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教学方法--论新课程实验教师的必要条件_数学论文

新课标 新教材 新教法——谈新课程实验教师的必备条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法论文,新课程论文,新课标论文,新教材论文,必备条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秋季,我省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在此之前,教育部门举办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这些培训共同的特点是:讲新课标理念的多,讲具体教材教法的少。许多教师参加培训后,总觉得对新教材的教学心中无底,对新教材的难度把握不准,如果这个问题不处理好,很多教师可能会用老的教学方法处理新教材,这就和新课标的理念相违背,将有可能导致新一轮课改的失败。笔者经过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并认真分析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个课改实验区的得失,认为参加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一、熟悉新教材框架。

新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编写按模块和专题进行。

必修5个模块,每个模块36个课时,选修4个系列,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36个课时),系列2由三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36个课时),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18个课时),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18个课时)。教师在熟悉新教材框架时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构建新教材的知识网络

对于新教材按章构建知识网络,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应抓住本章的知识主线和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构建。如必修模块1的第1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抓住知识主线:函数(定义→定义域和值域→图像→性质:单调性、奇偶性、最值性)指数函数(定义→两域→图像→性质→指数型函数应用)对数函数(定义→两域→图像→性质→对数型函数应用)幂函数函数与方程(函数的零点→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函数方程思想)函数模型应用。

2.吃透模块和专题内容

教师在研究新教材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的研究:(1)知识内容与旧教材相同但处理方法不同,如立体几何部分,新教材是从总体到局部,而旧教材是从局部到总体;又如数列部分,新教材更强调与函数的结合。(2)新增加的内容,如算法、三视图、球坐标、柱坐标、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等。

3.揭示模块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新教材是按模块和专题编写,与旧教材相比,逻辑性不强,如解析几何部分,旧教材就是一本书,而新教材在必修的模块2介绍解析几何初步,选修2-1介绍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4-4介绍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这样编写降低了解析几何入门的门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正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作为教师必须要揭示模块间的内在联系,熟悉新教材的框架,这样才能把相关的内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突显数学的逻辑性。

二、突出新教材的本质

新教材的本质是强调:亲和力、问题性、思想性、联系性。

1.亲和力

(1)教材内容的亲和力

新教材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展示数学的发展过程,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的激情。中学数学的绝大部分内容,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的数学精华和基础,其中的数学概念、方法与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都是自然的,如果你感到某个概念不自然,是强加于人的,那么只要想一下它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它的作用,以及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你就会发现它们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很有人情味,这将有助于大家的学习。

例如:新教材中函数概念的引入,先举三个实例:炮弹发射、臭氧层空洞面积、恩格尔系数,让学生领悟两个变量的关系,然后很自然引出函数的概念,道出函数的本质(揭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函数就在身边,日常生活、生产中处处可见函数的影子,采取这样方法学习函数的定义,既自然又有亲和力。

(2)教师在教学中的亲和力

亲和力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单靠教材的亲和力而没有教师在教学中的亲和力,则新课改是不可能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亲和力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i)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ii)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iii)独特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2.问题性

新教材《主编寄语》谈到“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由此可以看出,在新课标理念下,新教材高度重视“问题性”的设置,据统计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新教材A版《数学1》中,“观察”出现了3次,“思考”出现了21次,“探究”出现了13次,“问号型问题”出现了11次,这些小栏目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旨在培养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提好问题的能力,是给学生提问的示范,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的学习,富有探索性地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思想性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概括,引导学生领悟具体的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这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

例如《数学1》的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始终贯穿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教材通过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阐述了函数与方程的内在联系,以及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又如《数学2》解析几何初步的内容中,主要是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我们在教学中,通过直角坐标系这个桥梁,首先在将几何问题,比如点、直线、圆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用代数的语言加以描述;其次处理数量关系;最后分析数量关系的几何含义,以确定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这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不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4.联系性

新教材的一些内容虽然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和专题,但实际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内容的联系,把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突出数学的严谨性和条理性。

如《数学2》的立体几何初步,选修2-1的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选修系列3-5的欧拉公式,这三块内容联系在一起,就是传统教材中的立体几何学。

又如《数学2》的解析几何初步,选修2-1的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4-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这三块内容联系在一起就是传统教材中的解析几何学。

三、把握新教材的难度

把握新教材的难度,这是摆在每个参加新课改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在传统教材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尤其是有经验的教师,很擅长对一些内容探究、拓展等,而对于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不要轻易地探究拓展,以增加学生的负担。

1.对新课标淡化的知识内容不要拓展

新课标对一部分传统数学知识作了“淡化”处理,有的降低要求,有的仅仅介绍,对这些内容不宜拓展和加深,如:

集合,课标要求把集合作为一种语言,一种工具介绍给学生,学生会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理解其含义,因此在高一讲集合时不宜把集合内容一下子讲得过多、过难。

函数的值域、定义域,按课标精神已淡化处理求函数值域,对求定义域,也不要刻意求一些人为构造的复杂函数的定义域。

2.新课标删去的内容,不再拓展

新课标对传统的高中内容作了较大调整,而一些删去的内容是高中教师比较熟悉的知识,讲起来也比较顺畅,很容易在讲新课标的教材时又把这些删去的内容拓展去讲,如:立体几何中的三垂线定理以及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反三角函数与三角方程;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中的半角公式;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等。

3.对新增加的知识,不要随意拓展

新教材中增加了一部分新的数学知识,特别是选修系列中新内容较多,有些新内容与高等数学有关,对这些内容在教学中不宜当作高等数学知识来讲,应该关注学生感受的背景,认识基本思想。

如:导数及其应用,按新课标要求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导数,会应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大值和极小值,应认识导数的本质是什么,这里的导数不宜作为微积分初步来讲,把一些复杂的复合函数求导也引入到教学中。

四、掌握好两个软件

新教材积极探索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努力体现信息技术应用,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每本教材中还专门设置“信息技术应用”栏目,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也进行全面介绍,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本质,例如:《数学1》中的“用《几何画板》作指数函数的图像”;《数学2》中的“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圆)”等等,都必须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笔者经过认真研究发现新教材出现的信息技术问题,基本上可以用《几何画板》,《Excel》这两个软件解决,因此参加新课程教学的教师,首先要培训熟悉这两个软件,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好这两个软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标签:;  ;  

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教学方法--论新课程实验教师的必要条件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