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产业:这个蛋糕能做多大?--北京“大学经济圈”方兴未艾_蛋糕论文

大学产业:这个蛋糕能做多大?--北京“大学经济圈”方兴未艾_蛋糕论文

高校产业:这块蛋糕能做多大——北京“大学经济圈”方兴未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兴未艾论文,多大论文,这块论文,能做论文,北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校办企业,在中国遍地开花。北京地区,特别是海淀区,高校云集,校办产业蒸蒸日上,呈方兴未艾之势。北京地区高校现有校办企业近1000家,其中科技型企业近500家,1997年技工贸总收入98.3亿元, 工业总产值8.6亿元,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实现利润7.2亿元,上缴各种税收2.19亿元,为高校解决了近一半的教育经费,涌现出了像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等一批颇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它们正形成一个“大学经济圈”。

北大到底有多少家企业

北大方正脱胎于10年前的北大新技术公司,主打产品是王选教授发明的排版印刷系统,他使我们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市场占有率达80%,连海外的华文报刊也采用方正的排版系统。公司资产由10年前的4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50亿元,漂亮的方正大厦也安扎在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中央。除了排版印刷系统,方正还涉足金融、房地产、计算机等领域。1997年技工贸总收入58.5亿元,创汇1260万美元,实现利润3亿元。该集团现正运作股票上市,是率先进入世界500强的有力竞争者。以名人效应为契机,北大青鸟软件公司、北大未名生物工程公司、北大维信公司、北大资源集团纷纷成立。北大资源集团以学校周边开发与建设为龙头,先后建成了北大资源楼、北大培训中心等,建成面积5万平方米,在建面积8万平方米。可以预料,在北大周围将形成一个高科技的产业经济带。

清华园里可“耕田”

清华大学现有大大小小的公司90多个,但成大器的要数紫光和同方。10年前,几乎与北大方正同时,清华大学也成立了高科技企业清华紫光,名牌产品扫描仪系列已有40%的市场占有率。1997年经营收入4 亿元,税后利润4200万元。为了更多更快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1994年,以环境工程、数据录入、 光盘为主的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97年,实现经营收入4.8亿元,上缴税收920万元,税后利润7800万元,创汇636万美元,收益回报2160万元。公司也正运作股票上市, 不仅在学校周边地区建筑了紫光大厦、华业大厦和同方大厦,而且把清华高科技的大旗稳稳地插在了海淀新技术试验区的心脏地带。

学院路也能成为产业带

北京地区的高校有着雄厚的科研实力,校办产业则充当了孵化器。

北京医科大学实验药厂与美国疾病制控中心合作研制成功的妇科新药斯利安,1997年产值完成4000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今年6月份,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其夫人希拉里特地参观了北医实验药厂。

北京理工大学与海淀新技术试验区合作,利用学校紧临电子一条街的黄金地段,投资1亿元,建成了3.7万平方米的理工科技大厦,校办企业高高兴兴地搬进了俯瞰中关村的大厦。理工大学并不满足一个理工大厦,还意欲在学校周边建设一个30万平方米的科技园区,利用自身在工程建设校园网、民用爆破、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成果总量排在全国前8位, 他们把科研的优势转化成了效益的优势,今年6 月注册成立了北航天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4亿元,产品涵盖计算机应用软件、工业机器人、 医疗设备、节能工程和轻型飞行器系列,其用于旅游、喷洒农药的轻型飞机售价10万元,已售出100多架,前景颇佳。

北京师范大学利用毗邻三环路的地理位置优势,在原出版社办公楼的基础上,投资400万元,改扩建成临街4000平方米的产业大楼, 师慧公司的字幕机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人师表的“师大”人不甘人后,还要成立资源公司,开发周边地区,已经立项的有北师大教育技术开发中心、留学生活动中心等。

中国人民大学校办产业的总资产已达1.1亿元, 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05.9%,其出版社、书报中心一年的销售收入高达7300万元, 实现利润400万元。出版社大楼占据海淀路的咽喉,增值不可限量。

大学经济圈怎样蒸出大“蛋糕”

当初北大推倒南墙的时候,它推倒的不仅仅是一堵土墙,更是民族心理的墙,它推倒了一个旧世纪,迎来了一个开放式办学的新世纪。北大、清华的校办产业每年给学校创收4000多万元,相当于学校财政拨款40%。北外出版社年创收2000多万元,几乎等于学校的财政拨款,成为学校教育事业费的重要支柱。理工大学年上交学校各种费用1500万元,加上其他校办产业创收,每年可支持学校2000万元的教育经费,面向社会办班收入3000万元,二者之和相当于学校的财政拨款。人大、北航、北师大等校办产业上交学校占用费每年也在600万—800万元左右,直接支持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他们还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97年,北大方正上缴各种税收4600多万元,清华校办产业上缴各种税收4600多万元,北方交大校办产业上缴各种税收2000多万元,校办产业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站惯了三尺讲台的教师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其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还有待改弦更张。

据权威人士分析,高校作为科研成果的源头,其市场潜力无量,因为现在的科研成果转化市场有脱节现象。北京地区高校每年的科技成果大约有10000项,真正转化的只有几百项,各高校的转化率大约在4%至10%之间,搞科研的不懂市场,搞企业的不懂科研,科研人员成果出来后仅满足于评职称、获奖,而对于更大的市场效益则无甚兴趣,如某大学教授开发出来的可视电话技术,宁可束之高阁,也不愿转让给公司。

由于几十年沿用的单一的国家财政投资体制,科研只依靠有限的财政拨款科研经费,往往是科研成果开发成功之时,科研经费也已告罄,根本无财力再搞项目转化和推广,再加上学校不愿技术外流,社会游资很难介入。

标签:;  ;  ;  

大学产业:这个蛋糕能做多大?--北京“大学经济圈”方兴未艾_蛋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