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山羊“五要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诀论文,山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羊舍要讲科学
羊舍应建立在高燥、透风、阳光充足的地方,羊舍面积视养羊规模而定,一般头羊占圈 1~1.2m,可设计成单列式或双列式。羊舍周墙高 2.5m以上,顶高3~3.5m,边墙1.5m以上留花孔。舍内设计成楼式漏粪式,底面用石板或水泥抹成外倾斜状,坡度25~30度以利排出粪尿;羊圈楼面离低层高0.5m~0.8m,楼面用10~12cm宽,5~7cm厚的木条均匀铺成,间隙2~3cm(以能漏粪不卡羊蹄为准),圈外栏高1~1.2m,用铁丝或木条钉成,间距15~25cm(以羊能伸头吃草而不外逃为准);圈栏外设草料槽、饮水器(盆)等设施。羊圈内可用隔栏分成公羊圈、繁殖母羊圈、后备羊圈、育肥羊圈等。后开门,设3~5步上下梯。羊舍后设运动场(为羊圈面积的2~3倍),运动场圈以竹篱、铁丝网等围栏,场内可播撒多年生牧草,让羊在运动时休憩、自由采食。
草料搭配要合理
在圈养时,草料搭配不当易出现营养问题。山羊喜食嫩草、灌丛树叶、禾本科植物茎叶等,对精饲料的采食量不能过大,一般只能占到其日粮的40%以内。对粗饲料如农作物秸秆、秕壳等,采食量在冬春缺青草季节量较大,夏秋青草丰盛时期,一般不会多采食。为避免出现营养不良,在一段时期内要确定主喂草料,确定之后再根据营养缺乏情况,适当辅以其他饲料。冬春以农作物秸秆为主,应每日添喂人工种植的禾本科、豆科优质青草1.0~1.5公斤/只,或每日喂一定量的蔬菜脚叶、葫萝卜等多汁料,同时夜晚补精混料0.3~0.7公斤/只。饲料的物理性况对其充分采食也有影响,青绿料宜切成或粉碎成2~3cm长喂给;以农作秸秆为主的干粗料宜粉碎成碎片(如粗麦麸状),喷以少量食盐水喂给;玉米、小麦、豆类、饼类等精料都要粉碎成细粒状并充分拌和喂给。每日喂水3~4次。
日常管理要规律
在舍饲条件下,山羊要做到规律活动,建立起定时、定量、定期的日常管理制度,有利于山羊生长发育和人工管理。一般应做到:(1)定时采食活动。冬春季节早晨8~9时开始第一次进食,上午11时至下午3时阳光充足,适宜到运动场上自由活动,下午3~4时采食一次,晚9~10时采食一次,每日供给足量清洁饮水2~3次;(2)定时清洁卫生。一般在羊外出到运动场上时清扫羊圈,清除圈底存粪,冬春季则每2~3日要清扫一次,饲料残渣要先清除干净后方可添加新的草料; (3)羊群分圈饲养。公羊应单圈饲养,怀孕母羊和后备羊应分阶段和体重分群分圈饲养,羔羊在断孕前随母哺乳1~2个月,断奶后即转入后备羊群。
防疫消毒要到位
在舍饲条件下,山羊群的抵抗力相对野外放牧要弱些,因此防疫灭病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圈舍定期消毒,做到每月一次。新圈应消毒后方可将山羊关入,旧圈在山羊外出活动时做圈内消毒处理。一般用强力消毒灵或安立消兑成1∶ 1000~1500的水剂喷雾消毒。进入羊舍人员应做手足消毒,各类用具、饮水器具等应定期浸泡消毒;二是按时防疫接种。重点是羊痘、羊快疫、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羔羊痢疾等疫苗的防疫接种,一般每年的3~4月做一次普防,保证羊群上述疫苗接种率达100%。对于日常出现的病羊要及时隔离治疗,死羊要及时深埋处理,查清死亡原因;三是坚持定期驱虫。体外寄生虫可采用药浴、涂擦、刷拭等方式除去,体内寄生虫一般口服广谱驱虫剂如阿维菌素等除去寄生虫,每两月一次。
繁殖配种要及时
在圈养山羊时,人工辅助配种显得尤其重要。一是母羊在进入配种年龄后(一般8月龄左右)要每天观察其表现,如出现鸣叫、不安、观望、阴部红肿、流粘液等症状时,即为发情表现,这时要将其同公羊交配。经产母羊一般在羔羊断奶后 2~3天有发情表现,应及时牵公羊相配。在日常管理时,对进入繁殖期的后备母羊,每天应在运动场上让其同成熟公羊“相处”1~2小时,刺激其发情和及时配种。母羊在配种前半月内除给予充足优质饲草外,还应每天每头补喂一定量的混合精料,确保营养充足,按时发情配种。大群圈养时,应做到计划配种。春配集中在3~4月,秋天产羔,羔羊能顺利过冬,保证育肥羔不过两个冬。
联系电话:028-86968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