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改之我见论文_李 丽

作文评改之我见论文_李 丽

李 丽 山东省栖霞市大庆路学校 265300

作文评改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传统评语笼统机械,学生非但不能提高写作能力,反而越来越惧怕作文了。学生费了半天的劲,好不容易憋出一篇文章,却让老师划出一大堆红杠杠,批一些“语言不简洁”、“中心不突出”、“故事不生动”之类的评语。一次、两次,学生的劳动成果得不到认可,自信总得不到树立,这样下去,他们对作文哪能不怕呢?但另一方面,一些在文学上取得成就的人,他们往往得益于语文老师注入真情、期望和鼓励的评改。新课标针对写作评价提出“应重视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取各种评价方式”。在这些新的写作观念的指导下,近几年,我在作文评改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从重视对学生作文文本的修改转到关注学生的情感上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作文能否精批细改往往是评价一位老师工作态度是否认真的标准。在这种标准的束缚下,我只能按照传统的方法对学生的作文文本从错别字、病句、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精细的修改。可是,尽管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就是达不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每次面对程式化的作文,我总也感觉不到内心的愉悦。渐渐地,我在作文评改中关注学生的作文过程及内心世界。我常常借助评语的桥梁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爱好。如:我常用“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是缘分使我们走到一起”等来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使他们认识到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同学情缘;“你虽然长得很漂亮,但是老师希望你的学习更具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是吗?”以此来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身边如果没有知心的朋友,我做你的朋友好吗?”来委婉劝说沉迷上网聊天的同学……通过这些评语,我和学生之间有了情感交流,学生对我的评语不再冷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有时以书信的方式针对我所下的评语和我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有时到我办公室和我面对面交流我对他们作文评价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交流中,学生对作文文本不再是“写完交本就了事,批改由老师”的态度,而更多的是以读者的身份与文本进行对话。随着这种对话次数的增加,学生会自觉地在立意构思、过渡照应、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并使之日臻完善,最终不仅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从教师的精批细改转到学生的互评互改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同时,他还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由于受传统评改的优先权属于教师的思想影响,我以前往往将学生的作文改得满纸红。实践证明,这种耗时费力的工作却往往徒劳无功,虽然提高了我本人对错别字、病句的辨别与纠正能力以及谋篇布局的能力,而“受教育者”的学生却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里,我让学生以“主角”、“参与者”的身份参加到作文的互评自改中,特别是写得较好的作文,在班级公开朗读,然后让全班同学对其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很快尝到了其中的乐趣。

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作文中往往会出现自己写得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互评互改能较好地弥补这个缺陷。在评改中,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掌握修改作文的知识和本领,提高作文自改的能力。因此,批改别人的作文,对别人是一种帮助,对自己也是一个取长补短的机会。互改可在同桌两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四人小组内进行。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法眼”了。一位写作能力挺强的学生在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不断,比喻拟人交错使用,可是一到“小老师”那儿就通不过了:“你一会儿写花,一会儿写蓝天,一会儿又写树,一会儿又写小草,按着你这样的顺序,读完作文害得我像吃了‘点头丸’似的,忽上忽下。”作者也不服气,辩解自己就是按这个顺序观察的。二人争执不下,找老师理论。老师因势利导,讲解了观察顺序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两位同学点头称是。不见得“小老师”比小作者的水平高多少,但能挑出毛病来加以改正,写作水平就会在这一次次的修改中提高。

三、从以纠误为主转到以鼓励为主

由于受传统作文评改观的影响,以前我评改作文的重点往往放在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而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一般是一带而过。因此,每到写作文时学生的情绪都比较低落。其实,不管成绩如何,每个学生都喜欢听鼓励的话和看到鼓励的评语,因为鼓励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新课标实施以后,我注意了鼓励的原则。现在,不管学生文章写得如何,我给出的评语多是激励性的语言,文章的不足之处往往以希望的语气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肯定,带给学生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对写作的兴趣。

四、评改语言从空洞机械转为真挚、优美

过去,我给学生作文的评语常常是“中心不突出”、“结构不太合理”、“错别字较多”等。现在,我渐渐摒弃了这些空洞的、机械的、无人情味的、条款式的评语,取而代之的是真挚优美的语言,如:“文章来源于生活,语言虽然不怎么优美,但是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同学,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如果再有一双妙笔生花的手该多棒呀!老师希望你多观察,多积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人生。” ……这些饱含真情、欣赏、赞美的评语,使学生对我产生了信任感,同时也使他们产生了写作的兴趣和激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充满真情与期待的评语不仅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更能对学生未来生活中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论文作者:李 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作文评改之我见论文_李 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