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进步运动研究的新动向_进步主义论文

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中的新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新趋势论文,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临着传统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型所诱发的诸多社会政治难题,19世纪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复杂多元的社会政治改革运动,即进步主义运动。它犹如美国历史中的“金苹果”,引得学者们竞相研究,成果迭出,而又流派纷呈。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受力主变革的奥巴马入主白宫的影响,美国学界对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热度更是有增无减。近年来,关于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研究方法与视角也不断更新。有鉴于此,笔者拟在充分利用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中的一些新趋势进行概要的梳理。

      从民族史观、大西洋史观、太平洋史观到全球史观

      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始于进步主义运动如日中天之时。可以说,进步主义史家率先开启了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进步主义史家适逢美国史学的学科化、专业化之际,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1884年美国历史学会的建立与1895年定期出版《美国历史评论》,可以看作是美国历史学学科化的重要标志。①此前,美国史学主要由业余史家来撰写。与此同时,美国史学的学科化与该时期的美国民族国家制度建设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民族史观则成为当时美国史学的主要叙述方法。尽管当代美国史家托马斯·本特认为:早期的进步主义史家,如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查尔斯·比尔德等,都意识到了要将美国史学置于更为恢宏的历史叙事之中,而不能局限于民族史观。②但事实上,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民族史观都是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的主要治史范式。

      可以说,无论是早期的进步主义史家、二战后兴起的以理查德·霍夫斯塔特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史学、相对中立的“组织论”史家、还是新左派史学③,他们对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事实上,大都将其看做是美国独有的运动,是“美国例外”的又一证明,而较少将其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社会政治运动与思潮联系起来进行考量。这种历史叙述方法因公民教育的需要,任意剪裁历史,进而无法认识到更为真实的历史。对此,丹尼尔·T.罗杰斯写道:“纠缠于公民教育的简单化关系,各国的历史描写都吸收了挥之不去的民族主义。历史学家专注于民族差异问题,倾向于具体描述各自国家的独特文化、独特历史、‘特殊道路’(Sonderweg)、例外主义等。……但是从最坏处说,结果造成了历史中能够展现民族国家可渗透性的连接点被砍掉(而超越国界的力量恰恰在这些地方做了最重要的工作)。叙述部分也常常缩减到国家范围内,民族国家的边界成为历史分析的囚笼。”④

      因此,一些不满于民族史观的史家试图从跨国的视野探讨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史家试图运用大西洋的视角⑤,探讨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与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这方面的成果有:本杰明·R.比德的文章《美国进步主义的外来影响》(1956)、阿瑟·曼的文章《英国社会思潮与进步主义时代的美国改革家》(1956)⑥、尤尔根·赫布斯特的专著《美国学术研究中的德国历史学派:一项文化移植研究》(1965)⑦、小阿瑟·A.易可施的专著《美国进步主义:从西奥多·罗斯福到伍德罗·威尔逊时代的研究》(1974)⑧等。这些成果主要探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社会政治思潮对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兴起的影响。这种民族史观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从该时期欧美的社会政治改革思潮与运动的过程与影响等方面展开更为全面的比较。

      及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一批具有大西洋视角与太平洋视角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这种跨国研究的涓涓细流逐渐具有了澎湃之势。基于大西洋视角的研究日趋成熟。这方面的成果有:梅尔文·斯托克斯的文章《美国进步派与欧洲左翼》(1983)⑨、詹姆斯·T.克罗潘伯格的专著《不确定性的胜利:1870至1920年间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与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1986)⑩、丹尼尔·T.罗杰斯的专著:《大西洋的跨越:进步时代的社会政治》(1998)(11)、阿克塞尔·R.夏夫的专著《1875至1920年间美国的进步派与德国的社会改革:泛大西洋背景下的社会伦理、道德控制与调控式国家》(2000)(12)、马克·斯蒂尔斯的专著《进步派、多元论者与国家问题:1909至1926年间英美改革的意识形态》(2002)(13)等。这些研究成果大大拓展了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的跨国比较研究,不过在涉及到该时期的美国社会政治改革到底多大程度上受大西洋国家的影响上,仍然是没有一个十分确切的答案。换句话说,这些研究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欧美社会政治改革理论家的思想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方面。诚如罗杰斯所言:“在面对如此多重因素决定的一系列差别时,困难在于说明这些差别到底实际上造成了什么样的不同。”(14)也有学者指出:如果说进步主义时代是一次大西洋国家社会政治改革运动与思潮的交汇的话,那么,这是第二次。因为早在内战前美国的改革家教育、精神健康、成人犯罪、少年犯罪以及济贫法等方面就开始学习、参照、借鉴欧洲的改革经验。(15)更为重要的是,该方面的研究忽视了太平洋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中国等对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影响,带有典型的欧洲中心论倾向。

