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县2016年1月至12月接受艾滋病调查的人员500名为对照组,该组未接受预防干预,选取2017年1-1月接受调查的人员500名为观察组,该组接受健康知识讲座、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等预防干预。比较两组未持歧视艾滋病患者态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控制艾滋病流行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评分。结果:在未持歧视艾滋病患者态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在控制艾滋病流行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8.0%对照组84.0%明显较高,且P<0.05。在健康知识评分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较高,且P<0.05。结论: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作用显著,即可转变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可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健康知识掌握度,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预防干预;控制流行;作用分析
在临床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其又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作为一种传染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存在极大危害【1】。HIV病毒会进行性损害人体免疫系统,且一旦发病,则传播速度极快,还易诱发一些严重并发症,如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2】。而在世界公共卫生问题中,艾滋病防治和控制是研究难点和重点内容【3】。因此本文选取我县2016年1月至12月接受艾滋病调查的人员500名为对照组,该组未接受预防干预,选取2017年1-1月接受调查的人员500名为观察组,该组接受健康知识讲座、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等预防干预,即对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作用做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县2016年1月至12月接受艾滋病调查的人员500名为对照组(未接受预防干预),该组男254例,女246例,年龄为16-57岁,平均年龄为(±)岁。选取2017年1-1月接受调查的人员500名为观察组(接受预防干预),该组男236例,女264例,年龄为17-55岁,平均年龄为(±)岁。两组基本信息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未接受任何干预。观察组接受健康知识讲座、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等预防干预,具体为:(1)采取自拟问卷对接受调查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随访调研、参与健康知识讲座、问卷填写、面对面访谈等进行。根据《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评估指标》【4】对问卷内容进行设计,包括病症、自我防护、传播途径、基础知识知晓、防治知识获取途径等。(2)定期向接受调查的人员方法健康知识小手册、组织召开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等。(3)对患者加强疾病知识教育,并提供公益咨询服务,如免费或资源咨询检测等。同时对艾滋病相关预防知识加强宣传,将艾滋病与吸毒的联系以及后者的危害进行宣教,并加强宣传艾滋病传播风险、不良性行为的危害等,以提升其对健康性行为的关注和重视。另外对高危人群加强干预和宣教,要为其提供有效、规范的诊疗服务,并增强疾病传播风险教育,加强反歧视教育和疾病知识宣教,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实现对艾滋病流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未持歧视艾滋病患者态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控制艾滋病流行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分为满意(85分以上)、一般(65-85分)、不满意(65分以下)三个等级)以及健康知识评分(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分值100分,分值越高健康知识掌握水平越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经P值判定组间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效果对比
在未持歧视艾滋病患者态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见表1。
表1两组干预效果对比[例(%)]
组别例数未持歧视艾滋病患者态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观察组500413(82.6%)468(93.6%)*
对照组500264(52.8%)285(57.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满意度对比
在控制艾滋病流行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8.0%对照组84.0%明显较高,且P<0.05。见表2。
表2两组满意度对比[例(%)]
组别例数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
观察组50034015010490(98.0%)*
对照组50030012080420(84.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两组健康知识评分对比
在健康知识评分上,观察组(90.32±4.57)分较对照组(72.35±2.41)分明显较高,且P<0.05。
3.讨论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三种,即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其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并。该病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且会给患者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而对于艾滋病患者,社会大众普遍抱有歧视态度,这就对国家经济发展、国民整体素质水平以及社会安定等存在不利影响【5】。由于HIV病毒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且长达8-9年,在此期间无症状或无显著症状,尽管在预防HIV感染上可通过个体控制预防,但由于其传播速度极快,因而以及出现流行性传染。而通过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加强预防干预,则可有效提升人们对该疾病的知识掌握度,还能提升求对疾病控制满意度,进而达到有效控制病情传染的目的【6】。本文的研究中,在未持歧视艾滋病患者态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在控制艾滋病流行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8.0%对照组84.0%明显较高,且P<0.05。在健康知识评分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较高,且P<0.05。因此可见,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作用显著,即可转变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可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健康知识掌握度,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唐晓荣,梁红丽.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6):143-145.
[2]范如梧.预防干预在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中作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0):302.
[3]谢志文,蒙德恩,钟扬映,王明才.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作用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2):181-182.
[4]刘永平.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2):162.
[5]郑卫红,赵绍基,黄全胜.广西凭祥市艾滋病预防干预教育经验回顾[J].科技视界,2015(13):26.
[6]王昕.艾滋病预防干预的“主、客位”视角及其实践操演[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02):77-82.
论文作者:郑小曼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艾滋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知识论文; 两组论文; 艾滋论文; 病患者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