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致耐受性与FcR平衡在SLE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论文_陈洁,何成松, 刘毅

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四川泸州 646000;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cγRⅡa的表达与辅助T细胞亚型(Th1/Th2)漂移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了129 例SLE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PBMC FcγRⅡa、Th1、Th2细胞;FcγRⅡa的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Th1、Th2细胞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 SLE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PBMC FcγRⅡa的表达以及Th1细胞明显降低(P<0.01),Th2细胞显著升高(P<0.01)。结论 PAMC FcγRⅡa表达的变化以及Th1/Th2细胞漂移与SLE发病机制有关。

关键词:FcγRⅡa;Th1/Th2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s(PBMC)expression of FcγRⅡa and T help cells(Th1/Th2)in th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Methods The PBMC expression of FcγRⅡa and Th1/Th2 cells were measured in 129 SLE patients and 30 healthy controls;FcγRⅡa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Th1/Th2 cells were detected by immune histochemical stainings.Results Comparing with healthy controlgroup,the expressions of FcγRⅡa and Th1 cells were significant lower in SLE patients(P<0.01).However the level of Th2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LE patients than that of healthy controls(P<0.01).Conclusions The variation of FcγRⅡa and Th1/Th2 cells drift of peripheral blood PBMC is related with SLE.

Keywords:FcγRⅡa;Th1/Th2 cell;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SLE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免疫功能异常,表现在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亚群异常、B细胞异常活跃,使得患者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和抗盐水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自身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C)沉积以IgG抗体为主,可引起器官损伤,而IgG的Fc受体(FcγR)在IC的形成、吞噬中起关键作用,FcγR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1],本研究探讨SLE患者FcγRⅡa、Th1/Th2细胞以及sCD30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从细胞免疫的角度探讨SLE的发病机制。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我院2009年4月~2013年8月的住院SLE患者共129例,SLE的诊断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院(ACR)修订的SLE诊断标准。其中稳定期SLE78例,男9例,女69例,年龄21~48岁;活动期SLE患者51例,男5例女46例,年龄19~48岁;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0名,均为女性,年龄24~48岁。

2.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对照组和患者均空腹采血6ml,其中3ml以3000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于-70℃保存待测;另3ml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血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BMC,如不能及时分析,PBMC放入含20%小牛血清和10%二甲基亚砜的RPMI1640细胞保存液中液氮冻存,用于Th1/Th2细胞和FcγRⅡa的检测。

3.FcγRⅡa的检测 用流式细胞仪(德国PartecPAS)检测FcγRⅡa(羊抗人FcγRⅡa抗体购自Santcrue公司)。以相应兔抗羊荧光二抗为同型对照抗体。

4.Th1、Th2细胞的检测 Th1、Th2细胞分别以PBMC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表示。

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标本均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用独立标本均值比较的t检验,应用相关分析对2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检验。

结 果

1.活动期SLE患者PBMC FcγRⅡa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h2细胞明显增加(P<0.01),而Th1细胞则显著降低(P<0.01),稳定期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h2细胞明显升高(P<0.05),Th1细胞明显减少(P<0.05),稳定期SLE与活动期相比,Th1细胞差异无显著性(P>0.05),Th2细胞减少(P<0.05),见表1。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与SLE稳定期患者组比较,#P<0.05、##P<0.01

2.稳定期SLE患者FcγRⅡa、Th1及Th2与SLEDAI评分的相关系数:-0.62,-0.35,0.41;活动期SLE患者FcγRⅡa、Th1及Th2与SLEDAI评分的相关系数:-0.75,-0.38,0.47。PBMC FcγRⅡa与SLEDAI评分呈明显负相关;Th2细胞与SLEDA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提示PBMC FcγRⅡa表达的降低与SLE疾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

3.稳定期SLE患者FcγRⅡa、Th1、Th2细胞的相关系数:0.54,-0.55,0.48;活动期SLE患者FcγRⅡa、Th1、Th2细胞的相关系数:0.52,-0.58,0.5。FcγRⅡa与Th1细胞呈明显正相关,与Th2细胞呈明显负相关。

