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_丁蕾

新课标下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_丁蕾

丁蕾(青海西宁市阳光小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在新课标实施下,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学面临挑战。打破固有的教学思路,树立全新的课程观,改革教学方法,开发、利用本地的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尝试一条适合农村地区的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的路子非常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242-01

针对美术教学,做为农村小学,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促进每个学生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普遍对审美品位要求高了,然而在健康发展。新美术教材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学生的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创造性思维。在课程设计提倡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艺术的感,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不同的潜知以及创造的全过程,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质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与认知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如: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并能解“疑”仿照着画而已,根本不存在什么美术专业知识,更有甚者,毕是学生知识的断层,能力的缺陷和思维的空白,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敏而好学,不乎不存在。有的教师教法陈旧,一味地死搬书本,照耻下问”能否质疑与在不懈的探讨中解释疑惑,是学生学习主葫芦画瓢,使原本生动有趣、极富创新性的美术教学变得呆板的关键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另一作用在于教条,学生感受不到创造的乐趣,一部分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让学生学会质疑。“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美术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自身的个别差异不可否认,热爱美、追求美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是人的天性,少年儿童纯洁的心灵尤其如此,但由于传统教法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的影响,美术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注重学生 心。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在的个性发展,有的学生本来自控力就较差,管不住自己,如果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上课的内容、方式千篇一律,教师在课堂上又只为了完成教学敢于反应;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 任务,无法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接受能力,使这部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活动开展更有效生得不到同步发展,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针对这些断自评与互评活动是课堂改革的重要内容,无形当中给中学的美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最容易忽视的或不被重视的环节。一节课的好坏,以及学生对样在美术教学改革中,美术教学课堂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知此是否存在兴趣,自评和互评是重中之重。自评和互评活动体识学生较为溃乏,一些教学活动也无法开展。

美术工具材料,这些做为农村中学毕竟都有限。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更多的是教学过程.在认识这些不利因素时候,我也清醒的认识到,课堂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改的 是大形势,做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困难上,而是怎样去创造条件主要特点。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革《全日制义务教克服困难往更有利的形势上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为媒介,以作业成果为最终目的,殊不知运用情感因素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欣赏自然现象或民间工艺的课,教师可有意识的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体验自然界的美妙,美术文化的神奇,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提升

创新是学生个性化的行动,不应以教师的示范来代替学生的创新实践。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体验都是独特的。基于这样的现实,要充分尊重、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在实践中体验,在评价中提高;让学生自主选择表现手段,自主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最能照亮他心灵的精神烛光引领下,循着各自的路径,走进实践,走进创新,从而实现个性的张扬。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美术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元性,给学生发表意见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置疑,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闪光,在碰撞中生根,在碰撞中发芽。

有思想的人总能创造更多的东西,我们的美术课堂要允许学生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允许学生有理的叛逆,有情的错误;允许学生怀着挑战走进课堂,带着不满走出教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呼唤学生人性的回归,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个性的扬长。

参考文献

[1]石国兴,王德林.《素质教育概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2.

[2]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

论文作者:丁蕾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新课标下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_丁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