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_市场经济论文

论市场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_市场经济论文

论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精神文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实践,再一次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突出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如何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精神文明两者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者同时并举,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精神文明两者的关系,有一个正确而明晰的认识。

一、发展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社会才能稳定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社会不但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同时也是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发展市场经济是巩固和壮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二者的统一,符合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反映了社会文明发展的要求。精神文明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如果偏废精神文明建设,放弃人的思想教育,忽视发展文化事业,就会使人们缺乏革命的理想、高尚的道德与纪律观念,片面追求物质利益,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将失去理想与目标,失去精神动力和战斗意志,甚至走上畸形发展或变质的邪路。

任何社会都是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三个因素的综合体。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不是一个纯经济的发展过程。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系统工程。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以外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要特征。离开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社会全方位的协调发展与进步,就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邓小平同志说我们“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8页)

精神文明建设还是衡量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个价值尺度。邓小平同志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54页)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使我清醒地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不容偏废的重要地位。

二、发展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对计划经济的一场革命,它会产生高度的激励效应,准确及时地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高效运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作为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是对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它要求上层建筑各方面的积极适应和配合。它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表现出更丰富的聪明才智;它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理论思维水准,表现出更理智的道德自律能力;它要求人们具有更科学、开放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表现出对快节奏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适应性。市场经济的这些需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力。作为现时代范畴的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具备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观念、竞争与平等的意识、时间与效率的观念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这些要求将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内容。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创造性实践,为新的科学技术、管理技术和理论观点的产生提供了不尽的源泉。事实说明,精神文明建设离开了发展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切实有力、富有成效。

反之,发展市场经济也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现代商品中的文化、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与日俱增,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70%以上靠的是科学技术,许多新兴产业几乎全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好这个方面,就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更需要依靠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人才经济、竞争经济、法制经济、信息经济。无论是人才的得与失,竞争的成与败,法制的建设与实施,信息获取的速度与有效程度,均取决于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文化、智力等文明程度的高低。目前制约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不仅在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和科技的落后,而且更在于劳动者的低素质。一部分劳动者既缺乏从事现代化大生产的科学文化技术,又缺乏从事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远大理想和主人翁意识,致使不少企业缺乏生机与活力,经济效率低下,妨碍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只有在提高全体劳动者文化素质的同时,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纪律、职业道德的教育,大力创导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持续地发展。

再次,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重新调整原有的利益格局,使之更趋于合理化。这必然要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使社会存在不安定的因素。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与社会环境,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只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加深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人们进一步树立集体观念和顾全大局的思想,才能使改革获得广大群众的支持,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辟道路、扫除思想障碍。

最后,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随着我们与社会制度各异的众多国家、民族接触的增多,在我们得到不少益处的同时,大量外域文化涌入我国,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相交汇并发生剧烈的冲突。外来文化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腐朽没落部分对我们的精神文明起着破坏作用。如以金钱和财富作为主要尺度的价值观念,以追求个人利益为最高目标的利己主义,强烈的霸占欲、争夺欲,虚伪、迷惘的社会心态,黄、赌、毒等生活方式。在此冲击下,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思辨能力,分清良莠,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科学的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被资本主义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权观所迷惑,从而保证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除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别无它途。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越是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市场经济,就越应当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发展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双重效应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认同的是价值规律,商品、竞争的原则,因为包括劳动力在内的整个生产与再生产要素均成为了商品,金钱与物质利益必然是占第一位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必然流行于整个社会,由此可以肯定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以精神文明水平的降低为代价。其实,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两重性,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无序性的一面,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它对精神文明建设会产生正、负两种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在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的同时,经济领域内的各种犯罪活动层出不穷,党内腐败现象难以根绝,危害社会治安的严重犯罪活动时有发生,社会道德的某些方面出现滑坡,吸毒、卖淫、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死灰复燃。这些不得不使人联想到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负效应。片面强调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可以引发重利轻义、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甚至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运用失当,也能致使一些人受利益驱动,采取制假、行贿、诈骗等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应用到非经济领域,势必带来“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腐败问题,侵蚀国家机关和干部队伍。这些现象破坏了人们之间友好互助的和谐关系,挫伤了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削弱了经济发展的潜力与后劲。市场经济有着自己不可忽视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难免引起社会的思想振动和价值观的剧烈嬗变,加重精神文明建设的负荷。但我们决不能将市场经济和利己主义划等号。市场经济给了人们一个追求个人利益的正当范围,避免了人格上的虚伪。它承认个人追求最大化利益的合理性,但也同时要求个人的求利行为必须具有合理性,不得违背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等原则。欺行霸市、掺杂使假、偷税漏税、违约行骗等损人利己行为均在市场经济法规处罚之列。

