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183;德鲁克:管理之父的旁观人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彼得论文,之父论文,德鲁克论文,人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11月11日,被誉为“当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在走过95年的岁月后与世长辞。作为“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开创者,德鲁克对当代管理学研究和管理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德鲁克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旁观者,以冷静、深邃的目光来洞察管理之道。
除了留给世人近40部著作和100多篇论文以外,德鲁克还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警醒所有从事管理工作和管理研究的人。他把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视为可组织且需要加以组织的有目的的任务和系统化的工作。他认为,检验创新并不是它的新奇,它的科学内容不是它的小聪明,而是它在市场中的成功与否。
“企业家应该有目的寻找创新的来源,寻找预示成功创新机遇的变化和征兆。他们还应该懂得并应用成功创新的原理。”德鲁克说。
当代管理学第一人
如果有人试图在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中进行所谓的评比和排名活动,以确定谁是某一具体领域的第一人的话,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一项吃力不讨好且极易招致非议的活儿。但是也有例外,彼得·德鲁克就是当之无愧的当代管理学第一人。
著名管理学大师、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者加里·哈梅尔(Gary Hamel)认为,“在管理学领域中人们对“谁是当代管理第一人”这一问题毫无分歧,彼得·德鲁克的贡献可谓前无古人。”《哈佛商业评论》曾经这样评述德鲁克:“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企业管理理论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正是这些同行们竖起的耳朵和翘起的大拇指,使得彼得·德鲁克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被尊称为“现代管理之父”。
1909年11月19日,德鲁克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他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37年为了逃避纳粹主义者的迫害而移居美国。德鲁克一生著有39本书,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超过30篇。其中1946年出版的《公司的概念》被公认为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之作,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则是“第一本把管理看作一个整体的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这门学科的正式诞生。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管理学中的经典之作,在全球工商业管理者中广为流传。1973年,德鲁克将自己几十年的知识与思考浓缩到一本共达839页的浩瀚巨著中——《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在这本被誉为“管理圣经”的著作中,德鲁克将管理言简意赅地诠释为“明确任务、承担责任、勇于实践”。在1985年出版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德鲁克首次把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可以组织的、有目的的任务和系统化的工作,美国《商业周刊》称此书是“对管理实践和我们社会的经济组织最为持久的注释”。1999年,90岁高龄的德鲁克出版了《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高瞻远瞩的分析了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者在21世纪将要面临的挑战,《哈佛商业评论》认为该书极具“前瞻性和超前思维”,是一部“管理学界里程碑式”的著作。
放眼当今全球管理学界,被人称之为“管理大师”或者自称为“管理大师”的人不在少数,但这些人几乎都异口同声地称自己是德鲁克的学生,称德鲁克是“大师中的大师”。如果说德鲁克还自谦为第二,恐怕没有谁还敢称为当代管理学第一人。
经验主义学派的拓荒者
在美国学者哈罗德·孔茨总结的管理理论丛林的11个学派中,德鲁克掌门的“经验主义学派”首当其冲。经验主义学派强调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而不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来进行管理学研究。通过总结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剖析平庸企业的失败教训,企业管理者可以从中学到有用的东西,进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德鲁克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不仅是这么想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1943年深秋,德鲁克应邀到通用汽车公司担任顾问工作,切身感受了通用汽车公司在组织管理方面的独到之处,也洞察了该公司在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德鲁克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正是基于这一段宝贵的经历,德鲁克于1946年写成了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之作《公司的概念》。在该书中,德鲁克对现代组织的结构,政策以及涉及的社会人文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所提出来的“分权”、“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等概念仍是21世纪企业组织设计和持续经营的热门话题。
1950年,德鲁克受聘担任纽约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这一职位并教授这样一门学科的人。四年以后,德鲁克出版了《管理的实践》一书,将经验主义学派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该书主要以通用汽车、通用电气、IBM、西尔斯、俄亥俄铁路公司、美国研究所、美国邮政管理局为研究样本,来考察企业的目的和管理者的实践活动。在德鲁克的影响和带动下,经验主义学派获得了迅速发展。斯隆先生在通用公司退休以后,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于1963年出版了《我在通用公司的岁月》一书,一时也成为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作。该学派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欧内斯特·戴尔(Ernest Dale)在考察了通用汽车公司、国民钢铁公司、西屋公司的成功管理经验之后,于1960年出版了《伟大的组织者》一书,总结了这些企业成功的奥秘。在此之后,《追求卓越》、《基业常青》、《惠普之路》、《从优秀到卓越》等经验主义学派的管理著作不断涌现,这些书的作者都是试图在不同的时代来总结企业成功的管理之道。
