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体检和性病门诊病例、检测咨询、孕产妇筛查确诊的艾滋病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确诊为艾滋病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病人540例,男性占68.12%,女性占29.66%;男性农民占85%,性工作者1.5%,干部及其他占20%;女性农民占60%,性工作者占1.8%、干部及其他占26%;壮族男性56%,壮族女性占56%;有外出打工史男性84.64%、女性61.07%;婚外情史男性40.15%、女性26.17%。结论:艾滋病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上升人群主要为农民,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完善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已刻不容缓。本研究通过市两所“三甲”医院的传染病防疫管理获取信息,探讨市HIV/AIDS流行现状及特征,并根据流行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控制HIV/AIDS在桂西山区地区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控制
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经济发展、传播速度快、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其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十分紧迫的社会问题[1]。人员外出打工,增加人口的流动性,从而艾滋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威胁越来越多人群的健康,对社会和该地区造成巨大的压力,为减缓或杜绝艾滋病在该地区的传播,寻找有针对性制定适合该地区的防治干预措施,是当务之急和刻不容缓的任务。探索艾滋病的流行现状,有针对性进行控制AIDS在本地区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并在传染病疫情管理中心登记的HIAV/AIDS病人和在就诊或体检过程中发现并确诊的艾滋病人及性病门诊病例、检测咨询、孕妇筛查确诊共540例,其中男性391例,女性149例;男性农民252例,干部及其他129例,性服务者9例;女性农民132例,干部及其他11例,性服务者5例;居住地:百色市辖区内男性349例、外地42例,本地女性124例、外地25例;年龄:男性40岁以下122例、41-60岁151例、61岁以上107例,女性40岁以下55例、41-60岁66例、61岁以上21例;外出打工史:男性245例、女性98例;婚外情:男性247例、女性65例;因艾滋病就诊392例,因其他病就诊才发现并确诊148例。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情况,见表一。
2.方法 将已经确诊的病人,经其同意并签字自愿筛查输血前四项,把检验结果为HIV阳性患者上报院传染病防疫管理办,再由防疫管理办上报市防控中心,由防控中心对病人进行确诊。对确诊病人进行一对一问卷,问卷表自行设计,本组共发放570份,回收540份,回收率94.74%。
3.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
(表一) 艾滋病感染状况
二、结果
男性与女性感染率为2.6:1,比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的2.5:1高[2];男性农民与干部及其他之比1.8:1,女性农民与干部及其他之比7.76:1;男性本地与外地之比8.3:1,女性本地与外地之比5.0:1;外出打工史与未有外出打工史之比男性1.18:1、女性1.64:1;婚外情与无无婚外情史之比男性0.67:1、女性0.35:1;已明确诊断而就诊与因其他疾病就诊发现例数之比2.6:1;感染年龄:男性41-60岁感染率最高,40岁以下次之,但与61岁以上感染率相接近;女性41-60岁感染率最高,40岁以下次之,61岁以上最低,占的比例很低;外出打工史男性占84.64%,女性占61.07%.
三、分析感染现状
1. HIV/AIDS感染
(1)与毒品来源有关:吸毒与注射毒品感染率的数量仍增高;(2)人口外流大:[3]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大量的人流往经济发达地区,本组男女外出打工史个占84.64%和61.07%,其中很多都是单身离家打工者,由于常年离家,孤身在外,长期分居所带来的情感生活和性需求的缺位,使她们压力倍增。异地打拼的孤独与生理需求,催生了“临时夫妻”的出现,打工潮中出现的“临时夫妻”,不受法律约束,流动性强,彼此满足各自所需就各自劳燕分飞。同时,双方在满足彼此生理需求的同时没有做好自我保护措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发生情况,根据有关研究报告,我国流动人群中存在的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包括商业性行为、多性伴侣行为、临时性行为等。这一人群中发生过危险性行为的比例仍不断上升,由于这个群体基数比较大,流动性强,对流入地、流经地、流出地的艾滋病疫情都有影响。赵存喜在2008年对我国安徽农民工的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发生婚外性行为的占19.8%。李永振在2006年对广西南宁农民工的调查显示,有16.95 %的人有过非固定性伴。丁贤彬在2006年对重庆流动人口的调查显示,有19.15 %的人有婚外性行为本组有婚外性行为男性占40.15%,女性占26.17%,显示流动人口通过婚外性行为感染率上升速度快。且由于种种原因,流动人口与非固定性伴侣发生关系时安全套的使用率极低。安全套保护意识的缺乏及购买性服务等高危行为的存在,都进一步加大了HIV 在人群中感染和传播的危险;(3)经济能力有限:由于流入地经济水平高,物价也随之上涨,当感染者发现自己身体不适想去医院就诊时,有限的收入无法承受较高昂的就诊费用,只好选择回就诊费用较低的出身地就诊,也导致出身地感染率上升。由于这几年新农合医疗保险的发展,按户籍地享有更多的医疗报销优惠政策,促使很多患者回流出地就诊。
2 .艾滋病相关知识及防护知识缺乏
(1)低文化程度局限性:本研究显示农村患病率占总发病量的71.25%,其中女性达89.23%、男性64.57%,这与农村受教育程度低,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有关,而具有固定职业固定收入及性服务工作者,由于近年来当地政府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加大防控力度,使这些人群使用安全套率及掌握防控知识提高、及电视养身节目的流行,使这一群体开始注重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上这两年防腐力度加强,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以性服务或权色交易市场冷淡,对艾滋病发生率在这一群体比前几年降低有促进作用;(2)传统观念:由于农民工对艾滋病知识了解态度漠然,总认为是一种难于公开的龌龊之事,基本没有预防和控制的健康行为,对HIV/AIDS传播方式、预防方法和危害了解甚少,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将有传播蔓延的可能。加上传统文化观念认同妇女在性关系中的被动和顺从态度,赋予男性决定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包括是否使用安全套的主动权。她们常年在家中孤独守望,当外出打工的老公归来时,她们几乎没有任何怀疑和犹豫,将所有的激情倾泻,而男方在外进行危险性行为后,因未进行检验和咨询,也未知自己有无感染,若使用安全套,更怕妻子怀疑自己在外已变心或怀疑妻子不干净,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行为发生,所以一部分农村妇女感染是由自己的丈夫传播的。(3)职业技能水平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有85%以上没有经过一定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难于获取工资较高、社会保障完善的工作,且面临更多的家庭经济压力,独立支撑整个家庭的发展,当中部分民工无奈以提供性服务作为经济来源,特别是单身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本研究显示女性农民与干部及其他之比7.76:1,可见有部分女性虽然没有专门从事性服务工作者,但他们工作之余却通过出卖自己肉体获取金钱,以贴补家用,在发生危险性行为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而染上疾病。
