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革命低潮时期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_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论革命低潮时期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_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论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低潮时期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无产阶级论文,低潮论文,政党论文,时期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标志,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时期。长达70多年历史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使世界人民震惊,使一些共产党人彷徨悲观。大厦倾覆,资产阶级政客弹冠相庆,竞相散布“共产主义末日来临”的论调;民主社会主义竟然声讨历史,认为“马克思主义走向绝路”;有的共产党人不知所措,以为前途渺茫。如同历史上共产主义运动多次低潮时期一样,今天在政治上、思想上、社会上出现混乱是正常现象。

科学地总结经验,是无产阶级政党成熟的标志。面对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无产阶级政党最需要的是冷静思考,科学总结,沉着应付,避免失误。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在历次低潮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尤其重视对策的研究、策略的制定,正是这些活生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内容,一次又一次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宝库。既然低潮的出现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带规律性的现象,那末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次低潮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策略有哪些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呢?

第一,正确认识形势,善于组织退却,巩固仍然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的阵地。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要求我们,在革命运动遭到失败时要敢于正视现实,敢于承认失败。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实施新的策略的基础。因为进入低潮时期党的任务、目标都会发生变化,路线、政策也会随之变化。不承认失败,就认识不到这些变化,在新情况面前就拿不出新的对策,从而使革命事业遭受更大的损失。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给我们很大的启迪。1848年德国工人的三月起义、法国工人的六月起义、1849年上半年德国民众的护宪运动失败以后,刚刚兴起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形势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反复过程。在1850年3月《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同盟书》中, 他们断言“目前即将爆发新的革命”,“革命已经迫近”,并为同盟制定了“同盟在即将爆发的起义中和起义后”的基本策略。〔1〕但是预期的革命没有爆发, 低潮不可避免地在延续。通过对实践的考察,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于1850年底纠正了自己原来对形势的认识,“新的革命,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有可能”,而“在这种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即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一般可能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谈不上什么真正的革命。”〔2〕

党的组织受到破坏,革命群众遭受迫害,反革命恐怖形成,这些都是在低潮出现时的普遍状况。这是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最严峻的考验,德国党在19世纪70年代末的实践从各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启发。1878年10月,俾斯麦政府借两次刺杀德国皇帝的事件,嫁祸社会民主党,颁布了反社会主义者非常法令。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乎摧毁了德国工人政党和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时期帮助德国党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党既然失去了合法地位,就应当一方面承认现实,承认挫折与失败,另一方面更要坚信胜利的前途,这是确定新的策略的基础;建立党的秘密组织,保持对工人运动的领导。1878年11月建立的中央救济委员会,负责领导党的秘密斗争,第二年出版的《社会民主党人报》发挥鼓舞群众、指导秘密斗争的作用;巩固阵地,开展合法斗争,当时以各种名目、形式出现的工人协会,例如“体育协会”、“歌咏协会”、“游览协会”等,都成为工人运动的阵地。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使德国党在面临崩溃时稳住阵脚,为蓬勃兴起的80年代德国共产主义运动打下了基础。

很显然,在低潮出现时,不为反革命的挑衅所激怒,不为反革命的白色恐怖所吓倒,认清形势,稳住阵脚,在组织退却中巩固阵地,积蓄革命力量,这是无产阶级的基本策略。

第二,反对两种倾向,坚定原则立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始终存在着反对来自“左”的和右的两种倾向的斗争。尤其是当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两种倾向表现的特别活跃,因而造成的危害也特别大。无产阶级政党在非常时期,尤其应该警惕这两种倾向,保持思想的统一,保证运动方向的正确。1878年10月,正当德国工人运动进入史无前例的高潮时,俾期麦政府颁布“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简称反社会主义者非常法令)。在突然的打击下,德国工人运动几乎全线崩溃,德国党内惊慌失措,一片混乱,出现了以赫希伯格、施拉姆和伯恩施坦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小集团(史称“苏黎士三人团”),同时也出现了以莫赛特、哈赛尔曼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首先联名写信给德国党的领导人(史称《通告信》),彻底批判运动的主要危险——右倾机会主义。他们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应该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事情,不应该等待资产者的“恩赐”;党应该坚持革命立场,坚持斗争原则,不要遇到挫折就逃避、退让、求饶;党应该利用合法斗争的机会,积蓄力量,但不能立誓走合法的改良主义道路。马克思尖锐指出,投降主义策略路线,不可能改变资产阶级的反动本性,只会从根本上动摇无产阶级的根基。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严厉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他们指出,“左”倾机会主义虽然也反对投降主义,但他们不是从共产主义运动的根本利益出发,而是走上另一个极端。他们否认利用议会和合法机会的必要性,鼓吹个人恐怖。他们在玩弄革命词藻的同时,往往把党内的争端暴露给敌人。他们奉行愚蠢的密谋计划,只能使党脱离群众,陷于孤立,使运动的进展更加困难。由于及时开展了反对两种倾向的斗争,德国党很快结束了低潮初期的动摇和混乱,采取了正确的斗争策略,保护了自己,巩固了基础,扩大了影响,发展了力量。德国党在12年的“非常法令”期间发展成为德国最大的政党之一。

