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主义的五大经济特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特性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27(2004)04-00019-03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实践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等三大阶段,并 先后构建了传统社会主义和现代社会主义两种发展模式。与前苏联模式下的传统社会主 义相比较,以当代中国为代表的现代社会主义的历史进步性首先表现在其经济制度、体 制及运行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上。全面揭示并科学把握现代社会主义的经济特性,无论对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还 是对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要求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甚至被认为越“大”越“公”越“纯” 越好。现代社会主义突破了这一认识误区,而且其首要的经济特性就是要求在社会主义 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基本立足点,是以多种形式 和途径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其一,发展以公有股份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从产权结构上 看,混合所有制企业是由公有股份(资本)和非公有股份(资本)相结合而组成的独立的法 人实体与市场主体,其主要形式有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向社会公众和企业职 工个人发售股份的国有、集体企业及部分公有私营企业等等。混合所有制的基本特点, 就是将生产资料资本化和股份化,并借用股份制这一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利用这 种形式,不仅可以促进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和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而且有利于提 高公有资本的运作效率与市场竞争能力。
其二,发展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经济。劳动者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资金、劳动力、 技术、设备以及其他生产要素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与经营是合作制经济的显著特征。 股份合作制兼有集体所有和产权硬约束两重因素,它不仅保持了联合劳动与互助合作的 性质,而且允许职工持股、实现资本联合,使职工既是公有资产的所有者,又是个人财 产的所有者。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经济,突出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责任感,有利于激发 其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从而成为现代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新型而有效的实现形式。
其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质上是农村集体所有制的一种特殊实现形式。一方面, 它要求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关系,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这一基本形式;另一方面,又要 求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适度发展统一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并逐渐向农业的企业化、科技化与现代化方向发展。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理所当然地要鼓励和支持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非公有制 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实践已经初 步证明,个体经济在利用零星资源组织生产、扩大就业以及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 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是公有制经济无法替代的。私营经济对调动投资与生产的积极性、促 进生产力发展、吸收就业和活跃城乡经济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而外资经济在提供本国短 缺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增强本国经济的外向度、密切与世界经济 的联系等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 社会生产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
因此,作为现代社会主义的首要经济特性,它客观要求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 ,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大力发展多种所有 制经济,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 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现代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模式就是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积极效应,由 国家管理和调控市场、由市场联结主体并配置经济资源。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运 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引导和总体管理,是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的 突出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和政府经济职能的集中体现。宏观经济管 理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尤指中央政府);手段主要是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及国际 经济政策;对象是经济总量,如总供给与总需求;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 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并为市场机制的充分运行和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供外部条 件。
现代社会主义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而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又 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的。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正态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 方面:
首先,把分散的市场主体有机联系起来。在现代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由于社会分工 ,各个厂商彼此独立,相互分离,商品的流通过程也表现为在无数不同地点不断结束又 不断重新开始的无限错综的一团锁链。市场机制可通过其价格信号等将生产和消费、供 给与需求的主体联结在一起,并通过供求机制制约和调整社会产品在各部门间的流动, 从而使社会生产与再生产各个环节形成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
其次,通过信息传导、引致竞争,提高经济效率。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变动反映市场供 求状况,给企业指明其利益之所在。这一方面可以引导企业趋利避害,使自身的生产经 营活动符合效率原则;另一方面也促使各市场主体为实现自己的特殊利益相互展开竞争 ,而竞争的压力又迫使它们去努力提高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生 机与活力。
再次,通过调节生产与消费的方向、规模和结构,促使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趋向平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的对比关系,实质上是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对 比关系,并通过市场供求矛盾表现出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供求、市场信号与市场主体 利益的联动关系与制约力量,不但会使生产领域出现平均利润率,而且会使各类市场主 体更加理性,从而在厂商之间和厂商与消费者之间利益的不断再分配过程中,实现社会 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趋向平衡。
最后,通过协调各方面利益,促使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机制通过劳动者在工资 变动的导向作用下自由流动来协调厂商与个人的利益;并可在一定条件下,使厂商对自 身利益的追求符合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如厂商加强管理,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 产品质量,增添花色品种等即是如此)。它在协调各方面利益的同时,通过牺牲一些效 益差的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刺激经济发展,通过损失一些个别生产者的社会劳动来达到节 约更多的社会劳动,进而实现资源在微观领域的优化配置,并促使生产要素向短缺的生 产部门转移,从而实现资源在全社会范围的按比例分配。
从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发展看,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时无处不在:价格、利率、工 资、汇率等机制直接反映市场动向及相互联系;利益、决策、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等机 制推动市场主体自觉理性地参与市场活动;竞争和风险等机制则对市场主体形成反向刺 激和推动。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自动地调节着社会 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并通过长时间的波动来实现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三、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相对统一
