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治国之道,修身处世之方——十卷本《资政史鉴》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邦治国论文,资政论文,之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转型期。在这个历史的重要时期,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个历史机遇高视阔步地向前发展,以快捷的步伐迈入世界发达国家之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广大党政干部的素质如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学习历史,对提高党政干部素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对此,江泽民同志提出:“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不但具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希望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地读一点历史,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不少学者专家,为此作出过许多努力。近年来,以叶选平为编委会主任,以邢贲思、戴逸为总主编,数百名学者专家通力合作,历时数载,编撰了卷帙浩繁的《资政史鉴》,近期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该书一千六百多万字,系统地收集、整理了从古代至近代名个历史时期有关干部修养和领导科学方面的史料,是奉献给广大党政干部的一份丰厚的礼物!正如李瑞环同志在序中所说:“要了解现实,把握现实,并预见未来,开拓未来,就必须深入地研究历史。”
紧密结合实际,富有极强的针对性,是本书的显著特点。历史是一面镜子,它铭刻着过去,照耀着现在,预示着未来。唐代名君李世民就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就是说借古为的是鉴今。我们研究历史正是为了引导人们向前看,为的是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因此,就要注意联系实际。历史和现实就像昨天和今天的关系一样,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中年学者周溯源同志对此曾作过精辟而又通俗的阐释:“现实是正在展开的实际,历史是已经过去的实际。过去了,但它仍然存在,即历史的存在。历史的‘因’铸成现实的‘果’,现实的‘果’来源于历史的‘因’。换句话说,历史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现实是历史的产物,而将来又是现实的产物。”《资政史鉴》的编撰,就非常注意联系已经过去的历史实际,联系正在展开的现实的实际,从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一特点,体现在全书编撰的宗旨上,也体现在针对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各卷内容的设计上,还体现在不少卷的“卷首语”的撰写上。
各部分既互相关联,又有各自的独立性,是本书的又一特点。全书共分十卷,分别是:为政、谋略、用人、理财、治事、革新、修身、处世、清廉和教训。本书编撰的中心主要是围绕干部为政处世的方方面面,故把“为政”放在首位,使本书的宗旨像一根红线贯穿全书。而要使“为政”臻于郅至,就要讲究“谋略”,讲究“用人”,这样才能为国家为人民“理好财”、“办好事”、搞好“革新”,所以接着就是“谋略卷”、“用人卷”、“理财卷”、“治事卷”和“革新卷”。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呢?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所以,要达到上述目的,那就要求从事这些工作的主体亦即为官者要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讲究处世的原则,加强廉政建设,善于从历史上和现实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故本书最后又有“修身”、“处世”、“清廉和“教训”等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各卷前后既互相关联,又可以单独成立。所以,在阅读此书时,倘若能先把该书系统的浏览一遍,然后再围绕某一方面进行重点研读,那收获将会更大,效果将会更佳。当然,如不这样,而是能结合自己的实际,仅就某一卷来读,也未尝不可。整套书是这样,再从某一卷来看亦复如是。卷中有篇,篇中有节,节中又有一个个小题目。它们也是既有联系,相互组成一个系统,又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因此,通览全卷可以,不通览而是带着问题专门去阅读哪一篇哪一节或哪一个小题目也可以。这种结构体系的优越性,就是便于读者不管怎样去阅读都能受到启迪,得到益处。
