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及其近缘种属随机扩增多态DNA的研究

我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及其近缘种属随机扩增多态DNA的研究

巩元芳[1]2001年在《我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及其近缘种属随机扩增多态DNA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方面是用38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蒙古羊、湖羊、滩羊、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藏绵羊、阿勒泰羊7个地方绵羊品种和无角陶赛特羊、德国美利奴羊、萨福克羊3个引入品种DNA样品进行了RAPD分析;另一方面是用39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绵羊、山羊、岩羊和非洲羚羊四个近缘种属DNA样品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1)RAPD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标记用于绵羊品种间和绵羊与其近缘种属间遗传亲缘关系的分析。(2)对于绵羊品种,38个随机引物共检出 234条清晰条带,155条表现出多态性,多态频率为 66.24%;对于绵羊、山羊、岩羊和非洲羚羊4个近缘种属,39个随机引物共检出347条清晰条带,309条表现出多态性,多态频率为89.05%,表明RAPD技术用于研究绵羊及其近缘种属总 DNA的遗传变异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灵敏度。(3)绵羊总群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sp)为0.9139,4个近缘种属总群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sp)为2.4108,表明种属间变异远远高于种属内变异。(4)我国地方绵羊品种间的分子聚类关系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考古学结果以及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引入品种间的分子聚类关系也与其育成史基本一致。(5)种属间的遗传距离指数和分子聚类关系表明,山羊和绵羊遗传亲缘关系最近,非洲羚羊表现出与绵羊和山羊特别是与绵羊较近的遗传亲缘关系,而岩羊则表现出与绵羊和山羊特别是与山羊较远的遗传亲缘关系。

张增利[2]2003年在《中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利用特异性引物A、B和5个限制性内切酶,对包括滩羊、湖羊、小尾寒羊、阿勒泰羊等在内的8个我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2个引进品种,进行了mtDNA D-loop区的PCR-RFLP分析;并利用10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对这8个地方绵羊品种的基因组DNA样品进行了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五种限制性内切酶(Hinf Ⅰ、Msp Ⅰ、Sau3A Ⅰ、Xsp Ⅰ、Taq Ⅰ)在对绵羊mtDNA D-loop区的PER-RFLP分析中均表现出多态,共检测到22个酶切位点、17种限制性态型;17种限制性态型被归结为14种单倍型。(2)所试群体存在两种基本单倍型,单倍型A(Hinf Ⅰ-A、Msp Ⅰ-A、Sau3A Ⅰ-A、Xsp Ⅰ-A、Taq Ⅰ-A)和单倍型B(Hinf Ⅰ-A、Msp Ⅰ-A、Sau3A Ⅰ-A、Xsp Ⅰ-B、Taq Ⅰ-A);绵羊品种间mtDNA D-loop区的分子聚类将受试群体明显的聚为两类,利用RAPD技术所得的基因组DNA分子聚类亦将受试群体聚为两大类,其中藏绵羊和蒙古羊被分聚在不同的类内;初步认为我国地方绵羊品种具有两种不同的母系起源,起源于两个不同的野生祖先。(3)我国绵羊品种基因组DNA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1.36%、群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370),且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间(Gst=0.9172)。(4)具有相同来源的蒙古羊、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和湖羊4个地方绵羊品种间已经有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间遗传分化较低,湖羊与蒙古羊之间相对较高,而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与湖羊和蒙古羊之间的遗传分化最高。(5)藏绵羊、乌珠穆沁羊和蒙古羊mtDNA D-loop区的基因单倍型较单一;滩羊、小尾寒羊、藏绵羊和蒙古羊4个地方绵羊品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6)单倍型Ⅰ(Hinf Ⅰ-C、Msp Ⅰ-A、Sau3A Ⅰ-A、Xsp Ⅰ-B、Taq Ⅰ-A)将8个我国地方绵羊品种和2个欧洲引进品种明显分开,其有可能为欧洲绵羊品种所特有的单倍型。(7)首次对中国地方绵羊群体mtDNA D-loop区PCR-RFLP分析的P值为0.0322、π值为0.0060%。

龚一峰[3]2006年在《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推测雪鸡属的系统进化关系》文中指出用雪鸡属(Tetraogallus)及其5个近缘种属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mtDNA cyto-b)基因并通过邻接(NJ)法构建了它们的系统进化树,以马鸡属(Crossoptilon)为外群(Out group),研究了雪鸡属在近缘属中的进化位置和关系,以及它的进化历程。结果表明:日本鹌鹑(Coturnix Japonica)和蓝胸鹌鹑(Coturnix Chinensis)的BP(bootstrap percentage)值为92%,阿尔泰雪鸡(T.altaicus)和喜玛拉雅雪鸡(T.himalayensis)的BP值为100%,(阿尔泰雪鸡、喜玛拉雅雪鸡)和藏雪鸡(T.tibetanus)的BP值为100%;石鸡属(Alectoris)、鹌鹑属(Coturnix)、雪鸡属和勺鸡属(Pucrasia)组成一个单系群;石鸡属和鹌鹑属的共同祖先与雪鸡属的祖先是姐妹群。各属总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12,雪鸡属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42。雪鸡属各种间的遗传距离依次为:阿尔泰雪鸡到喜玛拉雅雪鸡为0.012,喜玛拉雅雪鸡到藏雪鸡为0.067,阿尔泰雪鸡到藏雪鸡为0.068。结合雪鸡属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分布特征和形态特征,推测藏雪鸡很可能是这叁种雪鸡品种中最为原始的品种,并且在1.7百万年前,栖息在新疆西南部和西藏中西部的体色较深的藏雪鸡亚种tibetanus向西进入喜玛拉雅山区,逐步演变成喜玛拉雅雪鸡。后来,常出现在阿尔泰山区和东昆仑山的体色较浅的喜玛拉雅雪鸡亚种koslowi进化成了阿尔泰雪鸡。里海雪鸡(T.caspius)和高加索雪鸡(T.caucasicus)的采样受地域限制,所以本课题未涉及它们的系统进化地位。因此,要完全明白所有雪鸡品种的分类地位则需要更为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但同时,我们能根据雪鸡属成员的分布范围和形态特征给出这样一个假说,藏雪鸡是雪鸡属所有成员中最为原始的品种,高加索雪鸡起源于阿尔泰雪鸡,里海雪鸡则起源于喜玛拉雅雪鸡。

参考文献:

[1]. 我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及其近缘种属随机扩增多态DNA的研究[D]. 巩元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1

[2]. 中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D]. 张增利. 河北农业大学. 2003

[3]. 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推测雪鸡属的系统进化关系[D]. 龚一峰. 石河子大学. 2006

标签:;  ;  ;  

我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及其近缘种属随机扩增多态DNA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