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济源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河南 济源 454650)
【摘要】 目的:探讨对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58例膀胱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导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089-02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肿瘤的性质以及生长部位,对于患者的生活会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影响[1]。临床上对于膀胱癌患者多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本文为研究对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疗效及安全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膀胱癌患者58例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膀胱癌患者58例,均符合膀胱癌的诊断标准,排除存在精神障碍、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并发症及接受过系统健康教育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26例,女32例;年龄40岁~80岁;病程1年~1.5年;学历分布: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26例,专科及以上13例。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分布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29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治疗。临床上对于膀胱癌的治疗多采用此种方法,主要采取对长有肿瘤的膀胱部分进行切除的治疗方法。切除范围应大于肿瘤处1cm,另外需要对患者进行输尿管再植,需要在输尿管口寻找合适的位置[2]。
1.2.2观察组:观察组29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这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应用于膀胱癌患者的新型治疗方法。具体方法为,对患者采取全身麻醉,置于手术床上,取膀胱截石位,在尿道处插入电切镜,进行手术前首先需要对肿瘤的大小,性质,形状以及部位进行密切的观察,并制定切除方案。对于直径大于20mm的肿瘤需要在基底位置进行切除;而对于直径小于20mm的肿瘤则需要在肿瘤的一侧进行切除,并延续到肿瘤的基底位置。手术切除的范围应该包括至少20mm的膀胱壁。在进行切除之后需要进行冲洗,选取冲洗液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3]。
1.3 评价指标
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导尿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患者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导尿时间
观察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导尿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经过治疗后的观察随访,观察组术后患者仅有2例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89%,低于对照组的20.68%,两组患者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膀胱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膀胱癌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研究清楚,其发病可以呈现为多中心的特征,甚至反复出现。术后病理检查分析可知,膀胱癌多数为移行上皮细胞癌。对于膀胱癌的治疗,多数选取部分膀胱切除术,以患者的肿瘤处为中心,向外扩大20mm进行切除。虽然膀胱切除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疗膀胱癌,但是由于是创伤较大的手术,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因此患者术后恢复起来较为困难,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的治疗膀胱癌的手术方法,治疗原理需要依赖高频电流为媒介,对肿瘤组织进行迅速的加热,温度迅速升高至100℃左右,并进一步产生凝固层,从而定向的杀死肿瘤细胞[4]。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由于使用较为锐利的气化电极进行治疗,能够对手术过程中影响到的组织进行气化处理,因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就对患者手术部位的出血进行控制,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手术出血量[5]。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除了可以杀死膀胱肿瘤细胞之外,同时可以将淋巴管固定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中,从而最大程度防止了膀胱肿瘤发生转移的可能。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导尿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89%,低于对照组的20.68%,两组患者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毅,吴霞,陈和平,李天禄,刘通.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04):244-245.
[2] 郁华亮,杨勇,朱晓应,马晗,林茂虎,吴元翼,肖毅.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T1G3膀胱癌的疗效比较[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36(03):251-254.
[3] 邓连国.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5(03):114-115.
[4] 罗松涛,王应洪,李绪鲲,唐伟,刘星,柯井卫,唐义权.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5,08(01):51-52.
[5] 张继红,张廷继,侯瑞鹏.经尿道膀胱肿瘤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联合表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5,06(01):31- 33.
论文作者:李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3
标签:膀胱论文; 膀胱癌论文; 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尿道论文; 术后论文; 切除术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