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系统图书馆网络建设之我见_图书馆论文

党校系统图书馆网络建设之我见_图书馆论文

党校系统图书馆网络化建设之管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见论文,党校论文,图书馆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国内外都把计算机网络化建设当作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党校图书馆在向多功能现代化转轨时,也必须考虑网络化建设。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此谈谈我们粗浅的认识,供参考。

1 机遇与挑战

当我们向21世纪迈进时,党校系统图书馆正面临着各种新的需求和挑战。它所履行的社会职能,正朝着发挥新的更大范围的作用而变化、发展。当今,拥有图书和其它馆藏资料,已不再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只有借助最现代化技术、能查到所需信息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出版物载体的多样化和电子化、传播信息媒体的自动化和通信网络化的特点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民经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实施,也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发达国家在图书馆管理工作方面的深刻变化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有高效的信息网络作基础。我们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必须认识自己的现状:(1)我国图书馆事业条块分割,缺少图书馆法,缺乏国家职能部门的统一管理,缺少馆际协作。(2)我国图书馆界尤其是党校系统图书馆,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通病,一方面造成文献资源重复浪费,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文献缺藏。几十年来,我们寻求各种解决方法,但这种现象不但没有消除,反而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一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3)闭关自守,各自为政,各馆不能相互了解文献收藏情况。(4)在数据库建设中,各馆饱尝了孤军作战的苦头,同时还受到各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不能互操作的困扰。即使UNIX操作系统可采用终端仿真的检索方式,读者也会在各个馆令人眼花缭乱的、互不相同的检索界面和操作面前不知所措。总之,党校图书馆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只有通过建设标准的格式化网络才能解决,这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2 目标与原则

2.1 目标

党校系统图书馆要实现网络化,首先必须确定总体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1994年全国党校图书馆馆长会议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初步实现联网的目标,制订计划,有组织地分工合作,统一协调,组成多层次、多功能、开放式、现代化的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并与国内国际学术计算机网络互联,建立功能比较齐备的网络管理系统,这就是“党校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网”,简称“党校网”。需要说明的是:建设“党校网”并不是要在党校图书馆之间单独构建一个物理的电子通讯网络,而是借助最新数字化光纤传输,智能化计算机处理和多媒体终端服务设备建立能够综合传输声、文、图,联接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使之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座中继站,成为多元一体化世界新格局图书馆网中的一员,这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我们提出加速建成党校系统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其功能和优势为:(1)超越时空和地域的功能。现代化网落的建成,与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用户获取信息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免除图书馆间往来不便、信息难以沟通的状况。(2)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存贮功能。是否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能否实现的关键。而文献信息资源是以电子形态贮存的。因此,网络内应存贮丰富数据,包括党校联合书目数据、相关报刊资料目录数据和题录数据、重大文献的文摘和全文数据、党的建设数据、全国和各省市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事实数据、统计数据、国内外与党校教学科研有关学科的信息数据,等等。(3)快捷的信息检索功能。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使信息检索的速度成百倍加快,使教学人员在本校就能迅速查阅全国任何一所党校或国内外著名大学、学术机构的书目、报刊题录、重要文献、重大事件等信息。(4)高效的文献传递功能。文献传递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一环。传统图书馆虽然也开展馆际互借服务,但因时效慢、原件易丢失损坏等原因,开展起来困难重重。党校系统图书馆实现网络化后,可以将存贮数据压缩以后的大量数据进行再传递,从而更加有效、规范、高效,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2.2 原则

网络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应贯彻“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协同建设,分步实施”的方针,具体还要遵循如下原则:

2.2.1 高起步原则。在资金允许情况下,建网要从发展的角度去规划、实施。要充分认识这是具有全球性、全国性的技术工程,在技术上要统一标准,优化组合平衡,起点要高,力争一步到位,避免投资的重复浪费。

2.2.2 平等互利原则。毋庸讳言,馆际协作难以维持的根本原因,是某方利益受损。因为资源共享是有条件的,即使是公用信息资源也要按设定的权限享用一定范围内的服务。因此,要及时建立利益均衡的原则和条例,作为参加网络馆共同遵守的准则。

2.2.3 共同协议原则。设立协调合作机构,制定协议,联合作战,形成逻辑意义上的集中与分散。即:建立起基于合作的开放式网络,在技术上可以实现彼此打开对方的数据库,复制自己没有的数据和信息。

2.2.4 宏观协调原则。各系统图书馆进行统一协调,有组织分工合作。建设若干个中心图书馆成为网络骨干,分工承担某个方面文献的收藏、数据库的建设、现代技术应用等任务,这样既避免低水平重复和资源人力的浪费,又使各系统图书馆的文献收藏覆盖面及自动化、网络化整体建设水平能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3 措施与步骤

3.1 措施

3.1.1 建立强有力的自动化网络控制中心,规范和协调各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工作。制定多馆合作的总体规划和结构设计,制定资源建设、资源服务原则和发展步骤,合理划分各级党校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分层互联。

3.1.2 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系统。还没有给图书馆配备计算机的党校,应努力争取尽早配上;已经配备的要完善系统功能。一个完备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因此,应对应用软件和数据库建设的投入作出适当安排,以尽快形成能力,提供服务。

