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版编目计划的实施和改进设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编目论文,我国论文,计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概述我国图书在版编目从酝酿、准备到试行的发展过程及其重要意义,分析试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全面推行在版编目计划提出设想。
[关键词] 在版编目 中国
1 我国在版编目计划的发展与实施
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简称CIP)是指“在图书出版前,由集中编目部门根据出版商提供的校样先进行编目,并把款目数据印在书名页背面”[1]。这里包括两个步骤,具体讲就是先由图书在版编目部门据出版商提供的校样,按照有关标准著录,然后将这些著录数据交出版商印在书名页的背面。
1.1 我国图书在版编目计划的发展 应该说,图书在版编目的最大受益者是各图书馆。因此,从80年代初起,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专业刊物上,每年都有若干篇图书馆界人士介绍和呼吁在我国开展这项工作的文章,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声势。以1986年在北京召开的“我国实行图书在版编目讨论会”为发端,在版编目工作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某些省份(如青海省)和某些出版社(如书目文献出版社)也开展了CIP的试验工作,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90年,《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和《图书的书名页》两项国家标准被正式批准,于1991年3月起实施。1993年2月,在北京的41家中央级出版社及北京出版社先行试点,后又决定从1994年元旦起,在北京的所有出版社实施在版编目计划。
1.2 在我国全面推行在版编目的意义
1.2.1 减少重复劳动。图书的分编工作是图书馆的基本业务工作之一,全国各图书馆投入的编目力量基本上是图书馆界的业务骨干。实行在版编目前,各图书馆要分别对同种书进行分类、编目。另外,随着《汉语主题词表》的颁布和《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出版,各图书馆又要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投入更大的力量对文献进行主题标引,重复劳动量无疑是非常大的。实施图书在版编目,为各图书馆提供统一的、权威的CIP数据,供各馆同时利用,既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又可以节约大量业务经费,提高编目效率。有人曾做过测算,如果在我国全面实施在版编目,全国图书馆界每年可节省人力4万人[2]。
1.2.2 促进分编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虽然我国的《普通图书著录规则》颁布实施已有十多年,但从各馆的分编工作来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款目著录不标准、不符合规范等问题。尤其是图书分类号因馆而异、因人而异的现象最为严重。推行图书在版编目工作,使各馆可以采用通用、统一、权威的书目数据,虽然各馆因本馆编目工作的特点有所取舍,但终归可使图书馆的目录系统逐渐趋于一致。这些都可为实现馆际计算机联网和书目资源共享创造较好的条件。
1.2.3 增加出版影响,扩大发行渠道。从世界其它国家实施在版编目工作的经验来看,随着加入这项计划的出版商逐渐增多及对在版编目数据的有效利用,其对于出版商们的益处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目前,随着社会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发展,实行在版编目可以有效地为图书进行宣传,参加国际交流,从而也扩大了其发行渠道和发行数量。也正是基于此,这些国家的越来越多的出版商纷纷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以最早实施这一计划的美国为例,至今已有2500多家(占总数的80%)的出版商参加了在版编目计划[3]。
1.2.4 为统一图书发行征订和提高国家书目的完备性创造条件。目前,我国的图书发行征订书目是由各发行所自行编制的,其所收订、报道图书的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由此也给图书馆和广大读者在预订图书上带来了诸多不便,他们往往要在十几种、几十种征订书目中查找、订购图书,致使漏订、重订现象严重,这也直接影响到图书出版发行工作的开展。再来看看我国的国家书目的编制情况。我国的国家书目是版本图书馆根据所收藏的呈缴本编制的,由于呈缴本制度的约束力不强,有许多图书版本图书馆没有收藏,在国家书目中也没有反映,从而也影响了我国国家书目的完备性。
通过在版编目的实行,在版编目中心可以用CIP数据编制出版《全国图书征订目录》(半月报或旬报),各发行所不用再自行编制征订书目。同时,《全国图书征订目录》上的数据在《全国新书目》、《全国总书目》上登载,从而也提高了国家书目的完备性。
1.3 实施在版编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3.1 参与实施的出版社少。我国于1990年批准的《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规定,从1991年3月起实施这一标准,而在规定时间里著录CIP数据的出版社几乎没有。新闻出版署曾决定从1994年元月起,北京的所有出版社全面实施在版编目计划,但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等多家专业出版社迄今为止没有按时提供CIP数据,也没有实施在版编目,严重影响了北京地区在版编目工作的全面展开。如果对此问题不进行研究并制订相关约束措施,可以预料,将来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这一计划时,必将有一些出版社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推迟甚至拒不参加这一计划。
1.3.2 数据著录中出现的问题。从试行的这段时间看,各出版社由于初步开展这项工作,人员不足,经验欠缺,因此在CIP数据的著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是CIP数据的位置问题。有关规定确定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及版权记录都应排在主书名页的背面,并各有分工。而许多图书的CIP数据没有排在规定位置上。还有一些出版社只在原版权页的基础上,硬套进在版编目数据,出现多项数据重复,甚至不一致的现象。如由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四合院》一书,其CIP数据上的ISBN项著录为:“ISBN7—80501—161—3/J.157”,而在稽核项又著录“IV.TU—881.21”。
其次是CIP数据分类问题,诸如类分错误、分类号加“0”错误、类号未分至规定级次错误等。再次是主题标引问题,诸如选词不准确、组配不规范等。最后是数据著录格式问题,诸如漏项、位置颠倒、标识符号错误、回行不符合规定等[4]。
