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项目论文,绩效评价论文,农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繁荣我国的农村经济,就一定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最理想办法就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该经营模式从总体上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抓手。坚持不懈地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就能够让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比较快的发展。为此,应当积极探讨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绩效评价问题,为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而添
一、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各相关方的利益取向
(一)投资者利益取向
股东作为农业企业中最为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是其法律层面上的所有者,为农业企业提供了所需资金,并且承担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所以,就股东的视角来评价企业绩效指标的话,其主要关注的是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同时还会关心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技术装备的更新能力等。同时,作为农业企业资金的重要提供者之一,农业企业的债权人则会为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提升竞争力而提供其所需要的资金,因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债权人的视角来评价企业绩效指标,其所关注的主要包括了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的倍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企业的信用状况等。
(二)农户利益取向
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项目产生与存在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需要运用稳定的契约以带动周边的广大农户。在实践当中,理论界与学术界往往都会十分强调农业产业化企业对于农户所产生的带动性,并将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和农户间存在的利益关系看作是关注的焦点。在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过程中,农户和农业企业间的利益连接一般是采用“公司+农户”之模式,也就是农业企业和农户间通过签约形式来建立起相当固定的供销关系之经营模式。在此模式积极引导之下的农业企业和农户之间利益连接体系就会展现出多样化之特点,也就是买断式的利益联结方式及合同式利益联结方式、企业化利益联结方式、股份式或者股份合作式利益联结方式等。
(三)政府利益取向
政府也是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重要核心利益相关者之一,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在处理和农业龙头企业关系的过程当中会追求双重的利益:一方面是作为地区总体利益之代表,政府期望运用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来培育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从而解决三农问题,进而推动本地区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政府还会追求自身所具有的利益,比如税收与政绩等。
二、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绩效评价的实施方法
(一)项目绩效评价设计的过程
一是运用自荐与他荐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数位农业产业化经营专家以组成专家库。专家库具有的职责是依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中的总体框架来设定本项目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不仅有定量指标,而且还有定性指标。二是要设定各个不同指标的权重以及标准值,从而明确评价体系当中各项指标所对应的分值段和各分值段所表示的相应内涵。三是要对考核初评的结果加以论证。四是要明确评价的对象。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绩效评价涉及众多农业企业,评价的对象非常多,所以应当依据经济性之原则,随机抽取数个农业企业开展重点评价。五是要确定评价的主体。为了保障评价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可以通过公开招标来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并且委托中介机构做出评价。对于中标的中介机构来说,应当在其进场之前和专家库成员就相关评价事宜开展交流与沟通。六是由中介机构随机抽取农户,对其经营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再加以综合评定。七是由中介机构上交各项评价资料,再由专家库中的专家成员对评价资料加以审议,并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全面论证。八是形成评价的结论,并且得出改进意见。
(二)设定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做出投资评价。因为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资金使用方向主要是对金融机构贷款的贴息,而财政资金只能起到吸引企业提升对于农业投资之作用,而评价的重点可以分为如下四大指标:其一对银行贷款进行真实的评价。因为银行的贷款和财政资金分别属于不同的机构,企业、银行和财政等三者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这就需要评价农业企业所提供的相应贷款凭据是不是真实可靠,是否属于该项目的合法性评价。其二是符合贴息范围之评价。主要评价的是申请贴息银行的贷款是不是属于政策范围的限制之内,是否属于项目的合规性评价。其三是贷款项目完成评价。所评价的是贷款项目是不是能够完成,企业是否具有安全性保障,这属于对项目所进行的合理性评价。其四是对农业投资进行的评价。农业企业是不是要加大对于农业的投资,这对于农业企业的发展是不是有益,这一指标是纵向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收集农业企业近年来的数据。
二是做出资金评价。实施资金评价之重点是资金到位状况与资金的利用情况,具体的指标主要有资金的到位率、财政的乘数、资金的使用率,此类指标的应用主要是对各类财务数据实施量化分析,主要分为:其一是资金使用方面的评价,也就是贷款利息支付上的评价。这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评价:一方面是时间上是不是及时,另一方面则是贷款贴息占据应付利息之比重。其二是进行资金到位评价,可以使用资金到位率的评价。其三是财政乘数之评价,而财政贴息投资项目吸引到的则是总投资额,能够反映出财政资金具有的乘数效应。
三是做出管理评价,实施管理评价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业企业产品的质量与带动农户成效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农业企业资质是否合格的评价。这主要是因为实施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在于通过农业企业之发展,从而带动农户的就业与提升当地农业的发展,对于农业企业所收购的农产品是不是规范的管理对于农业企业的发展而言显得极为重要;同时,对于贴息贷款所进行的评价,对于贷款的建设项目管理评价可次于政府部门对农业企业资格的评价,尤其是要授予农业龙头企业的称号就需要相应的资质,应当以本企业的资质评价得分再乘以此项的权重。
四是做出效益评价。效益评价主要涵盖了社会效益评价与经济效益评价。前者可以细分成四项指标:带动农户的数量,户均增收金额,对当地产业以及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农业企业的品牌与形象等;经济效益评价则可分成农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总额、农业企业的销售净利率、农业企业的发展潜力以及主营产品的销售率。
二、改进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土地流转的步伐以提升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能力
要运用土地流转的办法来提升农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农业产业的结构,消灭土地的抛荒,以提升附加值。要针对土地资源状况、民营资本的丰厚程度、农产品加工的基础等特点,积极组织、引导与鼓励农业企业建设优质的原料基地,并且设立销售窗口。对于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应当积极兴办分公司,争取通过较短时间的努力,能够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业企业要以规模效益为出发点,扶持同类专业合作社开展兼并与整合;积极鼓励组建联合会等组织,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的范围,并且强化服务能力以及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并且进一步地提升当地农民的组织化、规范化程度。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科技含量
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以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为中心的农产品研发机构,不断加快农业研发进度,致力于研究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之发展,建设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农业生产基地。要不断深化农业科研合作,以农业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基础,进一步创造条件,改善农业环境,注重于种子和种苗业以及农产品加工的研发,从而为建设农产品研发中心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种子和种苗业的发展上,应当做到在生产基地的产品销售与农产品加工的一体化,在农产品的加工和研发上,则应当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健全完善研发中心,并且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的力度,从而提升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运用科学技术来强化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四)合理调整产业化项目的资金预算
从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绩效评价的情况来看,积极扶持农业企业的政策符合市场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向,而且通过实践也证明了是十分有效的。然而,因为农业企业是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的,政府部门对于农业企业资金投入所进行的监管无法完全到位,政府部门对于企业支持的重点应当放在农业龙头企业资格的认定上,通过认定的企业能够提高自身的无形资产,也就是商业信誉。同时,在带动农户上,可以运用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新方式,通过中间组织以规范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这种方式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因此,笔者建议适时扩大对于农村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