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那到底什么是作文呢?张中行先生在《怎样作文》中这样说:“作文就是把你要说的话记载下来,写成文章。”
关键词:入门 素材 生动
每次接上一届新的学生就会有相同的感觉,那就是他们不会写作文,而且特别怕作文,为什么会有很多的学生那么怕作文呢?生动的作文是不是摆摆花架子,喊喊大口号,多用几个形容词就可以写成的呢?不是,一定不是!这也和说话一样,如果你只是是耍嘴皮子,一点不说心里话,一点不说实在话,谁会受感动啊?那怎么呢?把话说实在就是了。什么是实在?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实在就是真实,不虚假。写作文所说的实在除了真实,不虚假之外,还有充实的意思。写一个人,只有说他真好啊!他可好了,没有比他再好的了........你这样从早晨写到晚上,别人读了也会感到不实在。通过观察以及研究他们交给我的作文,学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缺乏素材,而是没有思想的火花。
一说到写作文,学生被一个“怕”字蒙蔽,自己把自己吓住了,思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脑子里充满了惶恐,不自信,不能积极捕捉思维的灵光,肯定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对他们来说,写作文不是创作,而是完任务。要让学生明白,感人的未必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要教会学生善于从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的小事中体悟人生的哲理、人性的光辉、生活的真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像说话一样,你每天都在说话,都在听别人说话。如果听到的话干巴巴,没有一点生气,谁爱听啊?同样地,如果写出来的作文干干巴巴,一点生气也没有,也没人爱看,说话要说到生动、说得实在,作文也要写得生动、写得实在。 什么是生动?字典里是这样说的-------具有活动能感动人的就是生动,写出来的字是死的,可是字里行间所描述的人物、事情、景物.......却是活生生的,叫人读起来受到感动,感到有味道,这样的作文就是生动的,别人就爱看。同样的事情,同样的经历,有的人写入自己的文章,连一个令人满意的分数都得不到,而有的人写入文章,却成就了不朽之作,这究竟是为什么?其实,学语言的经验应该是任何人都知道,小孩子出生几个月,不上课题,不查词典,不念语法修辞书,只是听,跟着大人说,一句半句,慢慢就会说了,而且绝不会把“坐车”说成“车坐”,何以能这样?只是因为“熟”。学作文也是学语言,虽然这语言是与口语不完全相等的书面语言,书面语言也是语言,因而学习语言的办法,对于学习作文都适用。比如一种意思要用什么样的词句来表达,意思复杂些,句与句要怎样联系,这说明有规律可循自然也不错,但是拿笔,实际去写,你就不能先去请教规律,而要听从你熟悉的常用的表达习惯,这个习惯是由多次重复的“熟”养成的,而熟则来自多读多写。首先是多读,读完别人的作文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写了,首先就有了一种格式,而不会乱写了,俗传一句玩笑话,“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读他人文章以学习表达方法说,这句话却有相当的道理。我很小的时候没有课外书读,家里只有一本《作文周刊》,反反复复的看,都快被看烂了,里面的内容几乎全能背下来,所以每次考试我总是能想起我看过的那些作文,如遇到老师布置的写景作文,我的脑海中立马出现了很多写景的模范作文,至于优美的句子想怎么套用就怎么套用,碰到写人的作文同样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人物作文,甚至有时候我随便对某一篇作文进行一些修改便变成了自己的东西,更有甚者,在改的过程中发现其实那些范文也是有问题的,顺道给改的更好了,这样加工过的作文自然而然受到老师的青睐,并也成为课堂上的范文读给同学们听,久而久之,写作的自信越来越满,也就写的越来越好,其实想想,写作哪有那么多规矩,哪有什么窍门啊!只要入门就好!入了这个“门”,便要想法设法写好作文了,而且我认为,应该多给学生展示习作的机会,发表欲,是学生共有的心理。学生总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绩展示给大家。即使是差生,表现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班上朗读,这是口头发表。还要做好精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内容有: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交流的内容要体现出是自己最满意的一次演讲。每节课训练1人,轮流演讲,要求人人能上台表演。通过演讲,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提高了。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歇”。我鼓励学生让生活走进作文,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述生活。其实,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并非易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只要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勤积累,多思考、多练笔,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习作不一定要以“写实”为基调。在文艺作品中有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之分,虽然小学生的习作不能同成人的文学创作等同,但这种思想应当被学生了解。事情不一定真实,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把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是转移到自己身上,但包含于其中的感情一定要真实,且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一般性特点。学生的生活阅历、经验有限,可以运用于作文中的有价值的素材相对贫乏,一味讲求写实,有令学生“为无米之炊”之嫌。“写实”的要求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很简单,创新也需要基础,这基础就是生活,丰富多采的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辛勤耕耘有了收获,自然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产生极大的兴趣。
论文作者:马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生动论文; 语言论文; 要让论文; 真实论文; 写作文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