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曲清彬

中药学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曲清彬

曲清彬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 要】目的:为了探究中药学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康宁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借鉴国内外药学实践经验!结合医院实际,建立了临床药师参与非瓣膜性房颤(NVAF)抗凝治疗过程的药学实践路径。选择41例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记录华法林使用情况、INR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等。结果:干预组在华法林的使用率的INR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栓塞的时间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和实施中药学的实践路径,有利于规范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华法林的临床治疗,提高抗凝疗效,降低出血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

【关键词】中药学;非瓣膜性房颤;抗凝药物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075-01

非瓣膜性房颤是指没有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或瓣膜修补的患者发生的房颤,心慌、胸闷、运动耐量下降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它会严重的影响心脏的输出量,心房颤动时心房无有效收缩不能充盈心室。心室率变得不规则,依不同患者可出现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但心室率总是低于心房率。合并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心脏的输出量可降低30%以上。由于缺乏心房收缩,血液淤积于右房,易致血栓形成,中风的危险性增加。为此,要对其进行抗凝药物的治疗。我院将探究中药学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非瓣膜性房颤的41例住院患者。干预组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在57.6±6.3岁之间。对照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在56.5±5.2岁之间。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和卒中风险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一般3-5 天,同时服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抗凝!加用控制心室率药物,比如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等,出院之后出院后继续使用控制心室率药物和抗凝药物(华法林或者阿司匹林)。

1.2方法

将非瓣膜性房颤的41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20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不接受中药学的干预,而且临床医生知识记录相应的信息。干预组除了接受医护诊疗的服务之外,还有临床药师根据中药学时间路径进行管理。对两组的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中药学干预对华法林疗效的影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初始使用华法林的例数分别为12例和9例,中断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例数分别为5例和1例。中药学实践途径为首先对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卒中风险评估采用CHADS2评分(≥ 2 分,栓塞风险高),有无华法林抗凝用药指征,有无禁忌证等。其次,与医师一起设计抗凝治疗方案,包括:华法林初始剂量、合并用药如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监测INR时间间隔。最后定期检测INR指标,观察患者的不良情况。同时在患者出院之后对其进行用药调查和教育,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对患者进行随访指导患者用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患儿的输液发生的差错进行统计处理,采用X 2检验或者t检验以P<0.05表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使用华法林患者INR达标情况

干预组患者的PT-INR值总达标率为50.0 %,(目标值为2-3),高于对照组的总达标率28.99 %,干预组的PT-INR值总体近似正态分布,以1.5-3.3范围内分布最多,而对照组51 % 的PT-INR值分布在2以下。可以知道对照组患者很大一部分处于抗凝不足的状态。由于INR统计数据包括了NV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前以及华法林初始治疗后的检测数据,同时由于统计的时间段相对较短,因此总INR达标率显示较低.。

2.2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由临床试验可知,干预组的患者出现栓塞的例数为0例,而对照组为4例,对于出血的事件,干预组为2例,而对照组为4例。栓塞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而出血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分析

3.1华法林的使用效果

华法林是香豆素类抗凝剂的一种,在体内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以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在肝脏的合成。对血液中已有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并无抵抗作用。因此,不能作为体外抗凝药使用,体内抗凝也须有活性的凝血因子消耗后才能有效,起效后作用和维持时间亦较长。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华法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抑制新的血栓形成,限制血栓的扩大和延展,抑制在血栓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血栓,抑制血栓脱落和栓塞的发生,有利于机体纤溶系统清除已经形成的血栓。华法林没有溶栓(化栓)的作用,使用华法林后血栓减小甚至消失是华法林在抑制新的血栓形成的同时,机体清除血栓的机制(纤溶)作用的结果。目前为止,华法林已经被证实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的血栓并发症有肯定疗效,而且华法林可以使卒中的相对危险度下降64 %。在房颤的抗凝治疗选择中,华法林能有效预防血栓栓塞。由于华法林药物本身特殊的药理特性,如治疗窗较窄、量效关系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等,导致患者个体差异很大,剂量不易调整。由于华法林的治疗窗较窄,在用药初期不断调整华法林的给药剂量直至INR达到目标值2 .0-3.0,因此,要对其实施和建立中药学的实践途径。

3.2中药学的实践途径有利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药物治疗

通过上述临床试验可以知道中药学的实践途径有利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药物治疗。华法林作为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需要我们临床药师做好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药学实践工作,切实地规范华法林的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意识,这也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与医师合作的关系。药师可以真正做到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保障抗凝治疗的安全有效,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中药学的实践途径可以有效的控制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作用,减少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栓塞发生率。

4结束语

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中药学的实践途径有利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药物治疗,还可以减少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栓塞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茂蓉,王槐芾,龙恩武,华法林抗凝治疗药学监护方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6(2):110.

[2]胡大一,孙芳红,周自强,等,中国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内科杂志,2014,42(3):157-161。

[3]马长生,宁曼,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的剂量监测[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5,(9):37.

论文作者:曲清彬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中药学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曲清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