其实就是角色区的串联,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多个角色区,然后把它们串联起来。比如幼儿在银行里取钱之后到超市里购物,然后到茶吧里休息,再到餐厅里打工赚钱,最后再将钱存到银行。当然,班级的空间有时不允许开设过多的角色区,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目前的兴趣和发展需要适当开设2~3个串联的角色区。

二、幼儿——拓展经验,提高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越广泛,情节越深入。因此,我们需要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支持他们角色游戏的开展。

实地体验和观察,能最大限度、最直接地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实地参观幼儿园附近的超市、银行等,使幼儿对工作人员的分工、场地的设置与安排等有直观的认识与了解。(这样的参观可以由教师集中组织,也可以发动家长资源自行组织。)另外,我们可以利用晨间谈话、区域讲评等时段和幼儿谈话,以启发幼儿的原有经验。还可以将近阶段幼儿在角色游戏开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集体活动进行讨论,进而解决其中的共性问题,再让幼儿将讨论出的策略和方法尝试运用到区域游戏中。这样,幼儿才能在玩的同时获得经验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及时关注,恰当引导与有效跟进

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扮演着多重的角色:环境的创设者、幼儿兴趣的观察者、角色扮演的引导者、游戏扩展的推动者、创新玩法的支持者等。多重的角色也就决定了教师需要有不同的行为落实。同时,不管是区域游戏过程中指导还是讲评,教师都需要以观察为基础,进行适时适宜的引导,从而推动幼儿游戏的进程。

1.幼儿兴趣的观察者

通过日常的观察,我们需要知道班级幼儿对什么角色区比较感兴趣、哪些幼儿比较喜欢玩、幼儿在角色区中会如何玩游戏、大概能持续多长时间、幼儿新的玩法和创意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我们才能确定该如何创设区域,在幼儿区域游戏过程中该如何观察与引导,区域讲评中又该围绕哪些方面进行交流互动。

2.角色扮演的引导者

在角色游戏中,有的幼儿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游戏。比如在医院里,大部分幼儿只会穿白大褂坐在桌子后面询问患者哪里不舒服,这时候,教师可以从旁引导,帮助幼儿使用听诊器和针筒等道具进行游戏。再比如在餐厅里,厨师们只想到利用教师提供的部分材料当作食品或点心,如果教师将在美工区用橡皮泥制作的小笼包外带进餐厅里,幼儿的经验就会得到迁移,两个区域就会产生更多联系和互动。

3.游戏拓展的推动者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遇到困难或争端时,教师可以参与到游戏中,提出问题或以建议的方式进行指导。比如:当教师发现餐厅里的饭菜花样太少,就可以以顾客的身份来到餐厅,提出要吃西红柿炒蛋等餐厅服务员平时从来没有做过的菜。教师这样看似为难的要求,为幼儿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同时推动了游戏的进展,引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

4.创新玩法的支持者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常常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玩法,此时,教师是应该肯定引导,还是为了常规的执行而制止呢?就像“案例二”中,幼儿从建构区拿了雪花片到娃娃家,想喂给娃娃吃,却被教师制止了。其实,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幼儿的创意想法,并给予支持和引导,这样既维持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又丰富了游戏玩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个别幼儿的创意在区域讲评环节中与全班幼儿分享,从而引发更多的互动,这样幼儿既能与他人一起分享经验,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为下次游戏主题的深化做好铺垫。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教师只有真正发现角色游戏的魅力所在,才能够把握观察和指导的适宜尺度,让游戏活而不乱地开展,这样角色游戏才会有“出路”,幼儿才会在角色游戏中玩得更开心,从而在快乐的游戏中发现自我,发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对生活的理解,建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富有个性的发展。

标签:;  ;  ;  

幼儿园角色区域的观察与思考--以熊温妮为例_角色游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