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历史现实论文_陈莎

浅析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历史现实论文_陈莎

中共自贡市委党校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现代社会,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质疑声越来越多,一些是因为社会的进步年代的变迁所产生的问题,部分来自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曲解,历史唯物主义是以传统的视觉直接、积极的面对先进社会历史现实。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当代社会历史现实及其思想转变及现实对马克思理论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并提出完善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方式,最终促进当代社会历史现实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以期促进二者建立真正有意义的明确关联。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当代社会历史;现实

在目前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领域的研究中,对于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历史现实的关系有着足够的重视。现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发展运行模式与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时代下存在了不同的变化。基于此,进行本文分析现实对马克思理论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并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以期对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历史内在关系的研究方向起到指导作用。

一、当代社会历史现实及其思想转变、现实对马克思理论提出的问题和要求

本文对当代社会历史现实变化作出探讨的意义并不是对常规社会领域、科学技术与实践形态的发展,而是对社会历史现实的内在机制、运行模式与基本框架方面的发展作出有意义的探究。把社会哲学和社会历史现实作为探究对象,这使得其领域研究范式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1]。

当今时代与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相比之下已经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许多因素都对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涵盖了人类对于知识的刷新、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些都对经济政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信息开启了全球化时代,历史的进程开始加速。这些因素对于当今社会历史现实的变化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信息化导致的文化整合造成了社会中各个领域的分化。进而发生各领域之间的互相融合的发展趋势,笼统了各个领域中的界限。第二,所以当今社会框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化现象,这也变相的分化社会传统中心化的主干型领域的控制作用,使得社会控制机制变为多种宏观权利之间的冲突或博弈的多态化模式,进而演变成微观权利之间的差异化共生及相互制约。第三,不难发现,依照当前的社会运行机制,在各个领域相融合的前提下,逐渐分化主导型的宏观权利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现象,宏观权利分化产生了非主导型的微观权利;具有差异化的微观权利与多态化的微观权利出现了互相制约,共生的关系。

结合上述两点变化把当今社会历史现实的范式与二十世纪哲学社会的理论范式相对比,我们会发现传统的哲学社会理论范式的重点多为宏观权利和宏观领域,它的表现形式为宏大叙事,讲求的是普遍性与规律性。所以传统历史学是政治与政治哲学。相比之下二十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创新就是反驳和结构了宏大叙事,把微观权力领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2]。

二、完善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个社会领域基于再一次重组及融合的前提下保持并建立制约影响着当代社会发展的新权力体系。新权利体系着重梳洗干净那些在传统社会历史框架中被宏观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所掩盖的历史问题,权利在当今社会结构中的影响已经越来越重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问题,权利的形态和作用也是不同的,在把自然经济作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当中,微观权利的表现主要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法则与控制机制。这部分控制机制不但呈现为政治权利,而且还呈现了文化权利。伴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深入,理性化的发展较为突出。当代社会日常生活中微观权利依然在不同的位面上发挥着其本身的影响之力,并且还诞生了其它各种类型的权利框架;理性权利体系对于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渗透所造成的控制机制是中心化的。社会组织增加与社会运动的兴起产生了各种边缘化的权力结构,这使得微观权力逐渐发展为民主化、法制化与理论化。而微观权力在对于当代社会里出现的各种自治组织、公共领域与新社会运动中作出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为其民主、自由、公平、公正做出了反抗霸权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言而喻,对当今社会全面而又丰富的权力类型和本质有着作出必要性的探讨和研究,这对于宏观的政治思想与微观的政治思想相结合的理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多种多样的微观权力体系在网络上搭建活动平台,并且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宏观结构建立起联系,不断增加个体的微观活动与上层建筑及经济基础宏观结构之间的联系,并抛弃二者之间外在的对立因素。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社会发展历史认识的重要性进行明确,即一个方面历史是奠定人类所独有的实践活动基础上,另一个方面加强表述了人对于历史内在的服从规律。因此,二者的对立关系往往表现在二元对立的状态,这是在抽象的宏观理论范式所产生的问题,所以大多数历史唯物主义争论的根本都与之有关。基于此,只有导入微观理论视域才能恰当的解决两者间的统一问题,并且产生有机的联系,进而打破二者外在对立的模式。

对于现阶段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将社会领域中各个文化层次进行整合,使文化可以做到一体化、层次化、多面化的运行,将宏观文化机制与微观文化结构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此做到对宏观霸权叙事的解构工作,破除外在展示的历史模式。同时,应单纯的进行社会领域中的文化封闭分析工作,对社会文化中各个学科进行整体性把握,使宏观文化分析工作不断深入,最终达到微观分析文化哲学的层次上。

三、多角度把握微观视域和宏观视域的内在有机统一

深入、清楚的认知社会历史理论微观研究范式的具体性。微观范式是否包括马克思理论或者马克思传统思想是否与微观范式相符合等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微观视域与宏观视域内在的统一[3]。

针对微观范式是否包括马克思理论或者马克思传统思想是否与微观范式相符合这一问题而言:由于马克思在该理论使受到社会历史理论变革、社会历史现实特点、所处社会时代人物等各种因素的规范与影响,进而导致马克思学说中未能出现微观史学、微观的政治哲学极易微观的社会历史学说,但是马克思创建的宏观社会历史理论中均是微观分析社会中所出现的现象,且该理论中也包含了社会历史规律,由此可见,马克思在社会历史理论中已囊括了微观理论思想。另外,在定位该理论时,恩格斯与马克思均明确反对脱离生活的理论及理论抽象化与思辨化,基于此,在研究恩格斯与马克思文献时均可发现二者具体的、微观的对社会历史现象及人的分析,但是尽管该理论中囊括微观理论理念,但其微观理念所重点关注的仍为宏观社会普遍规律、领域及权利。

针对社会历史理论微观研究范式的具体性问题而言: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对社会历史发展及发展规律是不具备必然联系的,且微观分析结果并不能促进宏观分析,由此可见,所揭露的性质与规律与宏观叙事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也可以认识为人类社会历史运动并不是与历史规律的认知及理论相符合的,因此,没有绝对的宏观解释模式与微观解释模式,唯有做到宏观与微观兼顾分析,才可以真正完善社会历史理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完善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方式、当代社会历史现实及其思想转变与多角度把握微观视域和宏观视域的内在有机统一的三个方面开展了分析,以期促进真二者之间正有意义的建立明确的关联。

参考文献

[1]彭滔.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历史现实分析[J].才智,2015(29):262-263,265.

[2]吕天文,姜波.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J].人间,2016,224(29):136-136.

[3]李郭稳,朱冬丽.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历史的关系[J].黑河学院学报,2016,7(6):53-55.

作者简介

陈莎(1987.3-),女,汉族,中共自贡市委党校,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党建。

论文作者:陈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4

标签:;  ;  ;  ;  ;  ;  ;  ;  

浅析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历史现实论文_陈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