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各方面的内部联系_政治论文

政治各方面的内部联系_政治论文

政治诸方面的内在联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在联系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1995年9月27日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他说:“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也就是说,要从以上诸方面讲政治。这些方面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是有机的统一体,对于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邓小平同志指出,政治“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表现为阶级和阶级之间的斗争,斗争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政治以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政权,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虽然还在一定的范围内长期存在,但政治逐渐地、主要地表现为经济建设,大量地存在于人民内部关系中。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决定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

政治方向是讲政治的前提,也就是先决条件。其他方面是为政治方向服务的。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其他方面就无从说起。政治方向正确与否,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成败的大事,也是检验领导干部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标志。

我们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最重要的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首要的是要坚决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态度十分鲜明地、行动十分自觉地坚决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高度保持一致。当前,要“统一思想,总揽全局,加强协调,扎实工作”,坚决贯彻执行“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

政治立场,就是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立足点和所抱的态度。政治立场就是政治的立足点。我们讲政治立场,就要坚定地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站在维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站在维护党、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这是实践党的宗旨的根本点,是革命世界观、人生观的支撑点。要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党中央国务院政令畅通,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政治立场是讲政治的核心。政治方向与政治立场密切联系。政治方向错了,就谈不上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立场不正确,就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政治观点,即从一定的阶级利益出发,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我们鲜明的、正确的政治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毛泽东思想的观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这是我们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是我们观察、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内外各种矛盾、问题的伟大认识工具。毛泽东同志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各级领导干部要具有鲜明正确的政治观点,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在原则问题上做到旗帜鲜明,注意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分清一些基本界限。

政治立场决定政治观点,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就不会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政治观点是政治立场的反映。如果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政治观点,就不可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要站得高,看得远,坚持用马列主义哲学观点观察分析问题,清醒地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复杂多变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不能被局部利益、小团体利益,短期效益挡住视线,做到局部服从全局,小局服从大局。在坚持党性原则上,不允许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政治纪律,就是要求人们遵守业已确定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民主集中制是一条重要的政治纪律,要求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而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坚决贯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指示,确保政令畅通。这是遵守政治纪律的最高标准,是对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一条极为重要的要求。我们要切实做到中央提倡的就坚决响应,中央决定的就坚决照办,中央禁止的就坚决不干,不仅在关键时刻毫不动摇地执行党中央的政策,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不折不扣地遵守中央的规定;在重大问题上和在执行规章制度方面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以大局为重,做到令行禁止。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现象存在。

政治纪律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确立鲜明的政治观点的重要保证。政治纪律是为政治方向服务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针对政治立场、政治观点而言的,它是为了约束党员和领导干部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确立鲜明的政治观点。如果没有严格的政治纪律,党员和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模范地遵守政治纪律,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就要出偏差。

政治鉴别力就是对已经出现的政治现象进行甄别、区别、分析、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讲政治鉴别力,就是要鉴别自己所领导的地方和单位是否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划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界限,增强对一切有害党的肌体健康的病菌的抵抗力、免疫力,对事物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那些健康的、有益的、先进的、正确的东西,拒绝那些不健康的、有害的、落后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提高理论素养,坚持从自重、自省、自善、自励中来提高政治鉴别力,从坚持不懈地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过程中来提高政治鉴别力。

政治鉴别力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确立鲜明的政治观点的关键。如果没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就会青红不分,皂白不辨,是非含混,甚至把真理当谬误,把毒草当香花。没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就有可能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坚守思想政治的防线,就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

政治敏锐性是对已经出现的、正在出现的和即将出现的政治现象的及时认识,迅速反应的能力。要见微知著,当某种事物刚刚露头的时候,就能立即抓住萌芽,洞察本质,判明利害,把握发展趋势,并据此确定应该采取的态度和对策。我们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深谋远虑。这是充满辩证法的正确思想,也是高度政治敏锐性的基础。切不能让骄傲自满、贪图安逸、不求进取的思想滋长。

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是反映和衡量政治水平的两个指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上说明政治水平的程度,相互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敏锐性直接影响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是提高政治鉴别力的基础。政治敏锐性不强,政治鉴别力就不高。反之,政治鉴别力很高,就说明政治敏锐性很强。没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上,就会不知所措,当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出现时,就无所适从,处处被动。

如何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真正掌握这一理论,才能提高政治水平,提高我们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坚定不移地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指示办事。我们要善于在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切不能以串门子、打听小道消息来判断形势和是非,甚至听信海外某些报刊电台造谣。如果靠这种方法来增强敏锐性,那么,越敏锐就越危险,就越容易上当受骗。

总之,讲政治就要全面地、系统地、具体地从以上诸方面来讲。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以坚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核心的世界观,树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生观,树立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精神动力的价值观。

标签:;  ;  

政治各方面的内部联系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