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竞争力排名新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变化论文,竞争力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经济论坛(也称达沃斯论坛,WEF)不久前发布的《2011-201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持续低迷的经济使得不少发达国家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下降,而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延续了上升势头,排名大多上升,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正在加快。
发达经济体的竞争力削弱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教授认为,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复苏仍然较为缓慢,高失业率和金融脆弱等问题挥之不去,且没有明确的改善迹象。
作为发达国家的龙头,美国排名连续第三年下滑,今年又下降1位至第5名。《报告》指出,缺乏宏观经济稳定性仍然是美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金融市场迟迟没有得到修复,以及过去的十年中一直重复的国家财政赤字,可能会延续负债甚至可能会牵动未来经济的增长。《报告》同时指出,美国制度环境的某些方面继续让一些商界领导者感到担忧,尤其是公众对政治人物的信任度较低和对于政府效率低下的担心。
此外,G7国家表现普遍不尽如人意。除英国排名小幅上升2位至第10位,意大利上升5位至第43位外,其他5个国家的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法国和日本,都下降了3位。而德国的排名虽仍旧在欧元区国家的排名中名列前茅,但较去年还是下降1位。
《报告》对此评价道,虽然法国有卓越的基础设施,但如果不考虑到加强劳动力市场效率的稳定,可能会对经济前行造成阻力。德国的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在商品市场效率和公共制度上也略显疲惫。与此同时,如果不解决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可利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德国在创新上具有的主要竞争优势。作为G7中唯一的亚洲国家,日本的排名从去年的第6位下降至今年的第9位。日本宏观经济表现乏力,尤其是长期的预算赤字导致日本的公共债务水平在2010年达到GDP的220%,在《报告》调查的142个国家和地区中最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报告》共同作者沙维尔·撒拉-伊-马丁指出:“发达经济体(许多都面临着财政挑战和增长缓慢等困境)需要专注于提升竞争力的措施,以创造出良性增长循环,确保实现稳健的经济复苏。”
新兴经济体加快追赶步伐
排名结果表明,在发达国家的竞争力过去7年间停滞不前的同时,很多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力却有了改善,它们的经济增长更加稳健。
在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上,中国自2005年以来一直在不断上升,本年度又上升1位,排在第26位。其它4个金砖国家南非、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则分列第50、53、56、66位。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和表现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詹尼弗·布兰克说:“这反映出经济活力正在从发达经济体转至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正在缩小。”
引人瞩目的是,金砖国家在宏观经济稳定性、市场规模、优化金融市场、技术应用上的优势和进步明显,这是新兴经济体竞争力改善的重要因素。
《报告》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负债最少的国家之一,拥有很高的储蓄率和温和的财政赤字,这些因素与良好的经济前景一起,使中国的主权债务质量的改善远远好于其他的金砖国家。此外,中国的健康与初等教育、商业成熟性和创新等指标也排名靠前。
尽管俄罗斯比上一年有3名的下降,但其巨大而且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在142个经济体同项指标排名第8,在创新潜力、高等教育以及培训上也都有不错的表现。
除了金砖国家之外,马来西亚的表现引人关注,竞争力排名跃升5位至第21位。其在制度和宏观经济环境的指标上表现优异,完善的金融体系和高效的商品市场帮助这个东南亚国家跻身全球竞争力排行榜前列。
大多数海湾国家也延续了近年来的上升趋势。卡塔尔、沙特阿拉伯、以色列、阿联酋等国家都表现抢眼。
克劳斯·施瓦布教授对此的评价是,虽然有一些经济过热风险,很多发展中国家还是保持了相对强劲的增长。
赶超并非一蹴而就
在全球竞争力排行榜的前十名中,没有一个新兴经济体,仍旧是发达国家一统天下。
尽管新兴经济体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坚定有力,但发达国家在制度、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商业成熟性、创新、教育等方面还有着相当大的优势,新兴经济体要想迎头赶上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
美国这个经济巨人尽管面临一大堆难缠的问题,但自从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首次出现了复苏,它们被认为比之前更加健康和高效。《报告》认为,美国企业高度成熟和具有创新性,这与美国弹性十足的劳动力市场和巨大的国内经济规模带来的海量机会一起,让美国经济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德国和法国的基础设施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仅有卓越的运输网络、能源设施,还有先进的通信技术。德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地方良性竞争、低市场垄断性都体现出德国商业环境的成熟性,由此使德国经济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法国健康的劳动力、优质的教育对稳定扩大制造业和商业发展以及新技术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国家成熟的商业文化、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较大的市场规模都有助于促进增长的潜力。
同样,日本的商业成熟性指标在所有142个经济体中列榜首,也被认为是日本经济仍有强劲竞争力的主要条件。
《报告》指出,新兴经济体虽然在继续缩小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力差距,但改革延迟和投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历史问题、制度缺陷、创新能力不够以及腐败等问题阻碍着一些新兴经济体的进一步发展。
在金砖国家中,相对连续的进步和在一些领域取得的不俗成绩而言,中国在金融市场发展和技术就绪度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排名靠后,也拉低了中国的整体竞争力排名。《报告》显示,中国仍处在效率趋动型发展阶段,而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处在创新型发展阶段。
俄罗斯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被其制度、劳动力市场效率、商业成熟性和创新等领域的恶化所压倒。制度框架缺乏进展被认为可能是约束俄罗斯竞争力的重要瓶颈,同时还受到商品市场效率不足的制约。此外,俄罗斯金融市场仍不稳定,特别是对银行的评价处于129名的欠佳位次。
巴西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引起广泛关注。印度在“制度”这一指标上的排名一下子降低了11位,高负债、高通胀、政府的低效、改革的不足都让这个国家面临巨大的挑战。
沙维尔·撒拉-伊-马丁表示,在人们再次担心全球经济前景时,政策制定者不能忽视长期的竞争力基本点。为了让复苏更加稳健,无论是新兴经济体还是发达经济体都必须确保增长是基于生产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