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党在几十年的斗争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但是可以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江泽民同志这里讲的,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从欧洲国家情况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变为适合中国情况的马克思主义——使它在中国具体化,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它在中国民族化,赋予它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使它在中国新鲜化,在中国土壤上永葆生机与活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和前途命运,关系到党的兴衰和前途命运,什么时候做得好,党就能保持先进性,富有活力,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走向胜利;反之,党和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失败。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毛泽东邓小平的历史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最主要的有这样几点:

1、始终坚持以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止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发展的科学体系,发展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在实践当中实际地去丰富它,发展它,它才能保持科学性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发展,就会停滞,就会僵化。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他们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理论。毛泽东早在《实践论》中就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曲折的时候,毛泽东感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事业的理论准备不足,多次谈到: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但是光靠现成的东西很不够,要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写出新的著作,创造新的理论。遗憾的是,毛泽东晚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陷入了错误。创造新的科学理论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邓小平的肩上。

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党内思想斗争的焦点,实际上就是怎样看待毛泽东的言论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两个凡是”实际上就是用静止、僵化的眼光看待毛泽东的言论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则针对“两个凡是”,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并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问题。1980年在领导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的时候,他更明确地指出:“我们要恢复毛泽东思想,坚持毛泽东思想,以至还要发展毛泽东思想。”他在后来的实践当中,正是因为坚持了这样一个基本立场和态度,才能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创立新的理论体系。

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进行了新的阐述,作了高度评价,也同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邓小平理论,指出: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各个领域,涵盖各个方面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2、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

本本主义历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敌。在革命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任务,毛泽东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就鲜明地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的问题。他曾经写作了《反对本本主义》和《实践论》等著名著作,提出了纠正本本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方法和途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回到马克思主义正确轨道上来的最大思想障碍——就是“两个凡是”,而“两个凡是”实际上还是本本主义。这个时候,邓小平尖锐地指出: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就要亡党亡国。这已经把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本本主义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和人民起到了极大的警示作用。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典型的思想和语言,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生命线。革命离不开它,建设更离不开它。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最大最本质的实际就是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最大的实践主题,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邓小平正是从这个实际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发展战略等。这样,也就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理论,中国化了,具体化了,新鲜化了。

3、既要继承前人,又要不断探索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承先启后的事业。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很好地继承了马列主义;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很好地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不是固守,也不能固守。积极的继承就要求去发展它,并且具体地实际地去发展它。要发展,就要探索,就要创新。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把继承和发展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创新的典范。毛泽东一生都在不断探索。建国后,面对新的历史任务,他孜孜不倦地探索,不仅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建立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问题,而且在开辟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探索中难免会有失误。毛泽东同志在晚年就陷入了错误。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和我们党的探索、创新的优良传统,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表现出更非凡的胆略和勇气。他在开始进行新的探索的时候,面临的是一个更为复杂、更为严峻的情况,国际上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国内社会主义发展遇到重重障碍与困难。他尊重实践,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出发,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柳暗花明。

回顾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我们还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这就是:要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成果,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对前人的成果进行认真的科学的系统的总结。邓小平正是在拨乱反正的关键时候,领导起草了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全面正确的评价,特别是把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分开来,对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作了新的全面的概括,包括三个活的灵魂和六个方面的思想,从而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使全党懂得了什么是应该继承和坚持的,为什么还要发展和创新,又应该怎样发展和创新。正是在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全面概括中,在对党的历史经验科学的总结中,邓小平理论产生了。

4、在当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特征。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脉搏和时代特征,创造新的科学理论的典范。毛泽东在确立中国革命道路和创立毛泽东思想的时候,是把中国革命作为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放在当时世界和时代的大视野里来考察的。例如,他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就是在认真分析中国的实际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的世界变化、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又例如,他在1956年提出的关于十大关系的思想,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等,不仅是建立在他通过对国内情况的调查得出的正确认识上的,而且是建立在他对世界形势的正确判断和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的正确总结的基础上的。他分析估计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短时期内打不起来,可能有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和平时期;他看到当时的苏联由于一些社会矛盾和政治经济关系处理得不好,暴露出了很多弊端,中国可以引以为鉴诫。

邓小平在这一点上更为突出。当代世界矛盾错综复杂,情况瞬息万变。但是,他从千头万绪中理出了当代世界的主题,即和平与发展。这就为制定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国际环境依据。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发展的制高点。邓小平紧紧地把握住了这个特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成为邓小平理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邓小平理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这就是广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积极因素,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这一思想,也正是邓小平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分析和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深刻分析,把握了当今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联系的特点,才提出来的。

毛泽东邓小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的主要创造者。概括地讲,毛泽东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从大革命时期起,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探索。他注重调查,深入了解国情,提出反对本本主义、主观主义,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历史性命题和历史任务。他创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根本的方向和途径。他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并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集中全党的智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现在仍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当时,刘少奇同志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七大以后,建国以后,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继续探索,使毛泽东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邓小平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经历了巨大挫折之后,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与历史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创新,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他紧紧围绕前人没有解决好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问题,坚持一切从国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党和人民新的实践经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出了困境,展示了一种新的形象和新的前景;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摆脱了困境,进入了新的境界和新的阶段。毛泽东创立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不仅对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还将对下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深刻影响。

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的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这些论断深刻地概括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的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之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境界、新水平、新体系,归根结底就在于它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有了突破性发展。例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的理论,等等,都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著作中找不到的新东西,使人们对社会主义获得了全新的认识。

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这“一脉”就是马克思主义之脉。这种“一脉相承”和统一的特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和很多问题上,但主要是指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内在的血脉和精髓的相承和统一。这个血脉和精髓就是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一个富有极大政治勇气和胆识的论断。我们党的基本路线规定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一项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那么怎样才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呢?我们不能离开实际和时代发展来空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无视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静止地孤立地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发展了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主要是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些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而邓小平理论凝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并在时代的高度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高度上,作了极大的发挥,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邓小平理论,才能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从新的历史时期的实践经验来看,如果我们不树立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很好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及和平统一祖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等;而却有可能固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在几十年上百年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而已不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某些结论,思想上出现停滞、僵化,实践上出现倒退。

这一论断表明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上的同一性。实践上的同一性,是由理论上的统一性所决定的。正因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正因为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所以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既然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那么,为什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不能丢,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呢?这还是要回到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的关系上去。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新成果,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紧密联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为灵魂而存在的。它的科学性或科学价值,理论上缘于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如果丢掉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断掉了它的马克思主义的渊源,抽掉了它的灵魂,如果割断了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联系,就会使它成为无本之木,而丧失继续发展的根本。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只有始终不丢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够真正坚持邓小平理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标签:;  ;  ;  ;  ;  ;  ;  ;  ;  ;  ;  ;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