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龙镇中心卫生院 164135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亲情快乐护理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93例2~6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效地实施了亲情快乐护理,改进就诊环境、配合孩子心理,针对患儿在诊治过程中表情、语言、心理及肢体配合程度回顾性分析,患儿及家长及医护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总结成果。结果 实施亲情快乐护理,能有效降低患儿就诊过程中不快乐程度,最大限度的达到愉悦状态,促进其积极有效地配合医疗活动。结论 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亲情快乐护理模式,降低了患儿特殊时期不愉悦程度。提高孩子应对挫折、困难的能力,促进患儿积极向上的性格,坚强毅力的形成。
关键词:整体护理;亲情快乐护理;心理;愉悦
儿童亲情快乐护理是指患儿住院的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以恢复患儿身心健康,满足其健康需求为内容,以帮助减少痛苦和增进快乐为目的,是优质护理活动中,整体护理和舒适护理理论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使患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愉悦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悦的程度增加快乐元素这一核心理论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93例2~6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效地实施了亲情快乐护理,其中男171例,女122例;1~3岁183例,3~5岁110例。
1.2 方法
1.2.1 护理学科创始人南丁格尔在“护理札记”中就明确了环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建设适合儿童就诊和诊治的环境[1],温馨、童化的家化的环境可使患儿产生愉快、亲近信任感。
1.2.1.1 结合儿童心理特点,将病房走廊墙壁、窗户等处粘贴上富有童趣、故事情节的水晶贴画,将病房布置成的温馨而具有童趣、家化[2]。并设有图书角及图画板,并跟随节日的变化粘贴圣诞老人像及年画。乐园式的就诊环境减轻患儿紧张,恐惧心理,对患儿的心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利于疾病的康复缩短疾病康复时间[3]。
1.2.1.2 选择粉色及花色的护士服,卡通图案的发夹固定护士帽,各类有趣的卡通粘贴装饰在胸卡上,用以吸引患儿的注意,引发患儿的兴趣,分散患儿对处置、查体治疗的注意,从而能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可以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2.1.3 使用儿童化的语言和沟通方式,强化患儿的信赖,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融合的护患关系是儿童快乐配合治疗的基础。
1.2.1.4 护士运用亲切的话语和肢体动作与患儿沟通,营造患儿快乐、惬意的氛围。
1.2.2 使用适合儿童心理需求的快乐方法。拉近与患儿的距离,密切护患关系[4]。
1.2.2.1 礼貌待患,微笑服务,规范服务。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和烦燥情绪,能让患儿与护理人员尽快熟悉起来,消除陌生感,增进亲近感[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2 建立健康宣教园地。并设有“儿童快乐园地”粘贴患儿生活照及患儿折纸、自绘画等,用以吸引儿童及家长注意,并能达到健康宣教的目的。
1.2.2.3 合理利用休闲时间,将同类疾病患儿集中在一起,进行游戏、做操、折纸、绘画等有益活动,能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观念。
2 结果
深入开展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实施了儿童快乐亲情护理。82例患儿在诊治、护理过程中出现恐惧、紧张、不配合、哭闹、逃避等现象,211例患儿表现出开始焦虑恐惧,实施亲情快乐护理后表现出愉快配合医护诊治工作。
3 调查分析
3.1 对患儿行入院,出院以及致痛性操作(包括手术、换药)前后出现生理、心理反应、面部表情及动作变化,情绪依赖性等心理反应指标及治疗依从性的前后变化来评估患儿焦虑程度的变化。其中82例患儿对环境的改变及致痛性操作仍有恐惧、反抗不配合情况发生。其余211例在住院期间实施亲情快乐护理后表现与平常生活中表现大致相同,在生理、语言、动作反应,情绪等心理反应指标及治疗依从性上表现出没有不愉悦感,或开始时有不愉快、反抗表情,经反复鼓励、亲昵诱导后缓解,表现出能积极配合治疗并有愉悦感。
3.2 患儿疾病康复疗程较常期略缩短,并能有效减少临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由于采取奖励、赏识、快乐亲情的护理方法及心理暗示的作用,使患儿的心理因素对各类疾病的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临床调查中的患儿表情和动作反应如常并以积极、好奇情绪为主。治疗的配合程度和依从性大大提高,疾病的康复疗程不同程度缩短。护士积极鼓励及患儿的积极配合的心理,有效地减少了患者临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3.3 通过患者工休座谈会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患者满意度从原来95.8%上升到98.9%。并且家长在调查问卷中对护士言语及操作有文字具体评价。医生及医技人员儿童亲情快乐护理持赞赏态度,受到家属、家庭、医院、社会的好评。
4 讨论
4.1 儿童亲情快乐护理的开展,营造家的温馨和亲情,降低患儿就医过程中的不愉快,使其最大限度达到愉悦状态,以达到恢复身体健康,健全心智的作用与目的。
4.2 儿童亲情快乐护理符合儿科患者生理、心理特点,疾病身体的痛苦而情绪的快乐可使患儿免疫功能增强,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利于疾病的康复。
4.3 生病住院的患儿,需要疾病的治疗,家人的宠爱,童年的快乐,护理人员在为患儿提供良好医疗照顾的同时制造了快乐,调动患儿面对困难的积极态度,塑造了坚强的毅力。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5.
[2]张艳玲.构建“儿童亲情快乐护理模式”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2009(6):19-21.
论文作者:朱艳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患儿论文; 快乐论文; 亲情论文; 儿童论文; 疾病论文; 儿科论文; 心理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