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及功能优化论文_舒君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及功能优化论文_舒君

中交铁道(武汉)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56

摘要:围绕城市地下空间地铁车站,分析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方法和具体设计技术,论述了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关键性环节,以期促进地铁车站建筑的设计水平。

关键词:地铁车站;建筑设计

1地铁的起源

在1856年,伴随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英国伦敦建造出了第一条地铁线路,当时是以蒸汽机车牵引列车,是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地铁,1863年开始正式运营,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铁运营系统。当时的地铁主要用于交通的运输,而伴随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作为运输的地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此时地铁车站应运而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枢纽,属于非常庞大的体系,不仅可以有效的展示出本地及本车站的艺术特色,同时也会给人带来思想及视觉的享受。

2设计技术特点

2.1实用性

实用性就是保证满足早、晚高峰的客流换乘与进出站的能力,让车站的价值能够最大化发挥。根据乘客密度和流动速度等因素来对通道、电扶梯宽度等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即使在高峰期乘客也能顺利进出站。

2.2识别性

作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交通工具之一,其指示牌、标识牌等的识别性、和辨识度要求就比较高,指引乘客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进出车站,对地面建筑设计的一种挑战,对一些重要位置进行标记,让乘客选择合适出行方式。

3影响因素

3.1周边环境

地铁车站一般座落于城市人流量和交通压力较大的地域且设置于城市主干道路,车站和地面建筑形式受道路及周边建筑影响。地铁车站为百年工程,在设计中需考虑周边环境对其带来的影响,结合乘车流线来布置地面建筑,让建筑融入城市,体现其功能性和便利性两大特征;

3.2站位选址

选址需结合城市规划、道路规划、城市交通布局和周边建筑情况下,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合理设置车站形式和地面附属建筑;

3.3车站地面建筑组成

高架车站,地面建筑就由出入口通道和车站主体组成;地面车站,地面建筑就由出入口通道、车站主体以及风亭;地下车站,那么地面建筑就包括出入口、风亭和一些附属建筑组成。

4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原则

4.1车站布置

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交通、建筑环境及管线规划的要求,与城市发展规划和周边环境相适应。

4.2车站

作为交通规划网中的一个节点,不仅需做好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客流换乘,还应实现与地面交通客流的顺畅换乘与衔接,并根据车站所在的周边环境,结合成城市总体规划确定车站的合理站位,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使乘客安全、方便、迅速地完成进出车站。妥善处理车站与城市交通、文物古迹、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上构筑物间的关系,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和地下建构筑物、地面交通及市民的影响。

4.3为充分体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建设目标

应合理确定车站类型、规模及车站布置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满足乘客需求、运营管理及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最大限度压缩车站规模,使车站设计体现综合最优的效果。

4.4车站的形式

应根据线路条件和站址周边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下、地上建筑空间,考虑与地下过街通道、地上人行天桥、物业开发建筑等结合建设,统一组织进出站及过街客流,避免重复建设。

4.5车站平面设计

应布局合理,便于运营管理。车站内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人防、防灾等条件。

4.6车站的出入口、风亭、冷却塔位置

应符合成好似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有条件时尽量优先与相邻地面建筑相结合,独立设置时注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5地铁车站构成及设计艺术表达

5.1地面出入口空间

地面出入口,主要承担着与地铁车站连接的作用,是最能表现出城市交通与建设的环节。而此环节主要运用外观造型、色彩、材料等方式表现城市地面的建筑空间艺术感。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两个方面:首先考虑设计的整体性,必须将艺术素材真正的融入到城市空间设计当中不显突兀。其次考虑独特的造型,造型代表着该地铁线路的特点,因此,要求设计师主要依存于城市原有的特点及节点功能,同时与城市街道、地下空间、广场以及公园等进行完美结合,完成艺术与城市原有空间的高效结合。

5.2中间站厅空间车站

中间站厅起着传输的作用,主要承担着乘客的过渡,由地面入口传输到车站站台当中。而中间站厅作为地铁车站公共空间最能体现设计艺术的位置,由于站厅位于地面与站台的交界处,同时具有商业氛围比较少,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出艺术灵感,为过往的乘客带来艺术的氛围,主要手段包含室内装修与装饰的材料、色彩、照明等。我国南京地铁1号线,在中间站厅的空间设计时主要展现了我国屏风式的艺术形态,表现出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民间民风特色,运用梅花与惟妙惟肖的喜鹊相结合,生动无比的喜鹊飞上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的民俗吉祥情景,以屏風式的手法突显出梅花的高贵品质以及人文情怀,为乘客带来了中国特点的地铁车站公共空间设计的艺术特色。

5.3站台空间

在地铁车站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就是站台。其承担着乘客候车以及换乘的重要作用。地铁在城市交通公共空间当中承担着关键的作用,好似缩小的“城市”形态,代表着城市的整体意象。因此,在对站台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全面分析以下几点:(1)站台的空间大小尺寸,主要包含站台的长宽高。(2)增加站台的艺术空间特色,主要突出的空间设计主题,视觉感受以及艺术氛围。进一步为乘客在乘车、候车、换乘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空间所带来的放松以及享受的清新氛围。斯德哥尔摩地铁车站位于瑞典,在站台空间设计当中依存于原有的地铁开挖施工所带来的痕迹,以天然的岩层为基础,邀请了近200名的艺术工作者共同参与空间的创造,艺术创作主要通过平面的姿态依靠与三维的空间结构为展现空间,突出了蓝色的壁画、火红的岩石坑、绚丽的彩虹等未来主义的设计装饰理念,为每一位乘客带来了不一样的艺术感受。

5.4人文艺术

在地铁车站设计中的应用作为地铁车站公共空间艺术正在发展的中国,应该更多的采用艺术理念去营造公共空间的创新。地铁公共空间艺术可持续发展是地铁公共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地铁中的公共艺术存在很强的流动性,因为人类对物质与文化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地铁公共艺术也存在着过时和更新的状态,例如一个站点的公共艺术作品具有转移性,在这个站点展示一段时间后能够利用地铁进行传输,完成下一站点的展出。同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展出完成以后,在此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可以完成资金的回笼,方便公共艺术作品的维护以及更新,如此循环更替变换,进一步为人来人往的地铁车站公共空间带来艺术感染力,让每一个乘客都可以感受到超艺术空间的氛围,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当中放松一下心情,感受一些艺术带来的心情上的愉悦。

结束语:安全、舒适、高效是地铁服务的宗旨,以人为本是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必须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地铁设计规范》及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执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陈东.地铁车站的通用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

[3]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014.

[4]齐星雨.地铁车站地面建筑设计技术特点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7:99-100.

[5]梁伟健.谈地铁车站地面建筑设计技术特点[J].知识经济,2015,11:103.

论文作者:舒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及功能优化论文_舒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