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开林(四川省乐至县中医医院;四川乐至县641500)摘要:目的:本文作者主要对中医治疗骨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17年就治的93例的骨伤后期患肢肿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使用中医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率为91%,对照患者的治疗效率为71%。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骨伤后期出现的肢体肿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此方法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骨伤后期肿胀;中医治疗;临床疗效 引言: 在临床骨伤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常常会遇到患者肢体肿胀的情况,常见于四肢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经处理后,肿胀经久不消退。针对此种情况,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可能会继续蔓延,进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有必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对骨伤后期出现患肢肿胀实施治疗,有效消除患肢肿胀情况,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避免组织缺血坏死、血栓,以及挤压综合征等发生。肢体肿胀是患者在骨伤后经常出现的临床症状。肢体肿胀会对患者的肢体血液以及营养物质的供给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正常血供,使患者的肢体出现缺血症状,影响患者的创伤修复和后期愈合。因此,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措施防止肢体肿胀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学上,常常使用中药内服的方式实施治疗,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性选择我院在2017年收治的骨科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的年龄跨度在17-65岁之间。在所有的患者中,肱骨骨性患者9例,桡骨骨性患者11例,股骨性患者13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西药实施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中药治疗,且保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胀程度:I 度 10 例(患者的皮肤表面存在皮纹)、II 度 15 例(患者的皮纹消失,皮温升高,无水泡)、III 度 8 例(患者的皮纹消失,皮肤紧张发亮,有水泡);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在(40.36±8.74)岁,肿胀程度:I 度 8 例、II 度 13 例、III 度 12 例。患者的骨伤时间为4~15周,患者的平均时间为(10.11±0.67)周。1.2纳入标准①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②患者通过实施x线检查确定为骨折,并有明显的移位。③患者通过手法复位,并行小夹板或者石膏外固定,出现明显的肢体肿胀。④患者的年龄在16-70岁之间。⑤患者原意接受治疗。 1.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标准。②患者有严重的神经、血管损伤症状。③患者有严重的内脏疾病。④患者对药物严重过敏。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不按照医嘱严格用药。1.4治疗方法嘱咐患者每天进行一段时间的功能锻炼,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实时调整锻炼强度,以主动锻炼为主,配合一些被动锻炼。①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甘露醇注射液,每日1次,7天为一个疗程。②治疗组患者通过煎服中药的方式,以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和营生新,基本配方:川芎、赤芍、当归、桃仁、苏木、陈皮、续断、乌药、乳香、没药、木通、黄芪。上述中药材加水适量,煎服,每天2次。1.5观察使用龙胆紫对患者的患肢做好标记,并使用标尺法和肉眼对患者实施观察,保证每天在上午8点对患侧和健侧做好对比记录。1.6疗效标准参照我国《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治愈:通过实施治疗,患肢肿胀情况基本消失,疼痛不明显,患肢出现皮纹,通过标尺法对治疗后的肢体差值进行测量,肢体差值≤0.3cm。有效:通过实施治疗,患肢肿胀明显减退,疼痛明显减轻,患者的肢体差值在0.3-0.9cm。无效:患者通过实施治疗,肢体肿胀、疼痛没有出现明显改善。1.7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参照公式总有效率=[(显效 + 有效)/ 总例数 ×100%],且保证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2结果
3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出现肢体肿胀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骨折后人体的自身保护机制产生的作用,继而使得炎症因子直接作用于机体,大脑神经系统接收到信号之后,由于条件反射产生痉挛,继而压迫血管,提高血管的通透性,使得在血管内流产生肿胀。骨折患者可能会出现静脉回流,伴随着血液淤积等情况,加上患者长期卧床,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出现血液淤积,而致肢体肿胀。同时还可能对动脉供血产生影响,导致患者的机体难以得到有效的营养供给和血液供应,对患者的术后产生严重的影响。在临床学上,通常使用西医实施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式会对患者的泌尿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使患者的耐受性降低。在本次研究中,作者认为中医是解决此类疾病的最好方式。中医治疗骨伤患者后期出现的肿胀的临床效果分析主要是从口服中药和推拿两方面入手。首先来说,中医认为产生肿胀的最主要原因是淤血症,由于人体内气滞血瘀,热毒内侵所导致。木香、陈皮能够起到很好的行气的功效,柴胡有疏肝行气的作用,上述药材严格按照一定的比例使用开水服用,能够活血化瘀。同时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肢体肿胀。其次,中医常常使用推、按、捏、揉等手法作用于患者的患处,进一步开通闭塞,提高血气运行的通畅度。如果不及时改善患肢肿胀现象,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甚至造成患肢神经及肌肉组织缺血坏死、感染,面临截肢的风险。因此,对患肢肿胀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骨折预后起到重要的意义。站在中医的角度,肿胀是由于皮肉筋骨损伤累及气血,而引起脉络受损、气血瘀滞、经络阻塞,为肿为痛,初期肿胀明显,中期瘀阻去而未尽,疼痛减而未止,仍应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和营生新为主,故方用和营止痛汤。在本次的研究中,我们常常使用桃仁、川芎、乳香、没药和苏木来活血化瘀,其中桃仁用于血瘀诸痛证,有破血之功,川芎既活血化瘀,又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乳香和没药均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为外伤科之要药,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为骨伤科之常用药;当归,甘辛温而质润,甘补辛散温通,既补血而又活血调经止痛,为血中圣药,补血良药,调经要药;赤芍,有散瘀消斑、凉血止血之功效,无留瘀之弊;续断有补肝肾、强筋骨、疗伤续折、止血安胎之功;木通味淡苦寒,此处用其利血脉、通关节之功;乌药能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气行则血行。上述诸药能够有效起到活血祛瘀止痛作用,并对严重的介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本次观察,对照组患者通过实施西医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辩证施治。通过对试验的效果进行记录,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9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仅为71%。明显低于实验组,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本次研究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有效证明中药治疗骨伤后期出现的肢体肿胀具有显著的效果,建立在临床学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胡剑军, 金美君. 探讨中医治疗60例骨伤患者后期肢体肿胀的疗效[J]. 医学信息, 2014(18):374-375.[2]杨继松, 周炳华, 江正康. 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效果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6):190-192.[3]邓志强. 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35):116-117.[4]杨涛, 王文辉, 夏坤阳,等. 中医治疗50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 9(3):103-104.
论文作者:左开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实验组论文; 活血化瘀论文; 骨伤论文; 后期论文; 苏木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月12期论文;
中医治疗骨伤患者后期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左开林论文_左开林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