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及培养——基于本科物流专业建设的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论文,视角论文,本科论文,需求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虽然最近几年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供给数量不断增长,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我国物流行业人才紧缺的现状。本文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当前我国物流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结构之间存在差距造成的。物流企业年薪数十万元的岗位应聘者寥寥无几,而目前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在职场中屡遭冷落,平均工资较低,只能从事物流行业的低端工作,这说明我国物流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结构之间存在差距。在我国的物流教育体系中,高职、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基层物流操作人员,其培训简单,在我国发展已相对完善;本科、硕博士教育是为了培养我国中高层物流管理人才,这部分人才是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本科教育是硕博教育的基础,由于物流本科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其无法为硕博教育提供优质人才,因此本文认为研究我国物流专业在本科生阶段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意见具有重大意义。
2 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社会的物流人才需求决定了高校物流专业的设置与发展,分析本科物流专业建设水平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其是否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符合,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文章的开篇对社会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以求有针对性地培养物流人才。
2.1 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2.1.1 物流操作人员是指专门从事货物的上架、堆垛、配送等工作的操作人员,属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范畴。作为物流环节中体力消耗最大的一环,要求物流操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随着现代化机械设备在物流操作中的大量使用,对于物流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具备良好学习能力的人才更受到企业的青睐。
2.1.2 物流实际管理人员是指对物流运作部门进行管理的管理人员,属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范畴。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物流基础知识、物流管理理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物流部门的运作,同时要了解相关部门的运作,使物流运作与其他环节协调发展,从而提高物流部门的运作效率。
2.1.3 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是指具有战略思想的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属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范畴。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物流专业知识、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能够及时洞察到物流行业的变化,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物流进行管理,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从上面三类物流人员的含义及具备的特点来看,社会对物流操作人员的需求是最大的,但是由于此类人员的培训很简单,并且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必要纳入本科教育体系,因此这类人员的培养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物流实际管理人员的职能更偏向于执行,由于物流管理思想普及以来我国高校与国外院校已经开展了多次的学术交流,在课程设置方面已经能够满足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在简单决策中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可以说这类人员在我国的供需可以达到基本的平衡;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物流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现代物流人才应该是将物品的信息、规划、生产、库存、包装、运输等整个流动过程综合起来的集成式管理人才,是以一体化管理手段,在物料、生产或商品的流动中,实现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的专门人才,其要掌握物流的基本理论、业务能力、物流英语、物流技术设备、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国际物流业的最新动态以及物流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动态等各种知识,可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正是我国紧缺的人才之一。由于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学习的理论跨学科性比较强,并且需要结合实践消化自身学习的各种知识,如果不为其在本科阶段就打好基础,那么硕博教育也是空谈,因此本文选择这一类物流人才的本科培养作为研究对象。
2.2 社会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分析
从目前我国各类机构对于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来看,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分别是:工商企业、咨询公司、政府机关和科研机构。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企业间,特别是传统行业企业间希望通过节约原材料(第一利润源)和降低劳动力成本(第二利润源)的方式竞争,以达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已不再明显,各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降低物流费用(第三利润源),以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变使得物流不仅仅局限于物资流通和物资管理,目前已包括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管理。因此,工商企业急需熟悉上下游企业所在行业特征的高级物流人才站在供应链的角度协调各相关企业的物资流通,帮助企业提高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随着服务外包的不断发展,部分企业开始将物流设计及规划业务外包给咨询公司,由咨询公司为企业出谋划策,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因此,能够在战略角度从企业层面提出独到见解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也成为咨询公司急需的人才之一。
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首次将物流业列入规划内容,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列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第二位。各省市,尤其是各港口城市也开始高度关注物流业的发展,将物流业的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与引导,政府机关作为政策的制定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站在战略的高度,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对物流业作出合理规划。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先进的理论,科研机构在不断创新的同时,更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让理论为实践服务。将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引入科研机构,不但有利于促进物流理论的应用,也有利于企业科学的解决物流运作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我国物流业良好发展。
目前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世界格局正在转变,在未来一段很长的时间内,我国将是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之一,工商企业、咨询公司及科研机构都将会进一步扩大,自然对于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作为监控者,面对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当然也需要更多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支持。
3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本科物流专业的建设现状
作为物流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我国高校物流专业的发展始于2001年,自教育部正式批准北京物资学院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算起,物流专业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不足10年。此前,我国高校中虽设立了部分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但都属于传统物流范畴,直到2001年,根据我国《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办物流专业,物流这一学科才正式走入我国的高等院校,与现代物流相适应的本科生物流教育体系才逐步形成。
对于我国来说,物流专业仍处于新兴学科的地位,目前对于它的专业定位还存在较大分歧。即使是在物流的发源地美国,学者们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也没有停止过。目前,我国对于物流的专业定位有两种,一种是将物流专业作为管理学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下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和物流经济三个发展方面;另一种则是将物流专业作为一级学科,下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和物流经济三个专业。针对不同的研究方向,其内涵及课程设置如下:
物流管理学科:作为物流专业的核心,主要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目前我国高校在物流管理的专业课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开设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物流成本管理、国际金融与贸易、物流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学、物流学概论、物流实务、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地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相关课程。
物流工程学科:是物流专业中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一个发展方向,是指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其主要以工科学科作为理论基础,既是技术学科,同时也渗透了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知识。目前我国高校在物流工程的专业课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有:配送与运输规则、供应链管理、现代生产物流系统、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运筹学、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现代物流学、交通运输学、工程经济学、物流装备技术、物流运作管理等。
