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1-7月笔者(第一作者)访问美国。半年中,我走访了The University of Iowa等高校图书馆,在与美国大学图书馆员工交流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美国高校图书馆在机构设置、人事管理、资源共享以及服务理念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通过访问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硬件设施与经费投入方面与美国大学图书馆相比并不逊色太多,但在管理和服务方面,我们的确落后不少。本文拟通过分析美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希望能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1 “总分结合式”的机构设置
美国大学规模通常比较庞大,其图书馆办馆模式大多采用的是“总分结合式”,这样除总馆(main library)外,还设有院系分馆和专业馆。一般来说,总馆藏书量较多,分馆藏书量和规模相对较少。美国“总分结合”的机构设置起到节省投入,增大效益的作用。
就拿The University of Iowa来说,除main library外,还设有Art Library(艺术图书馆)、Law Library(法律图书馆)、Biological Sciences Library(生物科学图书馆)、Chemistry Library(化学图书馆),Geoscience Library(地球科学图书馆),Hardin Library for the Health Sciences(哈丁健康科学图书馆)、Lichtenberger Engineering Library(里登博格工程学图书馆)、Mathematical Sciences Library(数学图书馆)、Physics Library(物理图书馆)、Pomerantz Library(泼梅蓝梓图书馆)、Rita Benton Music Library(里塔.本森音乐图书馆)。这些图书馆之间可以进行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总馆和分馆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有:(1)总馆与分馆具有相同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以及大致相同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模式;(2)总馆负责本校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特色资源分布管理,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主要从事文献信息开发和承担面向全校教学与教育研究工作需要的文献资源提供;(3)分馆主要按照学科内容或读者对象、语种、地区、国家等进行分类,其编排与分类方法与总馆相同,为教师科研及研究生教学提供方便,发挥专业馆作用;(4)分馆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选择地推出与总馆相同的服务项目,还能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服务项目;(5)各馆之间主要通过合作、协商和伙伴关系来实施对图书馆的管理,大多实行的是一种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
2 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
美国高校图书馆在人事组织制度、部门设置、工作人员配备以及图书馆员职称评审等方面都较为科学合理。
首先是干部的选拔。一般来说,馆长的选拔主要采用公开招聘或直接任命的方式,对校内或校外的申请应聘人员一视同仁,择优录取。馆长大多数具有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自身素质普遍较高,能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与决策。
其次是部门设置。部门虽然按传统的文献采集、编目、流通等依文献工序进行划分,但也把知识的学科划分、采编、开发、利用等一系列工作融于其中。如Univerisity of Iowa图书馆,它设有办公室、采访编目部、流通部、信息系统部等。阅览室和书库不以读者对象划分,文献资料尽量集中实行“统仓管理方式”,将传统的职能部门按学科划分整合为一体,各文献编目工作尽量由相同专业的图书馆员承担。
再次是工作人员的配备。主要采用分层管理的方法,将工作人员分为四个层次(管理人员、馆员、辅助人员及勤杂人员),各层次人员的岗位职责有严密的分工和设置,还有一套严格的管理考核制度,做到各行其责、各尽其能。具体而言,这四类人员包括:(1)承担采访、编目、参考咨询工作的图书馆员,他们大部分是由硕士、博士承担,大都具有双学历。(2)承担计算机管理硬件维护、软件开发、数据库制作以及其他技术设备管理维护工作的技术人员,他们大部分也由硕士、博士承担。(3)承担填报图书订单、图书验收、书刊加工、流通借阅、书刊上架、整架以及办公文秘等工作的辅助人员,这些人一般具有本科和专科学历。(4)承担书刊信件收发、后勤维修、清洁保卫等工作的工勤人员,一般是临时工,他们实行雇用制。
最后是图书馆员严格的职称评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业务工作能力,这里主要指图书馆员能否较好地完成并胜任自己的工作。图书馆馆员在学校中的地位是别人无法取代的,其业务包括经常与读者接触,向读者发表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演讲,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享受到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教会读者如何迅速地利用计算机检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能够独立地带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实习,及时地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最优化的信息,为读者想方设法找到所需信息,还需具备一定的教学与科研的能力。其次是工作进取心,这里包括对工作的敬业态度和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图书馆员必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热爱和执著于图书馆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对自己工作的思想认识和观点看法升华成为科学理论,从而促进和推动大学图书馆事业的长远进步。最后是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这里指的是积极支持和帮助所有读者进行的自身专业的科学研究,不但要发表论文,还要出版专著。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水平成为图书馆员能否被聘任或申报职称的主要指标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美国大学图书馆馆员职称可以分为以下四级:一级是附属馆员(Affiliate Librarian),又被称作基础教育者,是图书馆员的最低级,是各图书馆学校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图书馆后自然获得的职称级别;二级是助理馆员(Assistant Librarian),是图书馆学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自然获得的职称级别,职责包括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效的参考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以及具备一定的图书馆自动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三级是副研究员(Associate Librarian),相当于大学的副教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不但自己能够独立地完成岗位工作和学术研究,还能够指导附属馆员和助理馆员的工作和学习,以及规划和指导图书馆各部室如流通、阅览、技术等部门的日常工作,完全能够独立地在图书馆各基础部门如采访、编目、技术等部室开展工作;四级是研究员,相当于大学的教授,为最高级图书馆员,其工作能力在图书馆界是顶尖的,其学术水平具备推动整个国家或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代表着国家图书馆界的最高水平。