      澳大利亚学者伊恩·泰罗尔认为:太平洋的视角并不是美国史研究中的新事物;事实上,早在19世纪,围绕着移民、战略、改革运动与贸易问题,它就已成为美国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6)及至进步主义时代,泛太平洋国家对美国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例如,在州级的工伤赔偿方案上,进步派借鉴了新西兰在该方面的经济民主举措;在劳工运动方面,他们也学习了澳大利亚的社会民主措施;在选举制度改革与水利灌溉政策方面,也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方面获益匪浅。此外,在社会民主运动、排华运动、排日运动、乃至排斥整个亚裔移民方面,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与美国之间也相互影响,遥相呼应。(17)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杰罗尔德·G.腊斯克的文章《澳大利亚选票改革对混合投票制的影响,1876至1908》(1970)(18)、皮特·J.科尔曼的专著《进步主义与变革的世界:新西兰与美国福利国家的起源》(1987)(19)等。

      随着具有太平洋视角的研究成果不断推出,它与大西洋视角下的进步主义研究融会贯通,便发展成为全球史观下的进步主义运动研究。全球史观主要是指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与联系日益密不可分的大环境下,研究历史时应该具有全球的视角与观念,而不应局限于原有的民族—国家的藩篱之内。对此,我国学者于沛指出:“全球历史观所以要强调‘全球’,是针对西欧中心或欧美中心历史观的‘中心’而言的。这种历史观大肆宣扬西欧白色人种的优越,认为西欧的历史是整个人类普遍的历史,始终是人类历史矛盾运动的中心。因此,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认识和剪裁。欧美以外诸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都是‘西欧中心’或‘欧美中心’的陪衬,这些地区和国家的人民,都是欧美‘白种人的负担’。”(20)具体到美国历史的研究中,就是将美国历史置于全球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既要考察美国自身因素,也要关注“他者”——美国之外的民族与国家——在美国历史行程中的影响。对此,美国史家埃里克·方纳在讨论全球化时代的美国自由时写道:“在21世纪的全球化的世纪里,历史学家的职责不是去教导本国民众思考自由,不是去强化或再造各种藩篱,而是跨越它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自由的对话。在全球化的时代,生生不息的美国自由故事必须与全世界进行对话与交流,而不是故步自封,沉迷于自我的独白之中。”(21)

      具体到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上,主要体现在史家在美国通史(22)的写作中,涉及美国进步主义运动时,将其置于全球视野下进行考察,认为它是世界范围内自由主义转型的一部分。主要研究成果有:埃里克·方纳的著作《美国自由的故事》(23)和《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24)、加里·纳什等编著的《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25)、托马斯·本特主编的《全球时代下重新思考美国历史》和专著《诸国中之一国:美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26)等。这些研究成果将美国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工业化转型阶段世界范围内主要工业化国家所形成的的改革网络。(27)也有一些成果谈到了进步主义运动对孙中山建国理念以及对当代中国大转型的启示意义。(28)这些研究成果的问世,无疑极大地拓展了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空间,对于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和把握进步主义运动的本质、反对该研究中的美国中心论与例外论具有重大意义。不过,这种全球史观存在一个不争事实:无论如何,进步主义运动研究的主要对象都是该时期的美国,不能反客为主。对此,于沛先生写道:“我们汲取和借鉴‘全球史观’的有益内容,不能和中国历史科学独立的、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对立起来,不能因强调‘全球性’,而失去了‘民族性’或‘时代性’,以至放弃了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话语权。”(29)可以说,这句话对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研究是同样适用的。

      从社会政治改革运动研究到社会政治改革思潮研究

      早在进步主义运动展开之际,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就已开启。从其研究内容的重点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注重描述史实的历史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市、州与联邦层面的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改革运动;另一类是侧重哲理分析的社会政治哲学研究,主要研究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思潮。接下来,笔者拟结合美国进步主义研究模式的演进来探讨其研究重点上的新变化。国外的进步主义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进步主义模式、保守主义模式、新左派模式与多元主义模式。