为什么低潮时最容易出现错误倾向呢?根本原因还在于世界观问题和立场问题。潜伏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在革命遇到挫折时,往往容易以主观意志代替客观形势,以个人感情代替冷静的思索总结,从而采取偏激的方式表现出来;没有得到改造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立场,更经受不住血的洗礼,在敌人镇压和屠杀面前,很快表现为与无产阶级的根本背离,急于显示其与资产阶级并无不同。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往往在低潮时期反对两种倾向的斗争中得到最大发展。这是因为革命运动的失败,需要人们重新检验已有的思想武器,需要人们找出新的理论指导;错误倾向的出现,更需要人们使用批判武器,寻找新的统一思想的基础。这一过程会极大推动革命理论的发展。1848年欧洲革命中无产阶级的失败,给马克思、恩格斯创造了补充和发展《共产党宣言》的时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崭新的理论,如工农联盟、不断革命等理论问题均产生于这一时期。当前我们所处的低潮时期也是如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于无产阶级政党冷静的反思和探索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等等,巩固了中国这块社会主义的阵地,使国际无产阶级看到了希望。我们可以断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20世纪末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曲折之后,必将有一次史无前例的飞跃。

第三,尽快确定党的中心任务,制定党的路线。

形势剧变,对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在稳住阵脚后,最重要的是要尽快明确中心任务的改变,从而围绕这种转变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因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常发展的时期,党的任务是明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是明确的。进入低潮后,党要干什么,怎么干成为一个新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党和运动就失去了方向,也为各种倾向的泛滥提供了条件;这个问题不解决,党就没有统一认识的武器,也提不出新形势下党的基本对策;这个问题不解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无法丰富和发展,一些基本原则也会被抛弃。

确定新形势下党的中心任务,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历史实践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往往要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首先,在突然的打击和挫折到来时,无产阶级政党措手不及,陷于政治动摇和惊慌混乱,各级组织瘫痪和半瘫痪是经常发生的。其次,平常隐藏较深的资产阶级和不坚定的革命者,经受不住这种严峻的考验,退党、脱党、甚至叛党,更加剧了思想和组织上的混乱。最后,机会主义趁机表现,力图达到平时难以达到的否定党的基本性质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之目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党明确和确立自己新的中心任务的过程。历史的经验证明,低潮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的确立,往往是一个转折点,从此党又围绕新的任务以及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开始了运动的新阶段。德国社会民主党在“非常法”颁布后的两年,于1880年8月召开的维登大会, 明确了党的任务,制定了新的对策,正式结束了党的动摇和混乱时期,开始了卓有成效的斗争,就是很好的历史范例。

第四,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壮大革命力量。

低潮时期一开始,就面临着各种阶级、集团、势力的重新组合,慑于反动派的巨大压力和白色恐怖,革命阵线会因为一些力量的退出而暂时瓦解,甚至有的集团为了保存自己而急于同革命政党划清界线,使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处于孤立的境地。这是因为,在革命运动发展时期,依附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派别力量往往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被运动的大潮所推动,被人民的革命热情所激励,从而赞成拥护无产阶级政党,并且总是指望在运动中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样,在正常时期,它们会力图使运动更加符合自己的要求,而一旦遭到挫折,就会远离革命。因此,无产阶级政党一旦确立了低潮时期的任务和路线就应该着力建立统一战线,扩大自己的力量。首先,无产阶级仅仅靠自身的力量不可能完成对抗反动势力,迎接革命新局面的任务,因为力量对比的悬殊状况不是短时期可以改变的。其次,大批的中间力量,无产阶级要将其争取到自己这边来,反动势力也要拉拢它们,这批力量成为改变力量对比的关键。最后,中间势力尽管在低潮开始时会急于脱离革命阵线,但从长远和根本利益而言,它们与无产阶级更为接近,更具有一起作战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对于低潮时期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不仅需要,也有可能。

低潮时期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工作能否成功,其关键在于是否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是否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因为这关系到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问题,也关系到在低潮时期革命运动的发展走向问题。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就能不断排除运动过程中其他阶级为实现自己利益而产生的干扰,就能按照无产阶级的要求保证运动的健康发展,就能有力地对抗资产阶级的镇压从而顺利渡过无产阶级革命的困难时期。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堪称典范。首先,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搁置深仇,在十年内战的后期,就开始着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同志因势利导,随着形势的发展,导演了一场壮观的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历史活剧,奠定了八年抗战最后胜利的基础。其次,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始终注意坚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坚持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既支持和配合蒋介石国民党的抗日举措,又保持高度警惕,多次粉碎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和某些势力亲日降日阴谋。最后,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对包括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中间势力,加强工作,增进了解,使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成为促进抗日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因素之一。

低潮时期在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过程中,无产阶级政党要善于利用矛盾,孤立和打击最顽固的敌人。无产阶级政党在自身处于最困难的境地时,尤其不能四处树敌。对于敌人阵垒中的各个部分,要区别对待,对其中的不是主要敌对力量的部分,哪怕能建立短时间的同盟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做毕竟能使自己在一段时间里获得喘息时机,全力对付最顽固最危险的敌人。利用矛盾,是为了分化敌人,而敌人阵垒的分化,则有利于自己。列宁在1918年春天为同德国签定“布列斯特和约”而作出的努力,则是这方面的典范。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政党在低潮时期致胜的法宝之一。

把握了科学世界观和正确的斗争策略的共产党人,是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接严峻挑战的。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一次又一次高潮,都是通过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斗所取得的。处于低潮时期的当代各国共产党人,一定会通过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坚定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确立符合各国实际的策略路线,带领人民群众,迎接社会主义新高潮的到来。

注释: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81—392页、第488页。

标签:;  ;  ;  ;  ;  ;  ;  ;  

论革命低潮时期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_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