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垃圾”的村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村庄论文,垃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本四国岛上的小村庄上胜町可以说是四国岛最小的村落,居民只有2200余人,但这个群山环绕的偏僻村落不仅游人如织,还吸引了大量的考察团前来参观。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村庄的一个美名——“零垃圾”村。
目前,“零垃圾”还只是2020年的目标,但全村对垃圾进行多达44种分类后,不可回收的垃圾仅剩鞋、电池、灯泡等物品。有人甚至认为,如果将来这些物品也可回收处理,那焚烧炉和填埋场将在日本消失。
上胜町与“零垃圾”这个名称最早的亲密接触是出于无奈。2000年时,由于关于二恶英排放量的新规定出台,这个村庄被迫关闭了两个垃圾焚化炉。这开始改变居民对垃圾的处理方式。
“我们不能再继续焚烧我们的垃圾,所以我们认为最好的政策就是避免制造出任何垃圾。”上胜町零垃圾学院的执行代表藤井顺表示。零垃圾学院是一个专业培训和宣传垃圾分类的学校,负责监督上胜町的垃圾处理情况。
尽管一开始遭遇了反对,但从2003年开始,这个村庄发表“零垃圾宣言”,希望在2020年前,结束对焚化垃圾堆和填埋池的依赖,赢得日本“零垃圾”村的称号。
给垃圾分类受尽“折磨”
当“零垃圾”项目开始正式在上胜町推广时,菊池新和她的邻居们感觉被无数严厉的规定“折磨”。
回忆起当年在整理垃圾时没有达标的“糗事”时,65岁的菊池新依然感觉印象深刻。她说,为了准确地将垃圾分类,她不得不一边翻看政府发的资料一边“依葫芦画瓢”,有时候,她从手指到手肘全部沾满了垃圾。
“一开始,这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菊池新表示。不过,现在她显然已经非常适应这种垃圾处理方式了。她的家里随处可见重复利用的痕迹。在花园的一角,她将厨房的剩余食品堆在一起,用作来年春天即将播种的番茄和洋葱的肥料。
分类从34种增至44种
上胜町全村只有一个垃圾回收中心,但这个中心里面却有44个垃圾桶。包括豆腐盒、蛋盒、塑料瓶盖、免洗筷、日光灯管、地板垫子、书报杂志、一次性杯子以及不同的金属,甚至残破的镜子都要分类放置。按规定,所有的瓶罐,甚至塑料食品包装必须彻底清洗;报纸和杂志都必须堆积整齐并用绳子捆好。
每周二和周五早上,村里居民或开车或走路,集体来到这个回收中心,有的居民来回丢弃各种瓶瓶罐罐的垃圾需要耗费15分钟。回收中心里有大量的义工,如果你忘记把一个啤酒瓶盖从啤酒瓶上取下来,或者在易拉罐里面剩了饮料,义工将会有礼貌地提醒你。
4年前,村里面就出台规定,垃圾至少要进行34种分类,现在这种分类已经扩大到44种。根据日本垃圾分类的理论,垃圾分类越细,可再生资源就越多,垃圾回收利用率也就越高。到现在,上胜町的人早已经彻底改掉当年将垃圾丢进山里的习惯,现在有个公认的说法是“把垃圾扔进山里,就是犯罪”。
垃圾里寻宝免费取用
村民们的努力不仅仅表现在垃圾分类上,他们甚至开办了回收商场,专门放置从垃圾中捡回的“宝贝”,如陶瓷器具、衣服和饰品等。村民们经常在这个“自选商场”逛逛,无论他们看中什么,都可以免费带回家。
大部分垃圾会进行再利用,例如木制筷子用来造纸,餐厨垃圾作为肥料等等。但有一些物品,如鞋子、地毯和蒲团等无法回收再利用的东西,最终要以焚化的方式处理,而诸如玻璃、灯泡等物品则是被填埋,电池则要被运往几百英里外的回收中心,但上胜町的垃圾回收率一直在上升,由10年前的55%上升到今天的80%。
从2001年开始,这个地方突然成为“日本最环保的村庄”。世界各地的环境保护专家纷纷到这里参观考察,世界性的环境保护会议也选择在这里召开。虽然民调显示依然有40%的居民对某些垃圾处理政策不满,但零垃圾学院的代表藤井顺表示,“民众垃圾分类的意识越来越强,这是一件好事。虽然我们的目标还没有达到,但我们正在朝那个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