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县中医医院 广西鹿寨 545600
【摘 要】目的:探讨促红素在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动脉血压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的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以计算机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2/周的促红素治疗,观察组在给予3/周的促红素治疗,观察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动脉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Hb、Hct、SBP、DBP、MAP均高于对照组;再次分组后,乙组SBP、DBP、MAP明显高于甲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促红素治疗对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压影响较低剂量明显,控制Hct升高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压升高幅度。
【关键词】高血压;促红素;血透
维持性血压透析是肾脏功能严重损害后的肾脏代替疗法,以保持人体酸碱平衡,清除代谢废物及多余水分,但是长期的血液透析增加了患者高血压及贫血风险[1];促红素是促进红细胞生成药物,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促红素对维持性透析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压的影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中选取68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计算机随机原则分为2组。观察组34例,其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波动在24~67(42.66±7.24)岁;病因分类中,多囊肾者10例,糖尿病肾病11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5例,肾小球硬化症8例。对照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波动在26~65(41.33±5.68)岁;病因分类中,多囊肾者9例,糖尿病肾病1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6例,肾小球硬化症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分类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符合血液透析指征;(2)高血压且均规律服用降血压药物;(3)近1周内基础血压平稳。
排除标准:(1)近期应用促红素治疗者;(2)铝中毒;(3)上消化道出血。
1.2 方法
入组后的所有患者均给予促红素(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73)3000U/次皮下注射,观察组给予较高剂量(3次/周)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剂量(2次/周)治疗,连续用药4周;进行实验室Hb检测,观察Hct值[2]。
2组患者促红素治疗期间,给予叶酸、铁剂等口服,照常进行血液透析,但每周透析时间控制在10h至12h之间;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当患者血压超过180/110mmHg时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时,给予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动脉血压情况,其中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动脉血压情况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
在用药治疗4周后,根据患者的Hct结果再次分组,以Hct结果<4%为甲组,Hct结果≥4%为乙组,进行2组的SBP、DBP、MAP测量与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为本研究的统计学工具,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达,行t值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动脉血压情况
观察组患者Hb、Hct、SBP、DBP、MA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对比2组相关指标及动脉血压
2.2 对比甲组、乙组患者治疗效果
乙组患者SBP、DBP、MAP明显高于甲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对比2组治疗效果
3 讨论
高血压是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最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且难以有效控制,既往有报道,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仅为发生率的50.0%[3],长期不可控的高血压增加了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且对血透的正常进行产生干扰。
促红素是人工合成的由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能与干细胞表面的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结合,对红系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与成熟形成促进作用,增加红细胞数量,以改变人机体内Hct,进而对血压形成影响[4]。
本文中,为探讨促红素对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压的影响,以我院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为实验对象,通过分组对比形式来检验不同剂量促红素的应用效果,在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实验室指标中的Hb高于对照组组,Hct结果高于对照组;在动脉血压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SBP、DBP、MAP均高于对照组;在依据Hct结果再次分组的患者中,乙组(Hct≥4%)患者的SBP为(146.34±11.28)mmHg、DBP结果为(83.27±4.36)mmHg、MAP为(103.22±8.34)mmHg均高于甲组(Hct<4%)。表明高剂量的促红素对患者的动脉压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MAP的影响更为明显;在随着较大剂量的促红素的使用,观察组患者的贫血状况改善明显,所以观察组患者的Hb水平高于对照组,贫血改善后,红细胞增多,血粘度相应上升,对外周阻力形成影响,血压同比升高。在治疗4周后,再次分组,乙组的Hct升高时更加明显(≥4%),此时甲乙2组患者的动脉血压差别更大,所以维持性血透患者在应用促红素后,要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变化;特别针对于已经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应用初期改善贫血状态时,避免患者的Hct增长过快,引起动脉血压的恶性升高[5]。因此促红素应用后,Hct<4%时,患者动脉压有所升高,但幅度在可控范围之内,患者可能处于安全状态;当Hct≥4%后,MAP升高幅度较大,对患者产生威胁,此时需要密切注意患者血压波动,且增加降血压药物的使用。
综上,促红素对于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压有明显的作用,但同时注意患者血压的变化,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张永慧.探讨促红素对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动脉血压影响的药学效果[J].系统医学,2016,1(8):143-145.
[2]王静艳,赵伟,薄天慧,等.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中血压升高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17(8):712-714.
[3]周薇,高洁,张渊,等.维持性血透并发不安腿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8):1050-1052,1066.
[4]王琴,王晋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防治分析[J].临床研究,2016,24(12):213-214.
[5]陈竹青,张荣国.重组人促红素β注射液对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SOD、GSH-PX、MDA及Hcy水平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2):136-138.
论文作者:韦海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患者论文; 血压论文; 红素论文; 动脉论文; 高血压论文; 高于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