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分析与新工艺探析论文_熊伟

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分析与新工艺探析论文_熊伟

湖北楚宏建设有限公司 448000

摘要:外墙工程对于建筑主体来说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决定着建筑的整体质量,应当加强新工艺、新技术手段在外墙工程中的设计应用,因此,本文对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新工艺在外墙工程中的应用,希望为关注此话题的人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新工艺

引言

建筑主体外墙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主体的整体水平,合理的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工艺技术的引进,在充分了解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方法创新与工艺创新,有助于提高外墙工程的建设水平,使得外墙工程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1建筑主体外墙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

1.1现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现浇筑混凝土技术是建筑主体外墙工程较为常见的施工方法,其主要实施过程为在施工之前,结合外墙工程设计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与核实,设计混凝土的型号、配置比例与具体浇筑过程,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建设,对施工的整体结构进行放线、测量,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模板。需要注意的是,模板的搭建要遵循“从上至下”原则,通过合理的设计安装,保障模板的稳定性,且要求模板具备一定的承重能力,能够承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压力。另外,建筑主体外墙的钢筋部分是现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性因素,应当合理设计外墙钢筋的数量、排列方式、质量等因素,在施工条件充分的前提下进行施工,确保现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建设的建筑外墙的稳定性[1]。

1.2砖混外墙施工技术

砖混外墙施工技术在大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且现阶段的砖混外墙技术较为成熟,在具体的施工技术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方面,砖混外墙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使用半成品材料,在具体的施工建设中对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型号、数量等要求较高,需要建设人员做好建筑前的准备工作,尤其是高层建筑过程中需要进行高空作业,现场的协调与把控尤为重要,要确保建设过程中的半成品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等及时就位,提高砖混外墙建设的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高空作业中测量、放线、抄平等工作决定了墙体建设的稳定性,但高空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测量过程中,要经过多次的数据测量与确认,保障建筑主体外墙的平直。

2建筑主体外墙工程中新工艺的应用

建筑主体外墙工程中新工艺的应用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新工艺应用为外墙工程建设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改善了传统外墙工程施工中的不足,促进了外墙工程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

2.1保温节能工艺的建设应用

建筑主体外墙的保温节能工艺是指通过具有保温功能的材料应用,降低外墙工程假设成本,实现提高外墙保温效果的目的。其基本建设原理为利用保温材料在墙体建设的完成铺设保温层,如EPS板、Xps 挤塑板、聚苯颗粒板等,其中EPS板的本质是可发性聚苯乙烯,具有价格低廉、导热率低、绝缘性好、防震、隔音等效果,常应用在建筑外墙与地暖,起到良好的保暖作用。Xps 挤塑板的原材料为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其主要特点为膨胀度较低、导热效果差、低线性等,且Xps 挤塑板的耐久性较强,非常适合建筑外墙中的保暖建设应用,能够提高建筑外墙的耐久性。由此可见,各类新型墙体建设材料的设计、研发与应用为建筑主体提供了更多的功能保障,使得建筑水平不断提升。

2.2钢筋连接工艺的新技术应用

现阶段,建筑难度与强度逐渐提高,传统的钢筋连接工艺无法有效满足现阶段的外墙工程要求,新型的钢筋连接工艺技术应用不断推陈出新,直螺纹接头钢筋连接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施工技术,主要原理为将待连接的钢筋两端的纵肋和横肋同滚丝机剥出一个端口,将该端口直接滚轧成普通直螺纹,并利用特质的直螺纹套筒连接两个钢筋,该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固了钢筋之间的连贯性,使得钢筋在建筑墙体工程中的耐久性与稳定性不断增强。

2.3大体积混凝土创新工艺的应用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使得城市建筑出现较多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等,对建筑工程的墙体施工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创新工艺的应用是指在外墙工程施工中,采用大体积的混凝土进行建设,使得墙体的整体结构更加厚实,与地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相结合,最终保障大型建筑的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提及较大的混凝土浇筑不易散热,水泥的水化热大于25摄氏度,会导致混凝土的外形发生变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泥的选取、添加剂的应用等都需要合理的设计,进而更好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稳定性,为大体积混凝土外墙奠定基础[2]。

2.4墙体防水层工艺的应用

现阶段,建筑主体的分布较为密集,一经出现漏水、渗水现象,对建筑主体外墙的损害较大,建筑墙体防水层的建设工艺应用,有助于提高房屋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墙体防水层建设的主要原理为将防水卷材利用冷底子油或热熔法相互打劫,形成垫层,最终在墙体建设中铺设成不透水的整体,之后利用土工布、砂浆等保护垫层不受破坏,起到防水作用。外层墙体的防水层建设首先需要对墙壁外层进行清理,保障墙面的平整、光滑,之后涂抹专门的乳液,在缝隙中进行灌浆处理,最后涂抹腻子,且需要在门窗交界处进行防水涂料涂抹,注重提高门窗处的防水效果。

2.5墙体隔气层工艺的应用

建筑主体是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区域,防治人类活动的水蒸气进入到建筑外墙,可以提高建筑主体外墙的环保与节能,隔气层工艺的建设需要在建筑结构层上涂刷一层水泥泥浆,并在找平层涂抹两道热沥青,起到隔绝室内水蒸气的作用,且一般情况下隔气层施工结束后进行保温层的建设,需要保证隔气层的基本建设符合墙体工程建设要求。

结束语:总而言之,建筑主体外墙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为现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砖混外墙施工技术,而建筑主体外墙工程中新工艺的应用包含保温节能工艺、钢筋连接工艺、大体积混凝土创新工艺、墙体防水层工艺以及墙体隔气层工艺等,各项创新工艺在应用过程中推动着建筑主体墙体的有效性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斯.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分析与新工艺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201+244.

[2]季永胜.试论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及新工艺应用[J].居舍,2018(30):52.

论文作者:熊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分析与新工艺探析论文_熊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