      第一阶段,进步主义模式,从1920年至1945年。该阶段研究者认为:进步主义运动不过是一场扩大了的平民主义运动,是杰斐逊的民主主义对抗汉密尔顿的精英主义的胜利,即普通民众对抗精英阶层、穷人对抗富人、弱势群体对抗特权集团的胜利。不过,这种二元论史观过分强调阶级对抗与斗争,因而无法解释该时期美国何以在阶级斗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实现和平转型。该时期的代表作有本杰明·帕克·德威特的《进主义运动》(30)、查尔斯·比尔德的《美国宪法的经济观》(31)、沃浓·路易·帕灵顿的《美国思想史》(32)。该阶段研究者将考察的重点放在普通民众身上,而忽视了美国中上阶层在运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二阶段,保守主义模式,从二战结束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受美苏冷战的影响下,该时期研究者一反进步主义史家对冲突与斗争的关注,转而强调共识或一致是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主旋律,进步主义运动不过是对美国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复归与修正。该阶段的代表作有:路易斯·哈茨的《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独立革命以来美国政治思想阐释》(33)与理查德·霍夫斯塔特的《改革时代》(34)。然而,这种保守主义史学解释,很快就遭到了新左派的诘难。

      第三阶段,新左派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在新左派史家看来,进步主义运动的实质是一场社会上层(政治与经济精英)为了阻止更为激进社会变革(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扩大)而采取的主动调整,其核心是维护了法团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秩序,是保守主义的胜利。代表性著作有加百列·柯可的《保守主义的胜利:重释1902至1916年的美国历史》(35);马丁·J.斯嘉勒的《1890至1916年间美国资本主义的法团重建》(36)以及詹姆斯·温斯坦的《自由国度的法团理想,1900-1918年》(37)。然而,这种解释忽略了普通民众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在进步主义运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四阶段,多元主义模式,从1970年到现在。1970年,彼得·法林在《“进步主义运动”的讣告》一文中抨击“进步主义运动具有一贯性这一通盘性的看法”,主张“必须撇开‘进步主义的’参照系,它带来了太多的含义错乱”。(38)以此为肇端,进步主义运动研究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一方面,在研究视野上,跨国比较研究与全球史观在进步主义运动研究中的兴起;另一方面,在研究内容上,学者们不仅挖掘了此前研究中被忽略的诸多研究对象,如该时期的女性改革家、各种民间改革组织、黑人、移民、各个州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加强了对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思潮的研究,扭转了此前过多关注社会政治改革运动的失衡局面。

      尽管早在20世纪初,对进步主义思潮的研究业已展开,但研究者往往侧重于对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改革运动的研究。这种情形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有所改观。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有:詹姆斯·T.克罗潘伯格的《不确定性的胜利:1870至1920年间欧洲的社会民主思潮与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39);马克·斯蒂尔斯的《进步派、多元论者与国家问题:1909至1926年间英美改革的意识形态》;约翰·D.本克等人合著的《进步主义》(40);查尔斯·福塞的《十字路口上的自由主义:克罗利、韦尔、李普曼与进步主义年代,1900-1925年》(41);鲍勃·P.泰勒的《公民身份与民主疑虑:进步主义思潮的遗产》(42);埃尔顿·J.艾森那赫的《进步主义失去的承诺》(43);利昂·芬克,《进步主义知识分子与民主承诺的困境》(44);大卫·W.马塞尔的《进步与实用主义:詹姆斯、杜威、比尔德与美国的进步观》(45);克里斯托弗·拉什的《1889至1963年间的美国新激进主义:作为社会类型的知识分子》(46);西尼·M.米尔凯斯等人主编的《进步主义与民主》(47);艾尔顿·J.艾森纳赫主编的《美国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思潮》(48)等。关于进步主义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是:丹尼尔·T.罗杰斯的《探究进步主义》。(49)

