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志伟
(上海南汇建工集团新港建筑有限公司,201303)
【摘 要】房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人类生活以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在各类生活以及生产交流中,房屋建筑质量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基础所在。而对于房屋建筑功能来说,混凝土施工是其中一个主要环节,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房屋设计功能能否顺利实现。提高房建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有利于提高房屋整体质量。笔者就此探讨了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述了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要点,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及民众生活质量的明显改善,房屋建筑在规模乃至数量都有了很大进步,建筑企业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搞好建筑工程施工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与民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所以我们应全面控制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深入研究施工技术。应严格把关混凝土施工技术,熟悉各项操作规程,掌握技术规范,明确设计要求和各细部乃至各节点的施工技术要点,从根本上提升房建混凝土施工水平,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
一、当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混凝土原材料问题。现阶段,国内不少建筑施工单位为了混凝土拌合便捷、方便运输,往往选择商品混凝土供给现场施工。由于商品混凝土属于已拌合混凝土,且经过长距离以及长时间运输后水灰比随之变大,导致混凝土稀释离析,混凝土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而在现场拌合制备而成的混凝土中,倘若细集料或者粗集料含泥量过大,操作人员又未彻底予以冲洗,则有可能对拌合制备后的混凝土强度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其不符合设计要求。此外还存在粗集料级配系数不够合理,各类配料(水、石、水泥以及砂等)比例设置不精确,有较大几率因水泥浆量短缺而引起混凝土构件浇筑过程中存在蜂窝麻面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混凝土体结构的整体强度。
2、混凝土施工工艺问题。(1)模板工程。浇筑混凝土结构前,组合安装模板是一项严格、精密的工作。但不少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未明确模板安装以及拆卸的流程设计,未列出各类操作规范说明。施工人员在制作、拼装等现场施工操作中缺乏参照而难以保证精确度,导致在浇筑后出现开缝、蜂窝麻面、漏浆以及变形等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构件强度性能受到不良影响。(2)浇筑与振捣问题。拌合时间过短导致混凝土内水泥水化反应不充分,未根据设计配合比进行配料等等,均会对成型后混凝土结构强度造成不良影响。此外,浇筑混凝土时振捣现浇构件不够充分、不密实,或振捣棒深度过浅、振捣部位残缺等等均有可能引起蜂窝麻面等各类质量问题。
二、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质控要点
1、运输环节质量控制。混凝土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如下两点:(1)混凝土运输方法。运输混凝土的形式与方法多养,通常情况下以搅拌运输车或者自卸式搅拌车为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尽量将混凝土制备原材料统一运抵建筑施工区域,采取现场搅拌的方法,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双轮手推车或者机动翻斗车载运混凝土砂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垂直运输状态下,可直接通过混凝土泵泵注,亦可通过塔式起重机吊运。运输量以及用量较少的混凝土可直接利用手推车载运。(2)建筑施工中应保证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均匀而不会出现分层离析或者砂浆流失问题,运输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首先应在凝固前将混凝土运输至指定区域;其次卸载混凝土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保护混凝土免遭破坏,通常情况下可采取下料筒或者混凝土滑槽进行卸载,倾倒高度应保持在2m以内。
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1)首先应做好水泥进货检验以及仓库保管工作。建筑施工过程中水泥进货务必保障产品材质,所有批次的产品均应出示出厂合格证,校核其生产日期,并根据质量检验标准分批次抽检,不合格产品严禁入场使用。仓库保管环节应做好防潮以及防水处理,超期储存以及受潮结块的水泥材料应按照实际情况禁用或适当降低标号再行使用。(2)砂石骨料质量控制。应对砂石骨料质量予以严格控制,结合施工实际情况检验砂石骨料,防止拌合制备混凝土过程中掺入不合格的砂石骨料。此外还应强化检测砂石骨料含水量,合理配给,精确计算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用水量。(3)混凝土制备。应严格执行混凝土配方,并定期检查秤量衡,提高秤量精确度,应注意校正零点后在开始秤量。合理配比,精确计算粗细骨料的配入量,控制砂的含泥量不超过3%;可加入粉煤灰以控制混凝土温度,提高结构密实性,发挥节水、早强的效果。(4)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施工各项操作中,混凝土构件浇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核对原材料,根据设计配合比将水泥、砂等材料加入搅拌机。验收模板以及基坑工程,确认合格后对其坍落度进行测量。浇筑环节施工人员应注意自由倾落高度应尽量控制在2m以内。混凝土浇筑也应按照分段分层的原则,应结合结构特点以及钢筋疏密程度确定单层并行浇筑高度、一般情况下层高度约为插入式振动器工作区域长度的1.25倍,应注意最大值应≤500mm;施工人员操作插入式振动器应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应均匀排列插点,并按顺序逐点移动。上一层振捣作业中振动器深入下层混凝土约为50mm,以有效消除不同层间接缝。应注意的是,平板振动器移动间距应确保振动器平板覆盖已振捣密实部分边缘。现场制备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均不可超过5h,采取连续浇筑模式,即当第一层混凝土尚未初凝就开始第二层混凝土浇筑作业,以免造成施工冷缝。若施工实际情况不允许而必须有所间歇,则应尽量缩短间歇时间,并保证第二层混凝土浇筑作业时间不迟于上一层混凝土初凝时间。应结合水泥品种不同和混凝土初凝条件计算间歇最长时间,对于>2h的间歇施工均应依照施工缝进行相应处理。即将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应与搅拌站工作人员提前联系,以便于合理调度。对于浇筑完工的混凝土结构体,应对其表层实施拉毛与刮平处理。(5)后期养护。混凝土结构体浇筑完成后还应及时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注意保持结构体温度,以免温差过大引起混凝土裂缝。所以在混凝土养护作业中,保证结构体降温幅度、维持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是极为关键的一点。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正常使用期间保温时间应不<15d。保温养护作业时尤其应注意始终保持混凝土结构体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以便于实现既定温控要求。
三、结语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水平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结构质量。在当前社会不断进步,民众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背景下,房屋建筑施工水平也不断提高,笔者就此分析了当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了房屋建筑项目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若干质控要点,希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富顺.冷热分布不均匀环境下建筑混凝土粘性分析模型[J].科技通报,2014,(2):136- 138,246.
[2]李琮琦,葛文杰,曹大富等.预应力筋应力腐蚀后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 811-817.
[3]牛法富,张磊,张永贵等.掺杂活性炭的混凝土试块氡析出率变化及其机理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48(Z1):737-742.
[4]张鹏,赵彦迪,赵铁军等.静水压下混凝土水分与氯离子渗透及其相关性研究[J].水利学报,2014,45(9):1127-1133.
论文作者:包志伟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振动器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骨料论文; 过程中论文; 作业论文; 砂石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9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