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论文_萧艳梅

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论文_萧艳梅

(金堂家兴结石病医院 四川成都 6104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状态评价与抑郁状态评价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4%,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65%,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降低其焦虑、抑郁状态,且能够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心理护理;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01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strengthening psychological care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undergoing hepatobiliary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196 patients underwent hepatobiliary surgery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extraction method , Each group( n=98) ,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routine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using conventional care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care,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state improvemen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evaluation of anxiety status and depression statu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was 96.9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2.65%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t is helpful to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care of patients with hepatobiliary surgery to stabilize the mood of the patients, reduce thei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improve the nurse - pati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Hepatobiliary surgery; Psychological care; Mental state

临床对肝胆外科疾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但由于肝胆外科存在病种多、手术多和并发症多等特征,造成护理工作量增多,护理难度增大[1]。为了确保在治疗期间让患者感受到优质的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应当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继而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促使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护理效率[2]。本次研究对在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的措施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并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19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共98例,最低年龄为26岁,最高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40.69±5.13)岁,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2例,内镜手术患者71例,开腹手术患者27例;观察组患者共98例,最低年龄为25岁,最高年龄为69岁,平均年龄(40.82±5.01)岁,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1例,内镜手术患者70例,开腹手术患者2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手术方式经过统计学软件处理均无显著性(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该组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含术前评价、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教育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等。

1.2.2观察组 对该组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详细护理内容包含:①入院护理。当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引导患者熟悉医院环境,消除对陌生患者的抗拒感,随后对患者进行健康和身体评价,并进行简单的介绍,让患者可以了解到自身病情及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不同患者的文化教育背景、性格特征及经济水平存在不同,且一些患者伴随内分泌失调、老年痴呆、基础疾病影响等,也属于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针对性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保证护理的有效性。②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当注意患者当前的情绪状态,确保在患者抵触情绪较低的时候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以专业的态度和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患者疾病和手术治疗方法的讲述,尤其是让其认识到手术治疗的作用及必要性,并让患者认识到手术治疗承担的风险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出现恐慌心理。为了确保术前术后护理的效率和效果,医护人员应当确保患者对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有一定的了解,促使其能够配合治疗。此外医护人员还可以邀请手术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明,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③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并关注患者言语中体现出的兴趣点,结合患者兴趣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确保患者能够主动接受和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联合家属对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告知家属家庭支持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措施,确保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和家属对其的关怀,消除其焦虑、抑郁状态。另外还有患者会担心手术治疗花费较高,自身经济水平承受不起或不愿意花钱治疗,医护人员应当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花费及相关项目的花费,让患者了解具体的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等;若患者住院经费有限,医师可以尽量提供费用较低的治疗方案,供患者选择,但需要保证治疗效果。对于没有家人陪伴在身边的患者,医护人员必须给予其更多的关怀,填补患者内心家人关怀的缺失,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焦虑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包含焦虑、紧张、害怕、不幸预感、乏力等主观感受,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抑郁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包含精神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及心理障碍,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进行评价,包括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责任心、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满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分至100分)、基本满意(70分至90分)和不满意(7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所占比例与基本满意所占比例之和。

1.4 统计学的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资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态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正态计数资料→(%)率;检验方法如下:正态计量资料→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比较分析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焦虑状态评价(44.02±3.83)分,抑郁状态评价(46.21±3.52)分,对照组患者焦虑状态评价(44.15±3.71)分,抑郁状态评价(46.13±4.06)分,无明显差异,t=0.24,t=0.18,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状态评价(26.82±4.85)分,抑郁状态评价(29.46±4.22)分,对照组患者焦虑状态评价(38.65±7.42)分,抑郁状态评价(39.87±8.27)分,观察组患者心理改善程度更好,t=13.21,t=11.09,P<0.05。

2.2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比较分析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63例,一般满意32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评价分别占比64.29%、32.65%、3.06%,护理满意度为96.94%;对照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34例,一般满意47例,不满意17例,护理满意评价分别占比34.69%、47.96%、17.35%,护理满意度为82.6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好,χ2=10.91,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理水平等要求均越来越高[3]。如今医院也非常重视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改善护理模式,确保为患者提供舒适优质的护理服务,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因此近年来护理工作中逐渐加强心理护理,起到疏导患者不良心理和稳定患者情绪的作用,并促使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4]。心理护理与传统临床护理存在较大的区别,其需要与技术护理联合应用才能够充分发挥临床价值。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不仅需要对其做好基础护理,还需要关注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通过转移注意力、心理支持、关心关怀等,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状态,以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5]。此外很多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主要是由于其对手术比较担心,尤其是担心手术后会出现疼痛严重和伤口愈合困难情况,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手术会在充分麻醉状态下开展,并告知患者在手术前后严格依据健康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利于减轻术后痛苦,加快伤口愈合。对于术后疼痛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物理镇痛和药物镇痛方式进行缓解,在此期间还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确保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护理工作。本次研究对在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的措施及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焦虑状态评价与抑郁状态评价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状态评价与抑郁状态评价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低,P<0.05,表明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利于促使患者以比较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4%,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65%,P<0.05,表明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水平的认可,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在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和改善护患关系的重要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彭联芳.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 25(20):142-144.

[2]任海燕.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 15(8):130-130.

[3]王秀蓉.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J].母婴世界,2015,15(14):130-130.

[4]韩瑜姣.对行手术治疗的肝胆疾病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24):146-147.

[5]张瑞.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92):130-130.

论文作者:萧艳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  ;  ;  ;  ;  ;  ;  ;  

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论文_萧艳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