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原因及对策_会计论文

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成因及解决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对策论文,会计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一种信息服务活动,会计工作是一项保证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性工作。任何市场经济体制无论设计得怎么完美,若无可靠、真实、准确的信息流,就无法健康运行甚至根本运行不起来。若任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状况延续下去,将要为之付出难以估计的沉重代价。

一、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成因分析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准确地反映会计对象。而所谓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则是指会计信息失真范围大,程度深,性质恶劣。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应从会计信息自原始数据输入到会计信息成品输出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整个流程去分析追索其成因。

如果把会计视作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运作全过程可以简化为:

在此过程中,起作用的关键因素有四个方面:一为原始单证(即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资料);二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本身;三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干扰因素——企业管理当局(企业会计主管是联系管理当局和会计信息系统的中介);四为以外部审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原始单证的真假正误及传递的及时性等主要是受制于企业管理当局,虽然它能否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要受到会计人员依据会计规范而作的审查,但在现实生活中,最终决定权并不在于会计人员,且有许多原始单证的真假已远非会计人员所能辨识,事实上,有许多记载虚假经济业务的原始单证除企业管理当局和(或)经办人员知道其内容为假外,任何他人从形式上审核也完全是真实的(即合法的)。所以原始单证方面的因素可归于企业管理当局,在宏观上则是因原始单证(如各种发票)管理秩序的混乱。

就会计信息系统本身而言,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会计人员、会计规范和会计劳动资料。其中,会计劳动资料虽普遍较为落后(如会计电算化程度不高),但未对当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状况构成重大的实质性影响。就会计规范来说,我国现行的以新行业会计制度为具体操作规范的整个会计规范体系基本上能够适应我国当前如实反映会计对象的要求(当然,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对现行会计规范所依赖的物价稳定的经济环境基础有较大的冲击,这一环境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也有较大影响,需予以重视)。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因素主要在于会计人员这一会计行为主体方面。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又可区分为两种:其一为非故意性行为,即出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或工作态度不认真,导致在会计规范的范围内选用会计政策(程序、方法等)的不当,而使加工出来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准确地反映会计对象;其二为故意性行为,这是在企业管理当局这一干扰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有两种情形:一是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会计人员利用会计规范所给予企业的灵活性而选用虽不能如实、准确地反映会计对象,但却有利于实现某种目的的会计政策;二是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或强迫下,会计人员不遵守会计规范的规定,故意做假帐(包括该入帐的不入帐、依据明知是虚假的原始单证入帐、入帐的会计数据多计或少计、帐实不符、不按会计报告规范的要求如实报告等)。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会计人员方面的原因是在企业管理当局干扰因素的作用下,为达到某种目的,会计人员不遵循会计规范的规定,以虚假的会计对象替代真实的会计对象而蓄意做假帐。以外部审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机制,是会计信息到达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最后一道“关卡”,社会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和效率如何对一国会计信息流的可靠性、真实性具有重大影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较为完善的高效率的社会监督机制及其他因素令企业虽有动机而不敢且不能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而我国目前社会监督机制还很不健全,且效率不高。这是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关键原因之一。

会计信息之所以有如此魅力让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愿意为之以身试法,因为会计信息有着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是利益分配、财富转移的信息基础,是市场经济中履行包括管理人员报酬计划在内的诸种契约的依据。但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构成他们行为的主要动机,关键在于他们以身试法的代价小于他们所得到的利益。如果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付出或将要付出的代价(即为之而受到的法律惩罚)大于其所得的利益的话,肯定谁也不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这是一个“风险与报酬”的权衡过程,目前“风险”极小,“报酬”颇高,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如果法律对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处罚非常严厉,并且法律严格执行的话,这种行为因其“风险”大于“报酬”而变得不可行,从而不会发生。我国由于正处于初创市场经济时期,缺乏完善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以及当前还面临着一个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行政权力不时大于法律以及执法系统的低效率和低权威等而形成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实问题(即法律缺乏应有的权威性),从而使得这种心存侥幸极易成功;另方面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以身试法的代价本身确实是小于其所得到的利益。他们根本不必心存侥幸,而是放心大胆地做假帐。因为被查出的可能性不大,即使被查出了处罚也不重,提供失真会计信息之“风险”小于“报酬”。更为关键的是,即使被查出了,罚款了,损失的也不一定会影响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的利益,对国有企业而言,尤其如此,这涉及到现行法律规定是对事对企业而不对人进行处罚,而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企业制度又没能将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的不法行为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效地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对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来说,他们自身因之而付出的代价是远小于其所得的利益,所以他们才会乐此不疲。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会计信息也有上述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但是因为它们有着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和严厉的惩罚措施、高效率的执法系统以及责权利得到较好结合的企业制度等,令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不敢心存侥幸。