      可以说,美国历史上的进步主义运动,就其渊源来说,不仅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兴起的各种社会运动与不满、内战以来美国的快速工业化与对建国以来的古典自由主义政治的反拨密切相关,而且与当时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古典自由主义的衰落与强调政府集权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美国1917年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尽管作为实践的进步主义运动逐渐淡出美国的全国政治舞台。不过,作为社会政治思潮的进步主义却常驻于现当代美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对这种进步主义传统的性质界定及其对当代美国政治的影响,在美国学界与政界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观点的交锋。主流的观点认为:进步主义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的先声或早期形态,它与罗斯福新政、杜鲁门的公平施政、肯尼迪的新边疆、林登·约翰逊的伟大社会具有历史的承继性。目前的奥巴马政府也被认为是这种进步主义传统的延续与发扬光大。(50)当然奥巴马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实践这种进步主义传统还是一个未知数。另外一种与主流认知针锋相对的观点认为:进步主义是极权主义的序幕,是通往奴役之路的第一步。对此,早在1912年,美国的政治学者查尔斯·M.霍林斯沃斯就曾指出,进步主义运动既不进步,也不民主,事实上它是“政治权力极端集中的第一步”。(51)在一些保守人士看来,进步派是美国第一批的法西斯主义者。(52)“进步主义运动与法西斯运动是姊妹关系,而今日的自由主义是进步主义之女。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个人可以说:今日的自由主义是欧洲法西斯主义怀有善意的侄女。”(53)而在美国当代的另一些保守人士看来:现在的美国政府已经由以奥巴马为首的“进步社会主义者们”接管,而这种进步主义是“通向奴役之路”,必须“重铸上帝赐予我们的资本主义基石”。(54)

      如果说上述这些研究成果仍属于对进步主义思潮的综合研究的话,到了21世纪,进步主义思潮开始被细化为进步主义政治思潮与社会思潮。最新的进步主义政治思潮的专门研究当属约翰·马睿尼和肯·马苏吉编著的《政治与政治学中的进步主义革命:改造美国政体》(55)与丹尼斯·J.马奥尼的《政治与进步:美国政治学的形成》(56)。在这些学者看来,进步主义政治思潮是对基于自然权利与限权政府的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反动。从思想来源上看,它与近代的德国、法国与英国的社会政治思潮密切相关。它将美国的自然权利传统替换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或历史主义,将限权政府改造为权力日益不受限制的政府。该进步主义政治思潮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利用科学与理性国家及官僚制对社会与政治、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进行整合,以自由与德行为基础塑造公民身份,进而对政治进行整体性重建。(57)可以说,历史主义、科学主义与种族主义是进步主义政治思潮的哲学基础。(58)其中,种族主义因二战中德国的战败而声名狼藉,为世人所唾弃。然而,为种族主义张目的历史主义与科学主义依然健在。(59)这种历史主义又是现代的理性国家及官僚制的基石。此外,这种理性国家及官僚制的存在与不断扩张很大程度上也与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创立尤其是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建密切相关。(60)因此,困扰当代美国政治中的行政部门权力过大、官僚机构臃肿等诸多政治问题是难以解决与移除的,除非剔除掉现当代美国政治的基石,即历史主义与科学主义。

      综上,笔者通过对进步主义运动研究中新视野、新方法与研究内容上的新动向的粗线条描述,希望能对国内的进步主义运动研究起到某种抛砖引玉的效果。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界从历史学和政治学的角度来研究进步主义运动的成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代表性的著作有:李剑鸣的《大转折年代——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61)、王绍光的《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62)以及马骏等主编的《美国进步时代的政府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63)等。再有就是数量十分可观的美国史著作与相关的期刊文章及学位论文对进步主义运动都有一定的研究与探讨。然而,近年来国内的进步主义运动研究在对国外学界在研究视野、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上新动向的关注度明显不够,从而造成很多研究成果仍局限于进步主义社会政治运动范围内,而对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思潮的研究明显不足。这也造成了在研究视野上更多地局限于美国的民族国家藩篱内,运用跨国比较与全球史观的研究成果相对匮乏。这样,在研究方法上,难免会陷入美国中心论的陷阱;在研究内容上,会出现重复建设与千篇一律的现象。可以说,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研究不仅是一项复杂多元而又“富于魅力的历史课题”,“引起史学家们历久不衰的兴趣”(64),而且也是一个困扰当代美国社会政治生活的现实话题。

      ①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6页。

      ②Thomas Bender(ed.),Rethinking American History in a Global Ag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n Press,2002,pp.3-4.