内容丰富,体大思精,是其特点之三。放眼书市,我们可以看到,近十多年来,由于客观上的需求,关于领导科学这一方面的书籍已出了不少。这些著述的付梓发行,无疑丰富和繁荣了我们的领导科学,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广大干部的需求。但也毋庸讳言,它们大都篇幅不长,选题不广,取材有限,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有关领导科学的发掘和整理,做得还很不够。因此,相对而言,这部《资政史鉴》就显得丰富翔实,体大思精。全书从我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广泛选取有关史料,分门别类,将其译成白话,约有两千多个篇目,几乎涉及为政处世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启人心智的警句和格言,又有发人深思的典故和史实;既有一定的理论概括,又有可资参考的文献;既有可靠的原文摘录,又有“信、达、雅”的白话意译。因此,阅读此书,既可供读者进行系统学习研究,以收积累学问之功;又可供读者在急需时翻阅,而获立竿见影之效。总之,该书内容之丰,资料之全,选题之广,体系之大,思虑之深,都居同类群书之首,堪称同类书中的一部扛鼎之作。
有史有论,史论结合,风格多样,异彩纷呈,是其特点之四。就全书来看,既有李瑞环同志言简意赅的“序”文,又有三位著名哲学家史学家撰写的论述本书编撰目的意义、颇有理论深度的“前言”。就各卷而言,既有专门家写的用来阐述某一方面道理和介绍某一卷有关内容的洋洋洒洒的“卷首语”,又有具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学者撰写的旨在帮助读者加深理解有关各篇中参考文献的“导语”。如果说,书中的“序”、“前言”和“卷首语”等是以“论”见长的话,那么书中各卷所精选的文献资料则又以“史”取胜。所以仅从该书外观上就可看出,基本上能做到有史有论,以论带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再者,从这些“序”“前言”和“卷首语”本身来说,也均能做到这一点,亦即能做到把“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我们从纷纭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是各卷“卷首语”相同之处。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因为各卷侧重点不同,由于执笔人学养不同,再加上各人阐述问题角度有异,语言风格有别,故又使各卷的卷首语展现出一种摇曳多姿、异彩纷呈的风貌;有的长于说理,富有思辨色彩;有的娴于概括,谙熟探索某一领域演变的轨迹。有的喜用长句,严谨周密老到,富有逻辑性;有的好用短句,生动活泼流畅,具有可读性。所以,书中的“序”“前言”和大部分的“卷首语”乃至一部分的“导语”实际上就是名副其实的史学论文,如《革新卷》的“卷首语”,便是一篇探讨我国自古以来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各个方面的变革史,再加上作者行文时有史有论,条分缕析和文笔的流利畅通,这样就不仅有利于读者丰富有关革新方面的知识,懂得革新的要义,获得认知上的满足,而且还能令读者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再如《理财卷》的“卷首语”,就看作者对“理财”这一概念内涵的阐释和考辨,对“理财”在我国流变情况的叙说,讲得是那样的透彻明白,头头是道,尽管本文长达两万多字,但由于作者很善于用明白晓畅的语言作深入浅出的表述,故能令人不嫌其长,并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这和时下有些学人写起文章来,故弄玄虚,故作高深,故意堆砌一些生造的词语,故意把句子写得别别扭扭,简直是大异其趣。
资料全面翔实,分类科学精细;文白结合,雅俗共赏,是其特点之五。这部皇皇巨著,不惟内容丰富,资料全面翔实,而且还能做到分类科学精细。书名、卷名、篇名、节名乃至节中一个个小题目,都是经过有关专家学者反复斟酌推敲,不厌其烦加工修改的结果。惟其如此,才能做到拟题准确、醒目。富有特点,“一个题目就是一个道理,一个原则,一个智慧,一个启迪”。因为资料全面翔实,故那些主要的、重要的和常用的故事,哲理尽在其中;因为分类科学精细,卷中分篇,篇中有节,节中有题,有纲有目,纲目分明,所以,查阅起来就非常方便,可以手到擒来。
总的来讲,《资政史鉴》的编撰和出版,确是史学界专家学者为我们所作的一项极为有益的探索和贡献。古有《资政通鉴》,今有《资政史鉴》,可谓前后辉映,相得益彰。在这里,我们衷心希望我国各界领导干部都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来认真阅读本书,以便借古鉴今,从中学习历史知识,吸取历史智慧,提高自己的素质,从而励精图治,为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