在以上分析中,把企业管理当局与企业会计人员绑在一起了,其实,会计人员是受聘于企业管理当局,其行为受控于企业管理当局,实质上反映了管理当局的意图、目的,是管理当局意志的体现。对于会计人员来说,他做了假帐,除前面曾提及的无法辨识真伪的原始单证以及技术性原因等外,动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积极地、自愿地接受企业管理当局的指令甚至建议管理当局怎么做假以能为自己也谋取一份利益;二是被迫接受企业管理当局的指令做假帐,因为虽然从法律上讲,会计人员可以依法顶住,但是现实生活中是“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一旦顶住,会计人员只能面临“穿小鞋”甚至失业等问题,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并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此时,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放弃法律规定的权力,按照企业管理当局的要求做假帐是无可奈何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付出的代价才会远小于他顶住不做假帐所要付出的代价。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之症结主要不在于会计规范方面,而在于各单位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以及社会监督机制方面,原始单证的真假正误及传递可归结于管理当局。结合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实践及一些调查来看,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差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管理当局对此则应负领导责任),但更为关键的则是为谋取不当利益,达到某种目的,单位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蓄意做假,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单位管理当局,若没有单位管理当局的授意、首肯、强迫,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因其他原因仍会存在,但不会达到如此严重地步,这一方面其实质是管理当局自身因提供失真会计信息所付出的代价小于因之所得的利益;另一关键因素则是单位外部的社会监督机制不完善、法制规范力度和执行力度很不够。而这两大关键因素的深层次原因都在于我国正处于初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尚有待进一步深化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

二、解决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的有关对策

(一)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这一问题的基本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由于心存侥幸、技术性等因素不可能最终彻底解决)有待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中各项经济关系的基本理顺、尤其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全面提高、会计劳动资料的现代化、地方保护主义的打破、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简言之,只有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所依存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条件丧失了,这一问题才能基本解决。而这些环境要求的实现将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此,各主管部门首先应在思想上树立一个长期打“持久战”的观念,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

(二)正因为这是一场“持久战”,任务极为艰巨,其困难也远超过其他领域的打假工作,所以更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将来基本解决这一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应遏制住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恶化,然后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标本兼治。具体措施:

1.就原始单证而言,加强发票等原始单证的管理工作,大力整顿其管理秩序。

2.就会计人员技术性因素而言,应深化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加强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等后续教育,推进会计电算化工作。

3.就会计规范而言,应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会计准则建设,完善会计规范本身,如研究、采取措施尽可能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质量之不良影响。

4.加大有关法律规范的惩罚力度和执法力度,维护其尊严,使之形成一种重要的预防犯罪的威慑力。

5.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贯彻《会计法》等法规,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6.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企业制度等的改革,建立把单位管理当局(尤其是主要领导)的切身利益与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新机制,依其失真性质和程度直接惩戒管理当局。

7.财政、税务、审计、工商行政管理等职能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审计机构通力合作,形成一种打假“合力”,并在全国范围形成一种会计领域中严厉“打假”的声势,构成威慑力。

8.对企业全面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近期由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力量不足,企业可以先将财务报告报送有关方面,而后再由注册会计师查验,有关部门依查验结果区别失真性质和程度给予严厉处罚。

9.加强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机制建设,这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应以保证质量为第一位要求,以免到时又来一场在社会(民间)审计领域自身的“打假”活动。

10.组织力量加强单位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的行为研究,对症下药采取措施。

11.会计领域的“打假”与其他领域的打假密切结合,才能取得成效。

总之,要采取切实措施,使单位管理当局(尤指主要领导)自身(而非仅是单位)因会计信息造假而付出的代价大于其所得的利益,令其从切身利益出发虽有动机但不敢或不能提供失真会计信息。以上措施大多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当前所要做的就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遏制住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分析其成因,分清主次逐个解决,在治标的同时为治本打基础,创条件。

标签:;  ;  ;  ;  ;  ;  ;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原因及对策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