      ③注:对进步主义运动研究的各个流派的简要描述,可参见赵辉兵《美国进步运动研究述评》,《史学集刊》2006年第1期。

      ④(14)丹尼尔·T.罗杰斯:《大西洋的跨越:进步时代的社会政治》,吴象伟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前言,第2、4页。

      ⑤注:事实上大西洋的视角自美国建国就已经存在,即认为美国文化是西欧文化,尤其是英国文化在北美大陆的拓展。在1870至1920年间,鉴于美国第一代的职业史家大多接受过德国的科学方法的训练,往往研究德国或英国,因此,欧美之间历史的对话与交流得以经常性的展开。参见Ian Tyrrell,"Looking Eastward:Pacific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on American History in th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The Japanese 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No.18,2007,pp.41-42.

      ⑥Arthur Mann,"British Social Thought and American Reformers of the Progressive Era",The Mississippi Valley Historical Review,Vol.42,No.4,1956.

      ⑦Jurgen Herbst,The German Historical School in American Scholarship:A Study in the Transfer of Culture,Ithica,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5.

      ⑧Arthur A.Ekirch,Jr.,Progressivism in America,A Study of the Era from Theodore Roosevelt to Woodrow Wilson,New York:New Viewpoints,1974.

      ⑨Melvyn Stokes,"American Progressives and the European Left",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Vol.17,No.1,1983.

      ⑩James T.Kloppenberg,Uncertain Victory:Social Democracy and Progressivism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Thought,1870-1920,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11)Daniel T.Rogers,Atlantic Crossings:Social Politics in a Progressive Age,Cambridge,Massachusetts and London,England: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

      (12)Axel R.Sch

fer,American Progressives and Gernan Social Reform 1875-1920:Social Ethics,Moral Control,and the Regulatory State in a Transatlantic Context,Stuttgart:Steiner,2000.

      (13)Marc Stears,Progressives,Pluralists and the Problem of the State:Ideologies of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1909-1926,Oxfor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15)Michael B.Kats,"Atlantic Crossings:Social Politics in a Progressive Era(Book Review),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104,No.4 Oct.,1999,p.1332.

      (16)(17)Ian Tyrrell,"Looking Eastward:Pacific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on American History in th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p.42,pp.49-50.

      (18)Jerrold G.Rusk,"The Effect of the Australian Ballot Reform on Split Ticket Voting:1876-1908,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64,No.4,1970.

      (19)Peter J.Coleman,Progressivism and the World of Reform:New Zealand and the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Welfare State,Lawrence: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87.

      (20)于沛:《全球化和“全球历史观”》,载自于沛主编《全球化和全球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321页。

      (21)Eric Foner,"American Freedom in a Global Age",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105,No.1,Feb.,2001,pp.15-16.

      (22)注:目前,充分运用全球史观,对进步主义运动进行系统全面研究的专著,就笔者所知,尚未出现。

      (23)[美]埃里克·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王希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文中标示的是英文版的出版时间)。

      (24)[美]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下册),王希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文中标示的是英文版的出版时间)。

      (25)[美]加里·B.纳什等编:《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英文影印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6)Thomas Bender,A Nation among Nations:America’s Place in World History,New York:Hill and Wang,2006.

      (27)Thomas Bender,A Nation among Nations:America’s Place in World History,pp.281-295;[美]加里·B.纳什等编:《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英文影印版)(下卷),第630-631页;[美]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下册),第892-893页。

      (28)[美]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下册),第892页;Andrew Wedeman,Double Paradox:Rapid Growth and Rising Corruption in China,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12,pp.185-193.

      (29)于沛:《代序全球史观和中国史学断想》,载自于沛主编《全球化和全球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9页。

      (30)Benjamin Parke De Witt,The Progressive Movement:A Non-partisan,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f Current Tendencies in American Politics,(lst edition 1915),Seattle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68.

      (31)Charles A.Beard,An Economic Interpretaion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1st edition 1913),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Inc.

      (32)[美]沃浓·路易·帕林顿:《美国思想史》(第一版为1927年),陈永国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33)Louis Hartz,The Liberal Tradition in America:An Interpretation of American Political Thought Since Revolution,(1955 1st edition)San Diego:A Harvest Boo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1991.

      (34)Richard Hofstadter,The Age of Reform:From Bryan to F.D.R,New York:Knopf,1955.