讨 论

Th1/Th2细胞效应在生理情况下保持着相对的平衡,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也保持着正常的稳定关系[2]。但是,一旦Th1/Th2的平衡状态被打破,2类细胞因子相互失去控制,机体则处于Th1占优势或Th2占优势的Th1/Th2漂移状态,机体就会发病,如SLE、移植反应、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3]。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SLE患者Th2细胞明显增多,Th1细胞明显减少,处于以Th2细胞为主的体液免疫占主导地位的漂移状态,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性抗体。现在认为,胞内细胞因子测定是区分Th1和Th2的最佳方法,已有的胞浆内细胞因子测定技术主要包括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斑点法和免疫组化法[4]。本实验所用的细胞是PBMC,其中不仅有Th细胞,也有抑制性T(Ts)细胞等细胞,由于细胞因子的产生是多源性的,Ts等细胞也能产生IFN-γ、IL-4等细胞因子,会对本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FcγR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根据其结构和分布分为FcγRI、FcγRⅡ、FcγRⅢ,其中FcγRⅡ又可进一步分为FcγRⅡa、FcγRⅡb和FcγRⅡc。FcγRⅡa的胞质区含有抑制小体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ITIM),可抑制细胞活化,FcγRⅡa可表达于B淋巴细胞表面[5],我们的结果表明,SLE患者PBMCFcγRⅡa表达下降与SLE疾病活动有关,我们推测可能是FcγRⅡa表达下降对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进而促进B细胞抗原受体激活,上调B细胞的生发中心,使其产生的抗体明显增多,从而促进SLE发生。CD3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00的跨膜糖蛋白,1982年在Hodgkin和ReedSternberg细胞表面被发现,现已知CD30因子在一些正常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淋巴系统来源的肿瘤细胞表面表达,但主要表达在Th2型细胞上,Th1型细胞没有或仅呈低表达[5]。在CD30的T细胞激活的状态下,其胞外部分能被蛋白酶切断而形成并释放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88000的可溶性的sCD30,血清sCD30含量与细胞表面的CD30呈正相关。SLE患者血清sCD30的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的程度与疾病的活动程度呈正相关。DC可以直接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和免疫耐受之间平衡的调节。SLE的特点就是机体对自身结构之免疫耐受性的丧失,从而导致针对某些特殊器官的破坏性的过程。由于DC具有介导免疫性和耐受性的双重功能,所以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进展目前集中于试图提升患者DC的致免疫耐受特性,改善过强的免疫激活状态,达到控制器官特异性免疫损伤的目的。所谓的“DC疫苗疗法”就是利用了DC的致免疫耐受性的特点,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策略。

我们通过对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BMC FcγRⅡa、Th1、Th2细胞以及血清sCD30的检测,发现SLE患者Th2细胞和sCD30的表达增多,而FcγRⅡa的表达减少,三者在SLE发病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Th2细胞表面的CD30与B细胞表面的CD30配体结合,同时和CD3-TCR复合体发生交联,在IL-2存在的情况下激活Th2细胞,产生IL-4、IL-5、IL-6、IL-10等Th2类细胞因子,进而诱导B细胞分化和产生自身抗体,而B细胞表面的FcγRⅡa表达下降,使B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促进B细胞抗原受体激活,产生抗体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SLE发生发展过程中激活型和抑制型FcγR s的平衡可能通过影响DC的致耐受活性进而干扰了机体免疫网络的平衡,导致多克隆B细胞的激活和自身免疫攻击的产生。如果通过人为重建激活型和抑制型FcγR s的平衡,有可能恢复DC的致免疫耐受性,达到改善免疫失控状态、免除自身免疫攻击和治疗SLE的目的。FcγRⅡa的表达与SLE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以作为SLE疾病活动的指标,用于SLE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参考文献:

[1]Rebhandl W,Felberbauer FX.Value of circulating immune parameters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J].Transplant Proc,2013,29:1881-1885.

[2]DelPreteG.The concept of type-1 and type-2 helper T cells and their cytokines in humans[J].Int Rev Immunol,2014,16:427-455.

[3]FrezzoliniA,ParadisiM.Soluble CD30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atopicdermatitis[J].Allergy,2013,52:106-109.

[4]JiangY,HiroseS.Genetically determined aberrant down-regulation of FcgammaRIIB1 in germinal center B cells associated with SLE[J].Int Immunol,2012,11:1685-1691.

[5]Pellegrini P,Berghella A.CD30 antigen:not a physiological marker for Th2 cells but an important costimulatormolecule in the balance between Th1/Th2 response[J].Transpl Immunol,2012,2:49-61.

基金项目: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科研课题(编号200723)

论文作者:陈洁,何成松, 刘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DC致耐受性与Fc&#61543;R平衡在SLE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论文_陈洁,何成松, 刘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