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玲珑画板”是一个动态讨论和研究数学问题的工具,它可以模拟知识的发生过程,可以设计成一种实验课,实验呈现均可当堂生成。在数学学科中,利用“玲珑画板”辅助教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玲珑画板”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玲珑画板;高中数学;辅助教学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借着“新课改”的东风,福建师大二附中教师围绕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展开了积极的实践和研究,如何科学地实施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已经成为教学的热点话题之一。笔者认为,科学实施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应该以贴合学科实际为前提,以讲究实效为目标。笔者任教高中数学学科,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教学辅助软件层出不穷的背景下,“玲珑画板”以其朴素的外表、强大的功能、简单易学的操作和运行时对系统的低要求依然让我对其情有独钟。
根据笔者平时教学过程中应用《玲珑画板》的实践,结合本人的思考,对《玲珑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几个辅助功能作一点肤浅的交流。
一、利用“玲珑画板”辅助教师讲授知识,减少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缺乏信息技术的数学课堂中往往只能截取动态图像的几个特殊画面,图像的变化过程只能用语言进行描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稀里糊涂,如何将教师头脑中的运动观念传递到学生的头脑中,内化为学生思维的一部分?这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借助玲珑画板可以实现动态与静态的适时转化,学生一看一目了然。如在学习“任意角”这个概念时,学生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角度会是负值,为什么角度会大于360度?其本质变化如图1所示,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任意角”这个概念不是静态角而是动态角这一关键决定性因素,有利于学生对此概念的深刻理解。
二、利用“玲珑画板”动态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动态展示教学内容或数学问题,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具体为形象,从而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大大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如在“平行公理1”教学中,根据公理内容,利用“玲珑画板”随堂生成课件,现画现讲,演示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又如在立体几何中,常常会遇到与长方体的外接球相关的题目,将长方体的外接球在玲珑画板中画出,如图2,并通过改变长方体的高、改变长方体的长宽以及对长方体进行旋转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它们的相对位置关系,大大提高解题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利用“玲珑画板”搭建验证问题和揭示问题本质。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由于问题本身的抽想性和推理的复杂性,花费了很多时间都未能把问题证明出来,此时对问题的真实性进行验证是一件急需去做的事。
比如:“2019(理Ⅱ卷16) 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是“半正多面体”(下图 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下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_____个面,其棱长为_____。”对于此题,建立空间思想体系特别重要!(1)问可以看成是2个“多面形碗”及1个八棱柱,每个“碗”有4个正角形,4+1=5个正方形,所以每个碗有9个面,八棱柱有8个侧面。所以这个半正多面体的面数为:9+9+8=26。(2)问根据截面可以解出,x=2-1。在玲珑画板中作出此题涉及到的图形的分解图,如图3,从而很容易达到揭示问题本质和突破难点的目的。
笔者在近几年的摸索实践中深知“玲珑画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更可喜的是玲珑画板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更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参考文献
[1]李晓刚 郑娟琴,《玲珑画板》,《教育革新》2018年第5期;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27日第2版;
[4]陶维林,一次“研究性课题”的实践与思考,《数学通报》2001年11期.
论文作者:肖蓓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画板论文; 玲珑论文; 正多面体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长方体论文; 学生论文; 学科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