      (35)Gabriel Kolko,The Triumph of Conservatism:A Reinterpretation of American History,1900-1916,New York,Free Press,1963.

      (36)Martin J.Sklar,The Corporate Reconstruction of American Capitalism,1890-1916,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37)James Weinstein,The Corporate Ideal in the Liberal State,1900-1918,Boston:Beacon Press,1968.

      (38)Daniel T.Rodgers,"In Search of Progressivism",Reviews in American History,1982,Vol.10,No.4,p.113; Peter G.Filene,"An Obituary for 'The Progressive Movement'",American Quarterly,1970,Vol.22,No.1,p.24.

      (39)James T.Kloppenberg,Uncertain Victory:Social Democracy and Progressivism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Thought,1870-1920,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p.3.

      (40)John D.Buenker,John C.Burnham and Robert M.Crunden,Progressivism,Cambridge,Massachusetts:Schenkman Publishing Company,Inc.,1977.

      (41)Charles Forcey,The Crossroads of Liberalism:Croly,Weyl,Lippmann,and the Progressive Era,1900-1925,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1.

      (42)Bob P.Taylor,Citizenship and Democratic Doubt:The Legacy of Progressive Thought,Lawrence: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2004.

      (43)Eldon J.Eisenach,The Lost Promise of Progressivism,Lawrence,Kansas: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94.

      (44)Leon Fink,Progressive Intellectuals and the Dilemmas of Democratic Commitment,Cambridge,Cambridge,Massachusetts; London,Englan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

      (45)David W.Marcell,Progress and Pragmatism:James,Dewey,Beard,and the American Idea of Progress,Westport,Connecticut; London,English:Greenwood Press,1974.

      (46)Christopher Lasch,The New Radicalism in America,1889-1963:The Intellectual as a Social Type,New York,Knopf,1965.

      (47)Sidney M.Milkis and Jerome M.Mileur,Progressivism and the New Democracy,Amherst: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1999.

      (48)Eldon J.Eisenach,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of American Progressivism,Indianapolis/Cambridge: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Inc.,2006.

      (49)Daniel T.Rodgers,In Search of Progressivism,Reviews in American History,1982,Vol.10,No.4.

      (50)See Norman Birnbaum,"American Progressivism and the Obama Presidency",The Political Quarterly,Vol.81,No.4,2010,p.472.

      (51)Charles M.Hollingsworth,"The So-Called Progressive Movement:Its Real Nature,Causes and Significance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Vol.43,No.1,1912,pp.33-40.

      (52)John Ray,"The American Roots of Fascism",retrieved from http://ai-jane.org/bb/thread-8697-post-202944.html#pid202944,March 3,2012.

      (53)Jonah Goldberg,Liberal Fascism:The Totalitarian Temptation from Mussolini to Hillary Clinton,New York:The Doubleday Broadway Publishing Group,2007,p.2.

      (54)Zester and Marilyn J.Hatfield,Progressivism:Arise America:Rebuild Your God-given Capitalist Foundations,Trafford Publishing,2010,p.ix.

      (55)John Marini and Ken Masugi,The Progressive Revolution in Polit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Transforming the American Regime,Lanham: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2005.

      (56)Dennis J.Mahoney,Politics and Progress: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Lanham:Lexington Books,2004.

      (57)John Marini and Ken Masugi,The Progressive Revolution in Polit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Transforming the American Regime,pp.1-2.

      (58)John Marini,"Progressivism,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Edward J.Erler,Thomas G.West and John Marini,The Founders on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Principles and Challenges in America,Lanham: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2007,p.133.

      (59)John Marini,"Progressivism,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Edward J.Erler,Thomas G.West and John Marini,The Founders on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Principles and Challenges in America,p.119.

      (60)Dennis J.Mahoney,Politics and Progress: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p.2; Ronald J.Pestritto and Thomas G.West,Challenges to the American Founding:Slavery,Historicism,and Progressivism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Lanham:Lexington Books,2005,pp.187-190.

      (61)(64)李剑鸣:《大转折的年代——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页。

      (62)王绍光:《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年。

      (63)马骏等主编:《美国进步时代的政府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格致出版社,2010年。

标签:;  ;  ;  ;  ;  ;  ;  ;  

美国进步运动研究的新动向_进步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