我们还应看到市场经济对于精神文明建设还有正效应的一面。如:市场经济的竞争性鼓励创新,催人进取,它打破了我们长期由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形成的巨大惰性意识和不求变化、不求进取的保守观念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取而代之以依靠公平竞争、诚实劳动达到富裕目的的新观念;市场经济的逐利性,改变了中国人千百年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既讲高尚道德,又讲物质利益,即形成“义利并举”的义利观,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巨大的推动力;市场经济的信誉性,要求人们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市场经济的智力性和创新性,鼓励人们不断地提高文化水平,钻研科学技术,等等。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获得了更多的物质支持,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比如公平竞争、等价交换、重视信息、知识和人才、效率和效益等商品经济观念,不同程度地在国民思想中扎下根来;民主、平等、法治观念等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政治思想观念,在人们思想中确立和发展起来;人格尊严、人的价值的实现、公平和公正等等观念,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道德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一致的作用和效果,对于中华民族国民性的全新塑造有着勿庸置疑的积极意义,而且是主要的和本质的一面,其产生的负效应则是次要的和非本质的一面。事实说明,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精神文明之间并不存在着所谓“二律背反”的问题。

四、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样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事业。我们必需花大力气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探索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路子。除了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我们当前还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打好两个文明相结合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抓住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服务于这个矛盾的解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把繁荣经济,发展生产力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出发点;把经济建设中的难题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把经济发展的成果作为检验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准。这样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获得真正的立足点,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全面地发挥自己的功能。

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育人们树立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激励人们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但政治觉悟不是空洞的,它的核心应该是让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团结起来为之奋斗。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劳动人民过上共同富裕幸福的生活。十年内乱时期,“革命”口号满天飞,但由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受到了损害,因此群众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以至于有人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正如马克思所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出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103页)。建设精神文明,也必须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只有给人民稳定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才能达到政治工作的目的。要让群众在受益中明理,在明理时受益。

(二)加强法制建设,使精神文明建设规范化

市场经济灵活机动高效益的运行机制,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法规制度的束缚,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但它也为社会管理和社会约束提出了新的严峻的课题。如何保障合法经营,保证宏观经济有效的管理和调控,均要求我们必须尽快研究和制定出必要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人们的法制观念还较薄弱,权力入股、权力经商、非法经营、制造伪劣商品等问题还很突出。我们应抓紧制定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促进改革开放的多方面的法律、法规,把防御和惩治各种腐败、犯罪的措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依靠法律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规范各种社会主体的行为,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要坚决纠正经济活动以及其它活动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滥用职权以及为牟取部门和地区的利益不惜违法、违纪的现象;要继续大力开展全民法制教育宣传活动,使法制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增强人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保证市场经济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前进。

(三)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这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首先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要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其次,要加强物质基础设施建设。在现代社会中,经济与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经济的角度看,文化设施的建设是具有战略性的深层次的对于人的素质、智能的开发活动,是对生产力资源的经济开发活动,也是一种基本建设。精神文明越发展,越要具有现代色彩,也就越需要丰富的物质载体。总之,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切实抓好硬件建设,必须保证必要的投入。

(四)抵制负面文化,打击隐秘消费

近些年来,外来资本主义文化、我国封建主义文化中的腐朽没落部分相结合恶性发展,这种负面文化是各种社会病的病源体,致使社会丑恶现象来势凶猛,社会主义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贪污受贿、弄虚作假、迷信活动、黄赌毒、恶性犯罪等,腐蚀社会心理、吞噬干部队伍、拆散家庭、毁坏企业,使人们缺乏安全感。抵制负面文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消灭社会阴暗面。

当今的中国有一小部分人,集聚了巨额财富而精神却是一片废墟,他们手中的钱每时每刻都在大量流向隐秘消费的渠道,热衷于搞黄、赌、毒。一些手握职权的干部或滥用公款或“傍大款”,也参与其中。隐秘消费既使负面文化恶性发展,又使大量的社会财富和一些人的灵魂被吞噬。因此,为了消除社会动荡不安之源,净化社会空气,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必须严厉打击隐秘消费。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审视和对待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来论证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使我们站在社会整体的高度,把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精神文明看成是一项事业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状态,真正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硬,发挥精神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

标签:;  ;  ;  ;  ;  ;  ;  ;  ;  

论市场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