物流经济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是一个涉及较多经济学知识的发展方向。涉及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运输经济、信息经济等,将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相结合,对物流进行研究。由于我国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只是将物流经济简单的作为一门课程。
3.2 我国本科物流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文中我国对于物流人才实际需求的分析及我国相关本科课程的具体设置,本文认为我国在本科物流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3.2.1 缺乏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一方面物流专业在我国刚刚建立,缺乏物流教育理论、缺少经验必然导致物流教育体系的不健全。从上文总结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目前在物流教育方面,我国更注重对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方向的人才培养,物流经济作为另一个发展方向,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物流经济作为物流专业的必要组成部分,对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不能在宏观上把握物流业的整体供求与资源状况,很可能导致物流管理不够科学,以及物流工程学科中关注的技术含量因为没有充足的资源支持而无法实现,因此在欠缺物流经济合理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我国物流专业的本科教育体系无法完整。另一方面,物流专业作为一个热门专业,许多学校在开设物流专业时,存在盲目性,仅仅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缺乏建立物流专业的可行性分析,简单地将传统物流专业转化为现代物流专业,使得物流专业在本科生阶段的教育良莠不齐。
3.2.2 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时,其对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是不同的。物流专业的发展在我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缺乏前瞻性,总是将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作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然而,物流却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行业,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改变。缺乏前瞻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尤其是本科生的培养,使得部分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3.2.3 课程设计缺乏实践、应用环节。物流专业作为一门偏重应用的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更多地注重实践。而许多学校由于没有考虑到物流行业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过分强调理论教学,以致在课程设置方面忽视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较少,教学内容枯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从而造成所学的各种知识没有在物流领域得到一个很好的融合。此外,由于学校与企业缺乏合作,日常教学难以与企业实际结合,使得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融入企业运作中,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急切需求。
3.2.4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从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含义可以看出物流专业是一个跨越许多学科的融合专业,但是从事物流教学的老师大多来自于计算机、管理或其他与物流相关的单一专业,对于物流的专业知识还处在探索与学习的过程中,理论储备较为薄弱。另外,物流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型专业,任职于不同企业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应该用不同的角度去实践所学的知识,因此即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又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老师才能将物流知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功底比较浅的物流专业本科生。目前,在我国物流专业的师资队伍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于一身的优秀教师数量十分有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3.2.5 教材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教材选取方面,各学校对于教材的选取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教材的质量上。由于“物流热”的现象,使得物流书籍泛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材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在教材引进方面,对于国外原版教材的引进与翻译不能满足高校教学的需求,不但给教学带来难度,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4 对物流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思考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本科物流专业教育体系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4.1 完善物流教育体系的建设
物流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兴领域,在教育体系的建立上需要不断的完善。教育部应加强物流专业的审批,使物流教育更具有层次性,使本科生物流教育成为为社会培养高级物流人才的平台。同时,也使本科生物流教育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储备的摇篮,为毕业生的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
促进物流专业在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方面全面发展,尤其加快在物流经济方面的建设。物流经济决定着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动向,尽快建立物流经济的培养方向才能使物流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形成完整体系,从而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
4.2 明确具有前瞻性的培养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业的快速崛起,社会各行各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广泛。从工商企业到咨询公司,再到政府机关及各类科研机构,不同行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政府机关更青睐管理型的高级物流人才,科研机构需要具有良好理论基础的物流人才,工商企业则需要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双方面的人才,作为咨询公司则更青睐物流经济方面的人才。目前我国的本科教育最少为四年,在物流业发展如此快速的四年里可能发生所需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变更,为了满足社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要,要求物流专业明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培养物流人才。在确立培养目标时要具有前瞻性,对社会需求作出合理的预测,同时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培养目标,使本科毕业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好地为我国的物流业服务。
4.3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整课程体系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科生的教学重点之一,尤其是具有较强操作性及应用性的物流专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目前,我国物流专业对于这方面的教育还亟待加强。调整现行的课程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在保留原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调整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增加课程的实用性、灵活性,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增设与物流软件相关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化的办公方式正在成为趋势,正确的应用相关软件不但能够提高公司的办事效率,更能帮助企业更好的作出决策。因此,在本科生阶段开设相关软件的使用课程,能够让学生在进入工作单位后较快的投入工作。
加大案例分析课程的比例。近年来,案例教学受到许多专业的青睐,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案例教学引入物流专业本科生教育阶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从经典案例中汲取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增加实践课程,包括“沙盘”模拟课程及实习课程。学校可以对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开设“沙盘”模拟课程,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将理论与企业的物流运作相结合,通过虚拟的模型,体会物流专业的相关理论;对四年级的学生开设实习课程,使学生走出课堂,到企业中体会物流对生产运作的重要性。对于相关实践课程的开设,各学校要做到不流于形式,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对于物流理论的理解,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就业打好基础。
4.4 不断提高物流专业的师资水平
物流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对于师资的要求较高。物流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当以吸引掌握良好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为重点。优秀的教师一方面能够在物流的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物流专业的科研水平,使科研成果为社会实践服务。此外,加快物流教育人才的引进,不断将具有海外经历的专家、学者扩充到物流专业的师资队伍中来,促进物流专业与国际接轨,快速发展。同时,加强各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使物流专业的师资队伍逐步成为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
4.5 加快物流专业相关教材建设
对于物流专业的教材建设,各学校之间应加强交流,加快高质量教材的编写,规范教材的选取标准,重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使物流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老师教学的好助手。此外,对于国外优秀的物流书籍,加快引进和翻译的力度,尤其是物流战略、物流经济及相关案例书籍的引进和翻译,促进我国物流专业的本科生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