3. 自愿咨询检测及接受治疗率低
(1)社会歧视现象严重 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在咨询诊疗过程或过后被别人发现,就认为或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由于这部分人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缺乏,对不存在感染危险的行为不能肯定,并对HIV感染者和相关危险行为存在歧视和污名化心理,为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产生障碍。自愿接受治疗率低,导致对艾滋病恐惧是引起社会歧视的重要因素,从而增加了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风险;(2)那些已感染HIV/AIDS需要服药者对疾病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该疾病对身体的危害性及预后的严重性,所以对药物治疗依从性低;(3)由于感染人群从事的工作大都是厂矿、建筑等繁重的体力劳作,工作之余无法或自觉接受各种宣传知识或防控措施。
4 隐蔽性强,预防、监控难度大
由于该人群社会支持网络少、经济条件差、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因此一旦感染HIV 将很难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本研究因其他疾病就诊而确诊的占27.41%,加上那些没到这两家医院就诊的及处于窗口期未出现身体不适而就诊或有不适但未能进行筛查的人群、检出后未能继续接受卫生部门跟踪监测的,都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随时可能导致新的感染者出现,说明艾滋病隐蔽性强,较低的感染者报告率和较高的失访率为抗病毒治疗带来困难,大大增加了预防控制的难度。
四、防控对策
4.1 积极开展健康和防控措施知识宣教:(1)采取与工作单位合作的方式:虽然以“单位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但感染人群特点及文化背景,实际现状使传统宣教方式无法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性病筛查及性病知识教育的深入普及。因这人群由于日工作量繁杂,工作强度大,无暇顾及工作以外的事情。本研究组首先采取与工作单位合作的方式,以单位责任人为组长,令劳动报酬与HIV/AIDS筛查检查、听讲座、学习板报知识、如何合理并正确使用安全套等宣教活动相挂钩,对积极参与者及知识掌握扎实者进行奖励,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促使她们从被动变主动接受艾滋病筛查;(2)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支持网络”参与:渗入政府组织领导元素,对吸毒人员进行强制戒毒,加大力度切断毒品来源。动员基层组织(如乡村委员会、街道)和相关部门(居委会的计划生育、卫生宣传等日常工作)相结合,动员全社会参与。由乡村委会、社区进行组织、管理、实施,卫生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艾滋病、性病的相关知识讲座和宣传资料)。使医院健康教育咨询室走入乡村、走入工地、厂矿等各个单位,成为每个目标人群HIV/ATDS咨询的窗口,使目标人群更方便更主动接受健康防治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筛查—诊疗—宣教—关怀并举的手段;(3)本组以农村户籍为主,应提高人群接受教育程度,并对人群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教育平台,采用适当方式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政府也将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并提供经费保障,从而建立长效机制并逐渐在实践中完善。
4.2 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动态监控和管理机制:(1)对外出打工人群管理:通过当地政府的疫情信息库、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库、流调和随访信息库等,利用政府相关部门如公安、计划生育、统计的信息系统构建互动平台,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的动态监控和管理机制,卫生服务中对于流动人口中感染者的信息掌握将变得准确、高效;(2)不仅在“三甲”医院体检或就诊的人员须筛查输血前四项,对县级甚至在乡级凡是有能力做HIV体检筛查的医院都要进行筛查,以提高HIV/AIDS报告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延缓HIV/AIDS的发病和死亡。
结论
在政府领导、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下,中国艾滋病防治的各项预防策略和治疗措施得到较好的贯彻和落实,并已初见成效。但本组只对来院就诊或体检人群筛查,范围有限,需要进一步扩大艾滋病相关人群的检测面,以最大限度地早发现HIV 感染者和AIDS病人,减少二代传播。广西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试验田,承担着全面实施艾滋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质量考核指标,积极探索解决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创新性地开展某些试点工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新经验,并形成可行性理论加以交流推广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攀,汤先忻.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防控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0,23(20):39-4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R].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1):1-5.
[3]朱秋映,陈栏心,董柏青等.1996—2012年广西艾滋病流行地理差异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5,21(3):141-143.
论文作者:薛娜1,高芳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艾滋病论文; 男性论文; 女性论文; 性行为论文; 人群论文; 筛查论文; 防控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