3.1.3 加强各具特色的馆藏资源建设。党校系统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收藏中大都已形成了一定的特点,有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著作见长;有的重点收藏党的文献以及各级党政机关决策信息;有的是突出学科建设等等。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互补性的党校系统“虚拟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劳动。

3.1.4 坚持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文献资源数据库是网络化的基础。党校系统图书馆在自动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规模的数据库,由于是在没有联网通讯条件、没有统一标准的开发环境和没有使用统一的软件系统条件下研制的,结构差异很大。有的采用MARC格式,有的采用自定义格式,有的甚至没有按照标准格式去做。总之,存在的种种不统一现象,给联网带来困难。因此,要联网,各馆的数据标准必须统一、规范。没有完全按国家标准建库的要修改,按自定义格式建库的应建立符合标准双向性的MARC格式的数据转换接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3.1.5 确定党校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网与国内国际联网中的位置。我国于1994年5月正式与INTERNET联网,但该网完全建筑在美国人的社会道德、文化语言和习俗之上,并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社会心理,其纯西文的界面,在语言上与我们产生了隔阂,影响信息交流。1992年2月国务院颁布《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国内任何计算机信息网必须通过中国互联网络,方可进行国际联网。因此,党校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网首先应成为中国互联网络的一个节点,方能与国际接轨。国内计算机网络现在很多,适合党校网的国家级计算机网络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即CERNET网)。该网是1994年11月立项,1995年12月开通的。它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实施建设,符合我国国情,是先进的能覆盖全国教育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正在建设和发展中,前景广阔。“党校网”应尽快与之联网。

3.1.6 找准多馆合作的切入点。目前,党校系统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仍在设点,还没有成线,更没有联网。可采取“拿来”的手段,走获取信息的捷径,以求尽快拓展服务领域。但从利用网上数据资源而言,由于党校图书馆是以利用国内社会科学文献资源为主,在这方面INTERNET就显得无能为力。CERNET目前数据资源还不丰富,只能满足部分要求。因此,需要切合实际,寻找有利于党校图书馆网络建设、能使诸方均受益的途径。设想实现多馆合作的切入点,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尽快从建立开放式多馆集成系统的高度去设计、规划,选择适合于本系统的应用平台,构建自己的系统。二是从共建馆藏总书目数据库入手,共同建立起党校书目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和报刊资源信息共享系统。

3.2 步骤

在各级党校图书馆向现代化多功能转轨的大好形势下,党校系统图书馆的网络化有可能尽快实现。鉴于目前各馆建设发展不平衡,需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我们设想分如下几步走:

3.2.1 增加投入,添置与更新设备。近几年,党校图书馆现代化水平,如计算机装备情况,已有长足进步,总体来看正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为微机管理系统,档次低,速度慢,难以承担网络化中枢节点的重任;软件的标准化、开放性、兼容性也不够;通讯设备也不配套。要实现网络化,还必须增加必要的投入,添置和更新设备,先走上实施阶段,然后再逐步完善。

3.2.2 筹建统一标准的共享数据库。首先组建书目数据库、报刊资源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二次文献数据库。充分利用北京图书馆发行的机读目录数据资源、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和上海图书馆发行的机读版的报刊资料篇目索引,辅之以合作建库和自行建库相结合的方法,把网络联通,建立共知共享数据库。这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保证数据库质量的有效途径。

3.2.3 开发软件资源,设立检索窗口。硬件质量决定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物质水平,软件质量则决定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使用ILAS软件完善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基础上,要考虑设立为读者服务的检索窗口。提供文献收藏指向信息,正确引导读者获得所需文献;借助多媒体技术,建立区域文献联合借阅,解决“哪里借”问题;统一标准的开放系统,从根本上解决“哪里有”的问题。在搞好二次文献机检的同时,抓紧一次文献电子版(磁盘、光盘)的采集、收藏、利用的建设。

3.2.4 建立党校系统图书馆三级计算机管理网络。党校系统图书馆,应建立以中央党校

为中心的党校系统文献信息总库;省部级党校图书馆设立地区和行业中心,一方面可减轻中央党校信息中心的负荷,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实现地区范围网的网络资源建设和共享;地(市、局)级以下党校图书馆设网络终端,可以通过网络中心获取网络成员的馆藏信息资源,再通过多种方法共享网络成员馆藏资源,有条件的还可建立下一级网络中心,为以下基层党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当前,党校系统图书馆要建设一个标准较高、可实现联机适时查询的网络,会受各种因素制约,在短时间内恐难完成。近年来国内兴起的一种大众化远程网络BBC(Bulletin Board System意为:电文公告板),其投入不多,一台高档次的微机(如:486),一部直拨长途电话,一块MODEM卡(调制解调器)和通讯软件,就可以访问BBC站。就是建立一个BBC站,发挥部分网络中心的职能,经费也不多。我们可以先行采用BBC的方式,在党校系统内联网,既可推动数据资源的合作开发,又可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还可积累网络建设的经验,待条件成熟,向更高标准的网络迈进。为此投入的设备,作为网络终端,就是上INTERNET国际网和CERNET国内教育网,也可派上用场。以上形成的三级网络可以覆盖全国党校,实现全国党校图书馆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共享,不仅可以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而且可以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服务,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标签:;  ;  ;  

党校系统图书馆网络建设之我见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