文献[4]曾对随机抽取的55种有CIP数据的馆藏中文图书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有54种不符合规定,错误率高达98.18%。这些数据著录中出现的错误会直接影响CIP数据的权威性及读者的利用。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我国在版编目工作的全面实施也将受到影响。
1.3.3 操作环节不科学。我国在考虑如何实现CIP计划时,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具体程序为:先由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按“图书在版编目工作单”的项目填写有关数据,并连同主书名页正面样式的复印件寄送中国版本图书馆在版编目部;而后,中国版本图书馆在版编目部根据《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国法》)和《汉语主题词表》对出版社提供的CIP数据进行审核、修改,加工成可以排印的CIP数据格式,寄回出版社发排[5]。
从这些操作环节中不难发现,我国的CIP工作具有全国集中与分散的双重特点。其初始数据由各出版社分散完成,审核和加工由国家在版编目中心统一进行。这其中虽然部分体现出全国统一编目的优越性,但其具体步骤是否科学还值得商榷。首先是质量保证问题。现在我国CIP数据的统一集中审核、加工,可以说仅是纯技术性的,是在出版社提供的初始数据(而不是原始手稿或清样)的基础上进行的,无法严格保证CIP数据的准确无误。其次是时间问题。我国的地方出版社分布较分散,目前仅依靠邮寄方式传递数据,所需时间太长,会延误出版社新书的准时出版,影响出版社参予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2 改进设想
2.1 改革图书在版编目的实施方式 从目前已实施图书在版编目的国家看,大多数国家是由国家图书馆设专门机构从事具体编目工作,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也有的国家(如前苏联)则根据其出版社多为专业出版社的特点,采取分散编目的方式。我国现在试行的在版编目方式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数据由出版社给出,审核与加工由国家图书馆完成。从各出版社的反应看,数据返回慢是各出版社意见较大的问题。对照国外的经验,美国国会图书馆从收到图书在版编目工作单到将审核完成的数据寄回出版社的时间限制在10天以内,澳大利亚仅需3天。而我国的一些出版社反映,有些数据至少需要一个月,甚至要拖半年以上才能收回。分析原因,这里有在版编目中心的工作效率问题,但更主要的是由于我国通讯条件和邮政服务较落后,邮政系统的误投、遗失现象较严重等原因造成的。试想,如果将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在版编目目计划,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出版社分布广,这一问题因此将会更加突出。所以,在目前我国通讯条件较落后的情况下,必须改革图书在版编目的实施方式,否则,这一计划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具体改革方案为:在我国的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中南、华南等几个地区,分别选择一个规模较大、建馆时间较长、编目力量较强的省级图书馆,设立地区性的图书在版编目中心,负责本区域内出版社的在版编目工作,由中国版本图书馆在版编目部负责总的协调、质量控制和业务指导等工作。各区内的出版社又可分为两部分采取不同方式实施在版编目工作,一部分是规模较大、专业水平及编目力量较强、经过有关业务部门考核合格的专业出版社可在地区在版编目中心的监督下,自己开展CIP的编制工作,并及时将数据提供给地区CIP中心,接受技术监督。其他出版社要指派专人负责在版编目工作单的填写,将图书校样及工作单寄往地区在版编目中心,统一接受审核和技术加工。各个地区的在版编目中心应定期(半个月或一周)将本区出版社的CIP数据汇总,与本地区图书发行管理部门合作,印发本地区的《图书征订目录》。中国版本图书馆对该目录统一进行汇总、编排,印在《全国新书目》和《全国总书目》上,并针对这些数据对各地区执行在版编目的情况进行技术抽检,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业务指导和监督。
这个方案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我国在CIP编目工作中出现的数据不准确及传递速度慢等问题,对各地方出版社开展工作也能提供较便利的条件。
2.2 健全相关的法规和制度,推动在版编目工作的全面展开 不管用何种方式开展在版编目工作,必须要有相关的、较严格的制度和法规为其做保障。目前,北京的个别专业出版社在有关规定发布后,迟迟没有开展这项工作,如果对这种现象听之任之,其他较好地遵照规定的出版社可能会退出或仅对部分图书进行CIP编目,并可能在全面开展这项计划时,对地方出版社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因此,建议国家新闻出版署制订《实行图书在版编目的规定》等条文,明确在版编目的实施方式和具体操作方法,规定各出版社必须无条件地、准时开展这项工作,并对拒不参加或延迟开展的出版社给予严厉的惩罚,如在评选“中国国家图书奖”等国家级评比和各级地方评奖时,不允许其参选,对拒不执行计划的出版社取消其“书刊出版营业许可证”,用法律手段切实保证我国CIP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顺利开展。
2.3 健全机构,加强编目力量 CIP数据是图书的统一、权威的出版标识,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各馆的使用和国家书目系统的质量。但从目前我国在版编目数据的著录看,其数据错误问题还较严重,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机构,加强编目力量。
目前负责在版编目数据审核、加工工作的中国版本图书馆在版编目部,仅有25名专职人员,负责全国190多家出版社的在版编目工作,工作量相当大。在我国全面实施这一计划后,若不增加编目力量,就很难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快速传递。因此,建议上级机关加大人员和财力的投入,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这支队伍的相对稳定。
收稿日期:1995-04-18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P Project
Zhao Yang
(Library of Naval Logistic College of CPLA)
[Abstract]The Process of CIP work in China including exploration,making preparations to trial implementation is introduced.The signification,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existed for CIP work in China are discussed.The ways of developing CIP are also stud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