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412000
【摘 要】目的:讨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老年患者12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亲情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更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更快康复,保障了患者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方式;临床效果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指人体内的循环动脉血压出现持续性的增高,该病的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在发病时,血压会出现升高,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疼心悸等症状,但是在休息后便恢复症状,症状的程度与患者自身的体质有关,但是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就会出现剧烈的疼痛、眩晕,严重的还会出现抽搐、神志不清等情况,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引发一系列心、脑、肾等器官疾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大量文献报道,在治疗的过程中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健康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了研究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特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老年患者12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年龄超过60岁。排除标准:患者伴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伴有肿瘤疾病;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等伴有严重障碍;患者伴有精神类疾病或者意识障碍。将127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2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3.47±2.56)岁。对照组患者65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2.82±2.2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高血压分级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治疗、药物、日常生活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更优质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健康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定时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护理人员应及时的记录患者的情况,并由相关的专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1.2.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该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式,根据所患者的年龄、学习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方法进行,使患者充分了解高血压的治疗情况,让其了解积极配合的重要性。
1.2.3心理护理,患者在得知自己患者此疾病时,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这时护理人员应分析患者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由其对年老的患者更要有耐心,态度和蔼,语言使用得当,达到最佳的心理安慰效果,指导患者学会控制情绪,协助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耐心的为患者进行讲解,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积极的解答,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和紧张,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情的重要性,能够使得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2]。
1.2.4饮食护理,由于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方面一定要非常的严格,护理人员应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应以低脂肪、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些新鲜的蔬菜,禁止患者食用一些辛辣、寒凉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对患者的刺激。针对于有吸烟饮酒的患者应指导其戒烟戒酒。
1.2.5环境护理,创造温馨的治疗坏境,关心患者日常习惯,保证患者的治疗坏境温度适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干净卫生,病房内保持良好的治疗氛围,避免过度操劳,及时掌握患者康复状况,安排定期复查。
1.2.6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锻炼计划,进行有氧运动,例如打太极、散步等,并有规律的进行锻炼,同时在锻炼的前期,运动量及运动时间不宜过大,逐渐的增加,并叮嘱患者要长期坚持。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改善情况。SAS、SDS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满分为8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1.4判定标准[3]
患者经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水平或者较治疗前血压改善程度大于40mmHg,临床症状消失,判定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舒张压减低大于10 mmHg,收缩压降低大于30 mmHg,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判定为有效;患者情况较治疗前无改善,甚至加重,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硬化、血小板聚集、血栓等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导致心脑发生缺血、缺氧,长期作用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4],同时高血压水平不断升高,增加了患者发生心脑血管、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率[5]。同时由于老年患者长期的饮食不健康、情绪波动过大、不运动等方面,进而使病情加重,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对患者实施更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况,减轻心理负担,促进患者更快康复,保障了患者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艾倩,杨会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8):81-82.
[2]邵英,石青萍,肖义泽.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011-3013.
[3]郭颖,许彦春,许璐,等.舒适护理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2,3(8):253-254.
[4]樊立坤,景玉芝,谭丽.探讨社区对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28(10):373-374
[5]唐翠英,何方玲,廖春梅,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吉林医学,2013,20(34):4179-4180.
论文作者:欧阳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老年论文; 疾病论文; 效果论文; 情况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