这就是一个学派的开山鼻祖的作用,他像一个灯塔那样指引后来者继续前行。德鲁克注重管理实践,强调在实践中感悟管理真谛。除了在通用汽车公司担任顾问以外,他还出任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并在美国一家金融集团中担任经济学家。
1945年,德鲁克又一次领世界潮流之先,创办了自己任董事长的德鲁克管理咨询公司。在德鲁克的亲历亲为之下,经验主义学派开创并形成了重视个案研究的传统,该学派蓬勃发展所带来的一个实践成果就是催生并引导了全球范围内的MBA和EMBA教育热潮。现在,诸多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学员聚在一起,热烈讨论哈佛商学院教授编写的企业案例成为了全球各大商学院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引领时代的思考者
德鲁克一直保持着“最年轻的头脑”(2002年的《福布斯》封面文章中对德鲁克的评价)。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德鲁克始终都是一个引领时代的思考者:20世纪50年代初,他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全世界的商业模式;1961年,他提醒美国应该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80年代末期,他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从而引发了知识管理研究的热潮。
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被认为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鲁克告诉我们,管理首先需要明确目标,目标一错,一错百错,一位经理人员应该而且能够在目标的指引下控制好自己的成就。目标管理理论一经提出,就在美国迅速流传,并很快被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全球管理学界大行其道。
德鲁克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提出并回答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德鲁克认为要想知道什么是一个企业,必须从理解企业的目的开始。企业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在德鲁克看来,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适当的定义:创造客户,企业的基本功能就是营销与创新。当代营销学第一人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曾经指出,“如果说我真的是营销学之父的话,那么德鲁克就是营销学的祖父”。对于创新,德鲁克倾注了半辈子的心血。受著名经济学家、创新大师约瑟夫·熊彼特的影响,德鲁克将“实践、创新,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作为自己从事管理研究的出发点和衡量自己一生成败的标杆。
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的序言中,德鲁克道出了自己对管理本质的理解。他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德鲁克的管理理论自实践而产生,又以实践为归宿。事实上,德鲁克一边教书,一边做咨询,一边写作,三种不同的身份塑造了他独特的研究方法与成文风格,也形成了他区别于别的管理学者的重要特征。
德鲁克强调开展管理研究必须以知识和责任为依据。他把管理学确定为一门应用科学,它需要解决的是复杂的企业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必须以知识和责任为依据。当企业管理者在苦思冥想如何提高员工生产率时,德鲁克提醒他们应该特别关注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并开展卓有成效的知识管理;当企业管理者在绞尽脑汁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时,德鲁克指出企业必须在其能力范畴之内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盈利能力并不是企业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利润不是企业行为和企业决策的理由或根本原因,而是对其有效性的一种检验。
毫不夸张地讲,德鲁克的许多管理思想都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也引领了时代的发展。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管理有真谛,但管理无模式;管理要从实际出发,管理还要与时俱进。
从容睿智的旁观者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终其一生近百年,德鲁克始终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来感受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从事管理学研究近60年,德鲁克也始终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洞察这个学派林立的行当。旁观者不是戏剧舞台上的主角,主角可以得到雷鸣般的掌声;旁观者也不是观众,观众只能随着剧情的进展而被动地释放自己的感情。旁观者是站在舞台的侧面,他们既可以近距离地观看、欣赏并揣摩演员们的倾情表演,也可以全方位地感受观众们的真实反应。当代管理第一人只是管理的旁观者,这一“悖论”无疑可以给所有从事管理学研究的人带来警醒。
但是,旁观者是有风险的。在《公司的概念》这部作品中,德鲁克阐述了通用汽车公司在组织管理上的独到之处,也毫不客气地总结了通用汽车公司管理上存在的四大问题。此言一出,整个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层对德鲁克都相当不满意,通用公司老总斯隆先生更是在任何场合都不提及这本与他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书。但是这个汽车巨人在20世纪后半叶举步维艰,通用汽车公司差一点就被斯隆设计的精密的平衡组织所搞垮。历史证明了德鲁克作为旁观者的正确性。
旁观者的视角和思维肯定是与众不同的。1971年秋天,德鲁克离开了曾经任教20多年的纽约大学商学院,到美国西部的加州克莱蒙特研究生院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授课。这个选择反映了他对当时的管理学研究和教学的日益不满。克莱蒙特研究生院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经济和管理,而且要学习历史、社会学、法律和自然科学,这与德鲁克信奉管理学应该是一门综合的人文学科,而不是一些细分学科的组合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加州温暖的阳光之中,这位睿智的旁观者坚持了自己的学术原则。
与出尽风头的演员相比,旁观者是孤独的。尽管德鲁克被尊为“现代管理之父”,但经验主义学派在管理学研究中不属主流,因此很难在学术论文中发现有人引用他的“研究成果”。在德鲁克的作品中,极少看到什么“模型”和“论证”,鲜少用数学公式来炫耀自己的学识,取而代之的则是朴实无华的文字和直指人心的观点,立意鲜明,行文简单。由于德鲁克的著述缺乏“理论的神秘性”,他长期未被美国学界主流真正认可。德鲁克本人也清楚地意识到,他这名旁观者从来就是一个学院派的“边缘人”。
1999年,在德鲁克90岁生日时,有人问他长寿的秘诀,他说:“每五年重读一遍《莎士比亚》!”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这是一份迟到的荣誉,当时德鲁克已经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