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例神经内科尿失禁病人的护理体会论文_韩靖

37例神经内科尿失禁病人的护理体会论文_韩靖

哈尔滨锅炉厂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6

【摘 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患者预后。方法:我院 2014年 4 月~2015年 2 月收治37例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结果:两组患者尿白细胞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不需每日更换尿袋,减少了细菌逆行感染和患者的费用。

【关键词】尿失禁;神经性膀胱;护理

尿失禁是由于膀眺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及性别,尤其在神经内科,随着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增多,神经性损伤也导致尿失禁症状的出现。由于反射弧以上的脊髓损伤使与大脑间的讯息传导受到干扰,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出现排尿异常,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会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甚至有放弃继续治疗的念头。我院神经内科以开展优质护理为契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更全面的综合性护理,实践来看较以往取得了明的进步,下面就此护理的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 2014 年 4 月~2015 年 2 月收治 37 例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其中,男性 23 例,女性 14 例;年龄最小 33 岁,最大 74 岁,平均 48.4 岁。意识障碍 32 例,意识清楚 10 例;置管时间 1 h~50 d,平均 15 d。随机将 37 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9例)每 2 天更换尿袋,对照组(18例)每天更换尿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留置导尿时,常规消毒,正规操作置入导尿管,留置尿管长度:女性 4~6 cm,男性 20~22 cm。见尿后,再插入 5~7 cm,固定充水囊,保护好置入的部分,防止膀胱压力大将尿管冲出。实验组患者每 2 天更换尿袋,对照组患者每天更换尿袋。所有患者都采用密闭式尿袋,在换药室无菌条件下插入尿管,每 2 天留取晨尿做尿常规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 SPSS 1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每 2 天的尿白细胞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05)。实验组有13组尿白细胞,对照组有12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3.1 护理教育及心理辅导

导尿插管前一定要使患者明确插管的目的,疾病一旦需要进行导尿处理,患者对此不理解,可产生应激性,紧张、恐惧,躁动不安,加上怕羞,使全身肌张力增高,不能积极配合,有的甚至拒绝插管,影响操作的正常进行,要向患者讲明导尿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要关心、体贴患者,进一步向患者讲清导尿进行过程及尿道的解剖特点等,使患者思想放松,情绪稳定,才可进行插管操作,切忌强制进行。另外,要做好隔离工作,保护患者的隐私。

3.2尿失禁针对性专科护理

嘱患者每日摄人液体量2000mL。人睡前限制饮水减少夜间尿量。应用接尿装置接取尿液。女患者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部接取尿液;男患者可用尿壶接尿,也可用阴茎套连接集尿袋,接取尿液,每天要定时取下阴茎套和尿壶,清洗会阴部和阴茎,并暴露于空气中,同时评估有无红肿、破损。对长期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避免尿液浸渍皮肤,发生压疮。患者若伴有四肢瘫痪,间歇导尿显然很难减轻病人的护理负担,可考虑行经尿道外括约肌切开术后外部集尿器集尿,有效降低膀眺内压力,避免上尿路受到损害。

3.3间歇导尿

使膀胱规律性定时充盈和排空而达到接近生理性排尿状态。肌电图显示逼尿肌无反射,膀胱容量增大,感觉消失,为防止膀胱过度膨胀,使用消毒尿管进行导尿,记录尿量。导尿后拔除尿管,每4~ 6 h导尿1次,病人液体摄入量昼间限制在125 ml/h左右。当残余尿量< 80 ml或为膀胱容量的20%以下时,才可停止间歇导尿。有泌尿系感染指征时行膀胱冲洗。

3.4功能训练护理

持续进行膀眺功能训练,安排排尿时间,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则的排尿习惯,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指导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卧位,试作排尿动作,先J馒唆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尿道,产生盆底,大腿和腹部肌肉保持放松指导进行骨盆底部肌肉锻炼增强控制排尿能力,同时训练间断排尿。

3.5 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护理途径和对策严格执行密闭式引流

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0.5%碘伏行会阴及尿道口消毒比 0.1%新洁尔灭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经常清洗会阴部皮肤,勤换衣裤、床单、衬垫等。如病情允许,指导患者每日日间摄入液体 2 000~3 000 ml,因多饮水不仅可以增加对膀胱的刺激,促进排尿反射的恢复,还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3.6综合护理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综合性的护理其实质是全方位的护理,目的是保护上尿路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显得尤其重要。护理时要关心理解病人,尿失禁患者常对饮水有顾虑,往往自动减少饮水量,这样易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要说明尿液对排尿反射刺激的必要性,保持摄人液体量。长期尿失禁患者易发生感染,我们每2天更换集尿袋,从实践来看这并不会加重感染,有实验结果也表明,每2天更换集尿袋与每天更换其尿白细胞检查没有影响,反而有利于减轻医工作量,节约资源。而对采用间歇导尿的患者,则需要复查尿常规和尿培养,一旦发生感染,即可根据已知的敏感药物进行膀眺灌注抗菌素。排尿功能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护理内容,除上述措施外,使用便器时,应指导患者手掌用柔力在膀眺处按压,并向尿道方向压迫,使膀眺内尿液被动排出。同时应制定膀眺功能训练计划,指导患者每日数次做阴部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观察排尿反应,协助定时排尿,帮助其恢复控制功能。尿失禁往往造成患者衣物和床单污染,尿液长期浸湿皮肤引起皮疹,甚至发生褥疮。因此临床护理还需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洗,勤换衣裤、尿垫、床单。皮肤可涂适量油膏保护。

参考文献:

[1]朱翠琴.留置导尿新方法在老年男性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5):138,164.

[2] 庞图娟.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护理 266 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18.

[3]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37-844.

论文作者:韩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37例神经内科尿失禁病人的护理体会论文_韩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