研究员不但制订本馆以及其他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为图书馆各工作岗位公正、合理地分配到具体的工作和任务,而且还参与制订或完善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可行性政策。
美国图书馆员职称等级的划分是获得ALA(美国图书馆学会)认证的,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是进入美国图书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而且授予硕士学位的图书馆院校也必须获得ALA的承认。
3 馆际协作实现资源的最大共享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种类齐全,内容丰富,不但拥有大量各类型的数据库(如光盘数据库、在线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索引数据库,以及种类繁多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而且将大量馆藏的特色资源、图片、地图、档案等进行数字转化,建立特色数据库,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源。读者只要上网进行台上检索,同时设置可链接的网址,就可共享电子资源。
其实,美国务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馆际协作与资源共享。他们在网络资源建设上充分打破了图书馆的空间界线,注重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整体效益,强调合作与协调,这种协作是有组织,有计划,建立在资源共享和电子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高水准的协作。自20世纪70年代联机检索在大学图书馆应用开始,各大学问就开展了活跃的馆际互借的合作关系,那时通过连接各大学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记录书籍的流动状态,而实际的图书出借则由流动书车来完成。这种协作可能是学校与学校间的,也有可能存在于学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20世纪90年代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这种合作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通过互联网相连接的各图书馆之间,均可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的概念也发生了拓展,由原来的图书资料的共享拓展为既有图书资料的共享,又有新的电子信息共享。
近些年来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的最大利用率,美国一些州政府也给予很大支持,例如佛罗里达州社区学院图书馆计算机情报网络(LINCC),就是由州政府出资主持创办的,其目的是连接全州相关的60所图书馆和28所社区学院提供全部馆藏的联机目录,并且同时联系州立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系统,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LINCC系统可以为100万用户提供高等教育系统图书馆收藏的印刷品和视听资料检索,以及美国学术大百科全书等数字化图书的检索,其网络将佛罗里达全州所有公立学校图书馆和社区学院图书馆联系为一体,任何一个教师、研究人员和有特殊文献需求的读者,在本馆文献资源不能满足需要时,可以寻求网络整体文献资源的支持,还可以通过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系统”向任何图书馆借阅图书和期刊,给读者营造一个最大的数字资源环境。
4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以“以人为本、自由开放”而著称,处处体现出一种人性化的服务意识。读者至上、一切为了读者、保护读者利益等人性化服务,不仅是美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特点,而且是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在图书馆服务创新中的基本出发点。美国高校图书馆把尊重、理解、关心读者,满足读者的一切合理要求作为服务的核心。
有这么一个发生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故事,让笔者很受感动。2001年8月19-24日,第68届国际图联大会在美国波士顿召开,大会主题是“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知识时代的重要作用”,大会组织者应各国代表的要求,拟组织全体代表参观哈佛大学图书馆,却遭到校方的婉言谢绝,校方认为我们的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师、学生学习和研究服务的,会议代表参观,必然干扰、影响师生在图书馆的正常学习和研究。哈佛大学学校领导坚持读者至上,服务优先,绝对保护读者利益的服务理念,让他赢得了全美最受欢迎的大学图书馆美誉。
另外,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处处体现出营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为方便不同读者群的需要,许多高校图书馆在馆舍设计上,除了宽敞明亮的大型阅览室外,还设有小型的讨论室,以及不同功能的电子阅览室和个人使用的独立研究室。每个高校图书馆内各类标识牌和提示语非常醒目,从楼层平面布局图到功能区域设置标识等,让读者一目了然,由图书馆统一印制的读者指南、电子资源介绍等广告彩页搁置于咨询服务台,让读者很方便地自行索取。许多高校图书馆除了对普通学生、教师的服务外,还设有馆内残疾人服务中心,这一服务特殊群体的平台专门设有相应的制度和设施。如便利的停车位置,专门的图书馆入口和电梯设计,以及为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各种仪器,都体现了周到、人性化的服务。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也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为图书馆界一致认同和赞成。我国大学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学习美国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本馆实际工作加以利用,以顺应世界图书馆的发展,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把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推向世界先进行列。
收稿日期:200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