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也是现 代社会主义的基本特性之一。共同富裕,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前提下,通过不断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在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基础上,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丰富 物质文化生活的必然趋势。它既是一项目标,又是一个进程,即它并不是说所有的人完 完全全在同一时间内一起达到完全相同的富裕,而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共同一致地走向富 裕。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合法先富,并由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是实现共 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也是现代社会主义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人民富裕上将原则性与灵 活性统一起来的具体表现。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是手段与目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手 段要为目的服务,部分要服从于整体,这是二者关系的实质。从另一方面看,部分先富 与共同富裕的辨证关系,决定了现代社会主义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各环节中必须处理好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在具体的经济运行中,主要表现为人们的劳动生产率。如以同样的消耗取得更 多的产出,或者以较少的消耗取得同样的产出就是有效率或效率高。而一般意义上的公 平,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关系)的一种道德评价,它主要衡量的是权力和利益的分 配是否公正合理。效率与公平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就其矛盾的方面看,在市场经济规 律作用下,重视效率,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但很难保证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性,而 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又势必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从而影响到效率的提高;要限制收入 差距过分扩大,实现收入分配某种程度的均等化,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修正甚至扭曲市 场法则的作用,导致效率的损失,并最终影响公平的实现。就其同一性角度看,效率为 实现公平提供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能从根本上去 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 充分调动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从而保证整个经济效率的提高。
对此,现代社会主义所作出的抉择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收入分配执行主 体及其贯彻的领域与层次上,“效率优先”主要是在收入形成以前,对微观经济组织内 部的收入分配,强调在第一次分配中(即市场分配中)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市场原则,建立 以效率为中心的工资制度,奖勤罚懒,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在这里,公平主要表现为 劳动者就业与取得收入等方面的机会均等、企业间的平等竞争。“兼顾公平”则主要是 在收入形成以后,在宏观经济领域、在经济组织外部,由政府主持在二次分配领域实现 的目的。
总体上看,提高效率和实现公平,是经济理论与实践中永恒的课题,也是社会主义经 济运行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主义利用市场机制解决传统体制下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 题,又以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机制遏制市场调节下两极分化的趋势,从而能够促使效率 与公平的动态结合与良性互动。
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正常对接
当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市场机制又把各国间的经济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市场 经济这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作用下,世界统一市场正在形成,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范围内的物质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才流的形成已成 为不争的事实。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交换,并充分利用国际分工 的优势和世界市场提供的条件与机遇来加速发展本国经济,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也不 能置身事外。
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教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必须立足于本国,依靠 本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国 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从 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要充分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一切 现代文明成果,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自身发展,以不断缩小乃至消 除同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现代社会主义经济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封闭的,而是整个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通过实行经济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既“引进来”、 又“走出去”,使本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经济运行,以利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对接互补 ,发挥本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比较优势,获取比较利益;同时通过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 争,使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都“为我所用”,并充分运用各种可能的形式和 途径,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在不断改善经济发展条件和促进本国经济的 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均衡。
五、在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下,促使均衡、持续、全面与协调发展
现代社会主义经济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轨迹上看,与西方自由经济存在着显著的差 异性,即它是在执政的共产党领导下,通过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吸收和利用西方发 达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的成功经验,并立足于本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而成长起来的。这 种改革,涵盖了财税、金融、外贸、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农村、科技、教 育、文化、公共卫生及民主、法制等诸多方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 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客观需要不断推进各项体制的 改革和完善,铲除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优化经济健康运行的各项基础性条 件。
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是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但它本身不是目 的。目的是通过改革和建设,促进均衡、持续、全面和协调发展。
均衡发展,就国内经济发展而言,这一目标涵盖了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消费与投资的相互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区域经济的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以及 充分就业和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兼顾与对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它还要求保持或实现 国际收支的平衡以促进本国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是,通过实施相关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战 略与政策,使经济增长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 载能力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 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现代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是与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经济增长的过程, 也应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同时还应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 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的过程。促进全面、协调发展,以人为本、以民为本,让最广大人民 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正是现代社会 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也体现出现代社会主义区别于传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 本质属性。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要求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是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的体制条件 。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相对统一,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原则。在经 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正常对接,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环境保障。 在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下,促使均衡、持续、全面和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目 标模式。以上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属性。当然,现代社会主 义的经济属性也可体现在在此未能尽述的其他方面,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建设实践的 发展,现在尚不明显的新特性还会不断地显现出来。这都有待日后作进一步的研讨。
标签:市场机制论文; 经济论文; 社会公平论文; 五大发展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现代社会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经济学论文;